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竞争力的计量分析研究

2017-12-19 17:03秦长江张红敏
创新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文献计量竞争力

秦长江+张红敏

[摘 要] 本文借助新一代InCitesTM平台,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视角,从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和国际合作三个方面对2009至2016年间河南省高校发表的科学基金论文做计量分析,主要采用的计量指标有Web of Science论文数、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ESI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期刊Q分区、影响因子、国际合作论文等。计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绩效,力求为科技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实证。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InCites;文献计量;基金论文;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8-24-7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se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Henan Colleges

——Based on InCitesTM Perspective

Qin Changjiang Zhang Hongmin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With the aid of the new-generation InCitesTM platform,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nding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from three aspects of discipline distribution, journal distribu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is paper conduc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science foundation funding papers released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09 to 2016, and the main adopted quantitative indexes include Web of Science documents, discipline normalized citation impact, ESI highly cited papers, hot papers, journal Q zones, influential factor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apers, etc. Quantitative results have revealed the funding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o some extent, striving to providing valuable demonstration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department.

Key Words: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Cites; bibliometrics; funding papers; competitiveness

著名学者丁学良教授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作“何谓世界一流大学”的演讲中提到,一所大学通过国内甚至国际上的竞争获得的研究性基金越多,不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这所学校的科研经费以及财源,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了这所学校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的学科及研究领[1]。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United State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进行高校或机构基础研究竞争力评价时,常常会将高校或机构的科研项目是否具备一定的研究潜力,是否容易得到研究性基金支持作为其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毋庸置疑,NSFC(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文简称为科学基金)目前在国内基础研究资助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资助力度也由1986年的8 000万增长到2016年的183亿。高校获得NSFC资助的竞争能力已经成为衡量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的重要参考依据[2]。

正如郑州大学校长刘炯天所说:“中原崛起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发展与一流人才,特别需要一流大学支撑。依托国家“双一流”战略建设和中部崛起的大背景,河南及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获得更为有利的机遇和优质的资源。因此,考察河南省高校科技基础研究竞争力,具有很強的实际价值。

新一代InCitesTM平台是一个基于Web of Science近30年数据整合建立的科研评价和分析工具,于2015年完成升级。包括InCites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简称ESI)和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库(简称JCR)[3]。

经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基于新一代InCitesTM平台进行基金资助绩效评价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基于新一代InCitesTM平台,从学科分布、期刊分布和国际合作三个方面对河南省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进行科学计量分析,了解河南省高校基础研究竞争力的整体情况,为河南省高校提高基础研究竞争力提出对策建议。endprint

1 数据来源与检索时间

本次研究以InCitesTM平台数据作为支撑,对河南省九所高水平高校(以下简称为河南省高校)2009-2016年发表的NSFC资助的科学基金论文进行统计分析。机构限定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新乡医学院和洛阳师范学院。同时将学科选择ESI学科分类体系,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和Review,基金资助机构选择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国家/地区选择CHINAMAINLAND进行检索。Incites检索时间为2017年10月18日,最新一次更新于2017年10月14日,包含WOS的数据更新于2017年9月9日。

2 河南省高校科学基金论文竞争力分析

2.1 河南省高校科学基金论文学科分布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由美国科技信息所(ISI)在2001年推出,ESI基于WOS核心合集(SCIE/SSCI),对其收录的近11年来的论文数据进行分析,针对22个学科领域,只有论文总被引频次排在全球1%的学科才能进入排名,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评价学术机构和大学国际影响力的权威计量分析工具之一[4]。2009-2016年,河南省高校科学基金资助论文主要集中分布在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等研究领域,这六个学科Web of Science论文收录总数都超过了一千篇,共占ESI22个学科领域收录论文总数的74%,具体学科分布见图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推动了河南省高校ESI学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各学科产出信息见表1。从学科规范化的引文影响力来看,化学科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与农业科学四个学科CNCI值大于1,表明这四个学科的被引表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学科影响力比较强。

