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对策研究

2017-12-19 12:25林良童金杰
创新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协同创新江西

林良++童金杰

[摘 要] 本文通过阐述目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现状,以江西为例,分析江西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主要做法以及成效,找出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化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协同创新;江西;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 G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8-7-3

Study on the Countermeasure of SM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he Case of Jiangxi Province

Lin Liang1,2 Tong Jin jie1

(1.Jiangx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Nanchang Jiangxi 330046;

2.School of Business,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Nanchang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MEs,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actices and effects of SM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Based on finding out the problems and puzzles of SM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SM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Jiangxi; less developed areas; SMEs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数量最为庞大、运行最为灵活的企业群体,在当前调结构、稳增长,经济上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下,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效率远高于大企业。然而,中小企业创新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科技资源匮乏、经济规模较小、研发能力有限、资金实力不强、融资十分不易等,独立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困难重重。因此,更加需要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效利用外部科技资源,以充分释放其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1]。江西作为欠发达地区,只有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才能提升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和经济转型升级。

1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现状分析

1.1 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概况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也是重要的技术创新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截至2014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企业有1 819.28万个,个体工商户达4 984.06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比重高达98%以上,并呈现上升趋势。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具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数有63 676个,其中中小型企业有58 201个,占工业企业的91.4%。中小企业新产品收入占工業企业32.9%,开展研发活动的中小企业比例达到12.6%。中小工业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创新意识敏捷。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管理更扁平化,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更能够捕捉用户需求,从而快速抓住技术创新机会;二是创新需求旺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往往属于弱势群体,为了企业的基本生存和发展壮大,中小企业需要时刻关注行业趋势和市场机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活动;三是创新机制灵活。虽然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但相比大型企业僵化的管理模式,所具有宽松的管理氛围、灵活的用人机制等优点,都更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成功。

1.2 江西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现状

1.2.1 协同创新氛围增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成效显著。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江西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广泛参与的协同创新局面,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成效逐步显现[2]。在专利产出数量和获奖数量上,江西省中小企业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以2015年江西省科学技术奖为例,全省77个科技进步奖项目中企业占50.1%,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学奖、省技术发明奖、省科技进步奖三大奖中占106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为56项,占总数的52.8%。从近3年全省获奖项目来看,中小企业逐年增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项目大幅增加。

1.2.2 协同创新领域和地域更广,模式和内涵得到拓展。在江西萍乡市,大多数科研型中小企业背后都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后盾。在协同创新地域上,由省内扩展到省外,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通过联合组建技术研究院等方式,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如该市材料技术专业协同创新主要以东北和中南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为技术支撑。协同创新的模式也由单纯的技术创新合作扩展到商业模式创新合作;萍乡陶瓷、材料、环保等领域,地域合作也由原来的湖南拓展到了全国。

1.2.3 协同创新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江西省的研发投入、技术平台得到改善,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强。一是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 095家。近3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每年增幅始终保持在30%以上,其中大多数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二是协同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技入园”工程,帮助园区引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信息、技术、人才、成果、资金等外部创新资源,推动园区中小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目前,在各园区中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服务的各类中介机构(诸如知识产权、科技信息、成果转化等)基本建立,各类园区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明显走在全省前列。三是实施大开放战略成效显著。积极引进省外优质科技资源与省内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省际、省校、省院之间的合作,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以引进人才、技术为目的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格局。endprint

1.2.4 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近年来,江西省通过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等方式,积极探索江西特色的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以科技协同创新体为例,围绕龙头企业进行协同创新活动,发展产业技术联盟,解决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省级协同创新体的建设,使得江西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在新材料、新能源风电、光伏、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

2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创新文化尚未形成,企业家精神欠佳

欠发达地区的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未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长期受国家政策的保护而享受垄断利润,这些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是员工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任务,创新失败的后果是“自己负责”[3]。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者在取得一定成绩时往往求稳怕变,行为保守,长期下去必然造成企业员工也变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愿意去创新。由于传统文化中存在“小富即安”、“固步自封”的消极思想,使得一些企业家创新精神明显不足。

