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下的人才培养研究

2017-12-19 21:42张碧媛
创新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张碧媛

[摘 要] 針对新形势下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提出,加快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当前的重点。作为人才培养高地的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对新型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从课程体系目标与实践活动、文化、师资队伍和专业课程等方面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才能加快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国制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8-46-3

Research on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Skills Education a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Zhang Biyuan

(Quanzhou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nd "China made 2025" and other strategies are put forward by the state, to speed up the training of skilled and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which has become the current focus of talent training. As a talent cultivation highland, to play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lso need to integrate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rom the curriculum goals and practice activities, culture, teachers and curriculum and other aspects,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ersonnel train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enhanc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Key words: made in 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ersonnel training

1 问题研究缘由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教育部专门出台有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行动计划,以此深层次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深入,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技能宝贵,尊重知识和创造伟大的新型社会风气。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如何发挥自身在技能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优势,是目前各大高职院校思考和研究的重点,也是认真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

2 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培养的基本特征

技能教育是指在学生学习的不同时期,给予学生特定的专业技能,进而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巧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能力、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思想教育活动。但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单单着眼于加强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而是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此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提供帮助。因此,通过上述的定义看出,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根本。创新创业教育是特色,是新形势下赋予人才培养的一项特殊使命和新的要求。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培养具有以下特点:

2.1 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在高等职业技能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就是要在高职日常的专业技能教育中将创新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技能等融入到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从而让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进而转变传统的单一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实现“复合型、创业型”的方向发展。通过这种转变,更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高职教育在新时期焕发了新的活力。

2.2 以激发学生内在创造力与培养创业能力为关键

对国家来讲,创新是国家兴旺的基本源泉,对民族来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标志。因此,培养人的创新和创业意识与能力,是时代赋予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高职学生而言,与社会之间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此时如贸然创业,必然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对此,在高职学习阶段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开展自主创业,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并让那些具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能结合创新创业的要求培养相应的技能。而通过这种创新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更加激发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创新创业的意识,并以此激发不同学生主体的创造能力。

2.3 以个性化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特色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都是以培养具有扎实实践技能的人才作为主要的方向。但是,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职学生在个人兴趣、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差异。因此,结合这些差异,如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找到合适的空间,是当前和今后时期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改革的根本任务。对此,在技能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则要求高职学校要转变目前教育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流程,同时在教学中注重激发结合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和爱好进一步拓展专业方向,从而培养具有个性化、专业化的突出性人才。endprint

3 技能教育與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下人才培养的路径

结合当前的形势,推进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思考的重点。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技能教育的融合,构建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事凸显新时期高职特色的重要途径。而要凸显人才培养的特色,增强学校毕业生的竞争力,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融合。

3.1 加快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融合

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着力点。专业课程则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载体,离开专业课程这个载体,任何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是空谈。因此,在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快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具体来讲,就是要结合高职不同专业的特点,构建不同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通过模块化的技能和创业知识学习,让学生具备创新与创业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同时在课程体系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从入学到最后的顶岗实习阶段,以此让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的培养同步开展。

除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融合以外,还需要充分发挥创业实践的作用。当前用于培养高职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形式很多,除部分高校自己建立的创新创业基地、校企合作下的创新创业基地等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鼓励高职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可以认识到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还可领悟到专业技能对自我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另外,高职学校也要充分重视顶岗实习阶段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这个阶段,校企合作的企业除承担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实操训练以外,同样要在岗位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重任。

由此,通过这种多方式、多渠道的途径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从课程体系和课程实践角度,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综合人才的培养。

3.2 加快和构建具有创新创业型的师资队伍

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来讲,师资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根本。但是,从师资的角度来讲,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来自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这部分毕业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工作经验方面还比较欠缺,有些教师甚至不熟悉企业的管理、经营等。一旦实践经验缺乏,在教学中就会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应用中,导致部分学生只懂得理论,而忽视实践应用,更不用谈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因此,构建一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此,高职院校要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一方面,鼓励广大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开阔自身的眼界,拓展研究视野,并增强创新和创业能力,这就是“走出去”战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具有丰富实践技能的专家、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学,同时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提供良好条件和氛围,这就是“引进来”战略。由此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具备更多实践技能,具备更多创新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实践锻炼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创新创业知识,加深自己对专业的理解。而通过这种取长补短的方式,为培养扎实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做出贡献。

3.3 加快推进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对创新创业教育来讲,如何融入到技能教育中的每个环节,是当前思考和融合的重点。对高职院校来讲,其根本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中专业课程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更是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焦点。因此,要想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把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结合,渗透到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技能教育中,就是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多维度融合。

对创新创业教育来讲,与传统的技能教育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这个文化需要依附于专业教育,才能让学生在技能教育方面得到升华。由此,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技能教育融合来讲,不仅仅是专业课程方面的融合,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同时在课程体系中,还应该加入专门的创业法规、财务管理风险等各个方面的课程,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融合,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4 构建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

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校园环境的熏陶,可潜移默化的树立学生创新思维。对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下,高职院校要充分将校园文化和当前的创新创业文化整合,通过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激发高职学生创新和创业的意识,增强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情。对此,高职院校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宣传,并组织以往在创新创业较突出的学生回校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或者是邀请一些创新创业的专家到学校宣讲,以此引导学生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大赛,进而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众创空间,通过该平台,集合全校学生的创意和奇思妙想,并培育创客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为具体的创业项目和方案提供可行性的平台。

另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渠道,通过各种信息手段和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活动,如充分发挥高校院校校园网的作用,借助该网络发布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以此更好地营造全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发提供内在动力。

4 结语

总之,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加快对实践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深度挖掘创新创业内涵,培养新时期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 章艳华.职业技能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机制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通讯,2017(2):20-21,34.

[2] 竹丽,许桂芳.校企深度融合下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3-154.

[3] 吴升刚,刘文斌,刘锡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88-9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