科睿唯安在《常用科研指标辨析》中解释高被引论文是近十年被SCI和SSCI收录的且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的论文中被引频次位于同出版年、同学科前1%的论文。一个学科拥有高被引论文的数量越多,则表征这个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越高。在NSFC的资助下,河南省高校科学基金论文一共产生122篇高被引论文,广泛分布在化学(21篇)、物理学(17篇)、材料科学(21篇)、数学(16篇)、工程学(19篇)、临床医学(8篇)、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2篇)、植物与动物科学(5篇)、农业科学(2篇)、计算机科学(4篇)、环境与生态科学(4篇)、药理学与毒理学(1篇)和地球科学(2篇)中。

热点论文是指最近两年内被SCI和SSCI收录的并且文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的论文中近两个月的被引频次位于同学科前0.1%的论文。从一定程度上讲,热点论文可以反映当前研究热点,揭示科研创新性。在NSFC的资助下,河南省高校共产生了4篇热点论文。其中,河南工业大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产生1篇热点论文,洛阳师范学院在化学学科处于科研前沿,产生1篇热点论文,其余两篇热点论文出自郑州大学,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另外,根据InCites ESI数据库2017年9月14日最新更新的数据,郑州大学的材料科学,洛阳师范学院的化学科学已经入选ESI全球排名前1%。

由此可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金投入,调动了河南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了河南高校创新能力的增强,NSFC的资助已经并且将会继续成为基础研究创新的核心资源。未来河南高校应该继续推动优势学科发展,挖掘潜力学科,争取更多的学科和机构能够进入ESI排行榜。

2.2 河南省高校科学基金论文期刊分布分析

2.2.1 Q分区概况。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简称 JCR)是全球知名的期刊评价工具。科睿唯安JCR的Journal Ranking是将当年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作为评价依据,JCR 将其收录期刊一共划分为 176 个学科类别,它将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当年IF大小进行排序,平均分为Q1(各学科前25%并含25%)、Q2(前25%-50%并含50%)、Q3(前50%-75%并含75%)和Q4(后25%)四个区,Q代表Quartile in Category。其中,Q1分区代表发文质量最高的期刊。

2009-2016年间,河南省高校共有521篇论文没有相应的Q分区数据,原因可能是因为其所收录的期刊尽管被Web of Science 收录,但因为种种情况被WOS抑制。本次研究只分析被收录文献有影响因子的期刊。从表2可以看出,这8年间河南省高校在存在影响因子期刊上共发表文献16 980篇,总被引次数为139 473,均被引次数为8.2次。广泛分布于2 782本期刊上,平均每本期刊载文量为6.1篇。其中,有37.86%的文献分布于Q1分区,篇均被引次数为13.79次,高于同期其他3个区的篇均被引,说明NSFC资助的科学基金论文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另外,Q4分区WOS发文量为2 407篇,总被引次数为5 060次,篇均被引仅为2.1次,说明这些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较低,也提醒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基金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论文质量,争取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进行投稿。

2.2.2 发文量超过100篇(含100)期刊分析。本次研究只分析被收录文献有影响因子的期刊。2009-2016年间,河南省高校在有IF的期刊上载文量超过100篇(含100篇)的期刊详细信息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排名第一的RSC Advances收錄WOS论文最多,达到338篇,总被引次数为2 055次,JCR分区为Q2区,期刊影响因子为3.108。根据调查,RSC Advances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刊,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被称为化学领域“发行量最大的期刊”。排名第二的是PLOS ONE,来自美国,刊载WOS论文245篇,总被引次数为1 928次,JCR分区为Q1区,期刊影响因子为2.806。PLOS ONE是一种经过同行评鉴的国际期刊,在PLOS期刊中年纪最小同时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期刊,主要发文领域集中在生物医学、化学、计算机等方面。位列第三的是Scientific Reports,来自英国,刊载WOS论文161篇,总被引次数为705次,JCR分区为Q1区,期刊影响因子为4.259。它是Nature旗下的一本综合性科学期刊,发文领域涵盖所有自然科学。限于篇幅,其他期刊信息就不再一一介绍,可以在表3中查看。endprint