2.2 中小企业基础条件较差,协同创新的承载能力低

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各方面差距仍然较大[4]。以江西为例,R&D人员少,有研发活动的企业也少,研发经费投入少,企业设立研发机构不多。协同创新也是需要“门当户对”的,如果企业缺乏实施技术成果的承接能力和条件,特别是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难以进行协同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同一项技术成果在不同的企业实施,结果完全不同。基础条件差,承载能力低是欠发达地区的部分中小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的重要困惑和问题之一。

2.3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动力不足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动力不足。民营中小企业的成长经历是独立打拼,因而导致相互合作精神不足。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大多改革不到位,市场主体地位未真正确立,企业领导人往往会因为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投入大、耗时长,内部管理难度大,不愿投入太多资金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学研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在资源配置的组织方式上政府未有效整合企业需求等因素,导致大学和科研院所更倾向于承担纵向课题。在一些院所中,对于主动服务企业需求的动力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

2.4 协同创新的层次和深度不够

目前,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主要还是停留在技术咨询和服务、技术转让、委托开发等较低层面的合作上,而共建研发机构及技术联盟,共建协同创新实体等高层次的合作还比较少[5]。与此同时,产学研合作缺乏深度,产学研合作多以企业出资金,高校和科研院所出技术和人力,进行新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技术研发模式居多。根据课题组对2015年度江西中小企业开展2 930项研发项目的调查发现,技術水平较高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仅占21.8%,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江西中小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的水平和层次均比较低。

3 深化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推动作用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单靠市场作用是不够的,江西企业协同创新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局面,与政府的高位推动密不可分。实践表明,经济越不发展的地区,中小企业或市场协同创新就越需要政府推动。首先,要把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推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业绩作为地方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建立健全统筹协调的推进机制,加强全省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规划协同创新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完善省市县三级协同创新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协同创新决策和专家咨询机制。再次,要激活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内动力。进一步深化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使之成为产权和利益明晰的市场主体,激发企业协同创新的内动力。注重企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的创新精神。

3.2 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扶持力度

一是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省市县要设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计划。二是强化对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税收优惠,探索对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特殊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等特定目标,可采取加大扣除比例的方式给予特别优惠扶持。三是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支持,支持设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的专项贷款。

3.3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服务能力

对于欠发达地区,不仅要加强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更需要充分发挥完善现有中介机构的服务功能,为中小企业创新创造充分的交流渠道和服务平台[6]。一方面,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技术支持平台。通过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定期征集企业有效技术需求,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可转化科技成果。支持有条件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中心向中小企业开放,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另一方面,建设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科技信息网络、成果信息库,以及科技成果网络交易平台的建设。鼓励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机构建立技术服务专家库,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及技术诊断服务。

3.4 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完善评价导向,探索兼职制度。鼓励研究人员在保持原岗位、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到使用其科研成果的中小企业兼职工作。采取措施为中小企业培养人才。各类职业教育学院要针对本地域中小企业的不同人才需求,完善学科建设,采用定点定岗的培养方式,为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输送适销对路人才[7]。改善中小企业人员结构和素质,普通高等院校要建立专门培训机构,调集优秀的师资力量,对中小企业选派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培训。

3.5 坚持开放合作,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科技开放合作,着力建立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的开放合作体系。科技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掌握关键技术的国内外专家考察,与具有技术需求的中小企业进行对接,寻求技术合作。要面向中小企业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对引进来的优秀人才,地方财政给予一笔创新创业事业发展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4.

[2] 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的决定[EB/OL].http://www.jxstc.gov.cn/ReadNews.asp.江西省人民政府,2017-7-27.

[3] 唐斌,杜洁,余华.湖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5(4):24-29.

[4] 解学梅.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0(8):51-64.

[5] 张波.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5-7.

[6] 吴绍棠,李燕萍.基于协同创新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93-196.

[7] 余纪孝.论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6(2):95-98.endprint

猜你喜欢
欠发达地区协同创新江西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金玉良言等
“营改增”试点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