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2017-12-18 06:50郭晓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70期
关键词:微血管现象心肌梗死

郭晓金,孙 会

(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的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郭晓金,孙 会

(松原市中心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fion,AMI)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行PCI术的患者50例作为A组,随机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无糖尿病行PCI术患者50例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无复流现象明显高于B组患者。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明显增高,对于糖尿病患者行PCI术时,介入医生应加强对无复流现象的警示,及早期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PCI术;无复流现象

急性心肌梗死[1]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的急性狭窄或者闭塞,所导致的心肌细胞严重缺血或坏死。其主要病理生理机制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于某些原因(如应激、痉挛等)诱发了斑块破裂和继发血栓形成,产生了冠脉急性狭窄或闭塞。糖尿病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很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现在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所接受。随之PCI术相关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被广大介入医务工作者所重视,成为现在广大介入医生研究的重点。冠状动脉无复流(no re fl ow)现象是PCI术主要并发症之一,在PCI术中,当出现无复流现象时,明显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使远期死亡风险增加1倍[2]。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行PCI术的患者50例作为A组,随机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无糖尿病行PCI术患者50例作为B组,常规拜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他汀类等药物治疗。分别观察两组发生无复流现象患者个数,根据TIMI血流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无复流现象的严重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我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行PCI术的患者50例作为A组,随机选取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无糖尿病行PCI术患者50例作为B组,均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心电图等检查确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血液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并术前常规经肘静脉检心肌酶、肌钙蛋白、NT proBNP、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术后第2日空腹行血糖检测,根据患者糖尿病病史及术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请糖尿病科会诊,确诊糖尿病诊断,并常规行冠脉造影术并行PCI术,经2位以上有经验的医生仔细阅冠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相关冠脉血管80%以上狭窄[3]。其中,A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f8.4)岁,高血压23例;B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2f10)岁,高血压22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 s)

组别男女平均年龄(岁)血清总胆固醇(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血肌酐(mmol/L)吸烟A组302063f8.46.54f0.454.21f0.3771f5.124 B组292162f9.16.51f0.474.23f0.3972f5.425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PCI术前根据国际指南要求[4]均常规嚼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毫克、硫酸氢氯吡格雷600 mg,并常规服用他汀类等药物,均术前经静脉采血常规检随机血糖,术后第二日空腹检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根据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评定无复流现象[3],TIMI0级-TIMI2级诊断发生无复流现象,TIMI0级是指患者血管闭塞部位远端无血流,或无在灌注血流,此项为重度无复流。TIMI1级表示造影剂进入患者体内后仅能通过部分病变血管,并且造影剂不能充盈患者整个冠状动脉远端,此项为中度无复流。TIMI2级表示造影剂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完全将患者冠状动脉远端充盈,但充盈速度小于正常血流速度,此项为轻度无复流。TIMI3级表示造影剂进入患者体内后在其冠状动脉能够迅速充盈,并且清除率也正常,无复流现象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轻度无复流现象、中度无复流现象、重度无复流现象及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总例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A组与B组比较,出现轻度无复流现象、中度无复流现象、重度无复流现象及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总例数,A组均明显高于B组,见图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轻度无复流现象、中度无复流现象、重度无复流现象及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总例数比较(n)

3 讨 论

PCI术是现在医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明显改善远期预后。经PCI术有效的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外膜冠状动脉血流,但PCI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PCI术的有益作用,无复流现象是PCI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5],增加患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休克、猝死等情况的发生率。介入心脏病学[6]将无复流现象定义为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溶栓治疗或介入治疗,治疗目的是将患者畅通患者梗死部位的冠状动脉并且将此部分血流进行重建,治疗后梗死动脉前段,血流速度迅速降低或血流量减少,以及梗死动脉所供能的心肌组织无血液灌注,同时无动脉紧急闭塞、主动脉夹层、血管痉挛、血栓等情况发生从而引起患者血流断截。PCI术出现无复流现象发生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血小板聚集及激活[7]可形成微血栓阻塞远端微血管,并引起远端微血管痉挛;白细胞的激活、聚集,并释放氧自由基,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参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脂质颗粒、内皮碎屑、血栓碎片等微栓塞直接阻塞远端微血管,并刺激微血管痉挛;心肌缺血引起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引起内皮细胞肿胀,促使微循环障碍,加重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此外,心机内出血、交感神经系统激活、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都参与了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并且以上各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介入或溶栓后的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再通,心肌梗死区域反复栓塞及机械刺激进一步加重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加重无复流现象病情进展,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是由于患者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的代谢类疾病,而随着病情的发展,糖尿病会导致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在糖尿病后期,会引起十分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还可以引起广泛的微血管及大血管病变。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糖尿病如同高血压、高血脂、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大多数引起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钙化性病变等较复杂病变较多,极大增加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死亡率及致残率。多年糖尿病患者大多数同时合并脑血管、肾脏、胃肠道等多脏器功能异常,同时合并心肌梗死,增加了心肌梗死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机会,增加了PCI术及住院患者死亡率。同时糖尿病可引起广泛的微血管病变,微血管内皮细胞病变较重,发生心肌梗死后进一步加重了微循环障碍,增加了发生无复流的发生率。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均较重,不稳定斑块、微血栓、各种代谢产物等促发无复流现象的因素较多,而且较复杂,增加了PCI术出现无复流现象的机率。

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可使PCI术后住院死亡及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机率明显增加,需要广大介入医生及时诊断及治疗,同样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其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机率及PCI术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较普通患者明显增加,广大心血管介入医生应该更加重视,本次研究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相比,出现无复流总例数的患者糖尿病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同样合并糖尿病患者TIMI0级、TIMI1级、TIMI2级患者均较无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均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说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明显增高,对于糖尿病患者行PCI术时,介入医生应加强对无复流现象的警示,及早期预防。

[1] 杨跃进,华 伟.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

[2] Ndrepepa G,Tiroth K,Fusaro M,et al.5-year prognostic value of no-reflow phenomen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Am Coll Cardiol,2010,55:2383-2389.

[3] 胡大一,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

[4] O’Gara P T,Kashner F G,Ascheim P P,et al,2013 ACCE/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Circulation, 2013.127(4),e362-e425.

[5] Ndrepepa G,Tiroch K,Fusaro M,et al.5-year prognostic value of no-reflow phenomenon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ll Cardiol,2010, 55(21):2383-9.

[6] 马长生,霍 勇,方唯一,董建增.介入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

[7] 孙 雷,孙冬冬,王海昌.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研究进展[J].心脏杂志.2016,28(5):608-623

R542.22

B

ISSN.2095-8242.2017.070.13704.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微血管现象心肌梗死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猜谜语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IMP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