科睿唯安在《常用科研评价指标辨析》中谈到,期刊IF的本质是期刊论文的篇被引频次,它代表了期刊的相对影响力。期刊的IF越高,表明这本期刊的相对学术影响力越高。而根据表3,高载文量的期刊却没有对应的应高水平的影响因子。而高影响因子期刊刊载的论文数则非常少,影响因子超过10的仅有180篇,占比1.06%。主要发表在CHEMICAL REVIEWS(IF为 47.928,2篇)、LANCET(IF为 47.831,1篇)、NATURE(IF为40.137,6篇)、CHEMICAL SOCIETY REVIEWS(IF为38.618,4篇)、SCIENCE(IF为37.205,2篇)等期刊上,见图2所示。由此可见河南省各高校仍然需要在论文质量和创新性上下功夫,选择较高影响因子期刊发表学术成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术成果的影响力。

2.3 河南省高校科学基金论文科研合作分析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句话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短短几言,透露着合作的重要作用。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国际间的科学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不仅可以降低研究难度,实现学术资源共享,同时也是科学家获得更高学术声誉的重要方式[5]。自1986年设立之初,推动国际间科研合作就一直是NSFC秉承的目标之一,NSFC在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合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6]。过去8年里,在NSFC的大力资助下,河南省高校与国际一流大学和机构进行了实质性的科学合作研究,提升了高校的基础研究创新能力。2009-2016年间,河南省各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见图3),共发表3 003篇国际合作论文,占总发文量的17%,主要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工程科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河南省优势学科领域开展合作(见图4)。

在河南省高校中,郑州大学发表国际合作的论文数量居于首位,共发表国际合作论文1 158篇,占河南省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39%,对河南省高校基础研究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突出贡献。从地理分布和合作网络上看,郑州大学与全球114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529家科研机构产生了合作关系,合作国家和地区范围较广。合作成果丰硕的国家和地区涵盖了美、德、韩、英、意、俄、加、巴西等,同时与明尼苏达大学、首尔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合作发表了上百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地理分布和合作科研机构见图5和图6。

3 结论和建议

本次研究可以得出下列结论及建议如下:

第一,从Web of Science发表论文数来看,NSFC资助河南省高校基金论文主要分布在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工程学和临床医学这六个领域。从CNCI值来看,化学科学、材料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与农业科学四个学科影响力比较强,而其余17个学科引文影响力则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因此,河南省高校应该重点培育有着良好基础的优势学科,并以优势学科发展为蓝本,挖掘潜力学科,提升学科影响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积蓄力量。

第二,河南省高校科学基金论文在JCR的Q1分区占比最多,说明科学基金资助论文有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与此同時,科学基金论文在国际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占比则较低,说明各高校仍需在论文质量和创新性上继续努力,争取发表更多高影响力论文。

第三,通过对ESI高水平论文包括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领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未来河南省高校可在这些学科领域加大投入,增加论文产出。

参考文献:

[1] 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孙金伟,刘迪,王贤文,侯海燕.科学基金资助与SCI论文产出:对10个国家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1):36-42.

[3] 冯花朴.InCites数据库科研绩效评估的有效工具[J].现代情报,2014(1):147-154.

[4] 邱均平,孙凯.基于ESI数据库的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的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5):45-48.

[5] 郑长旭,郭丽娇.国际科技合作与NSFC资助: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的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6(4):365-371.

[6] 樊春良.关于国际科学合作过程与效益的案例研究——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的案例[J].中国科学基金,2015(2):129-1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文献计量竞争力
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国内外智库研究态势知识图谱对比分析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我国生物科学素养研究状况(2001~2016年)
科研管理者在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的服务成效提升策略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