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执政合法地位的历史思考

2017-12-19 11:50叶静雯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3期
关键词: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

摘要:合法性关系到国家政权和政治秩序的稳定,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从中国社会对党认识的演变、中国共产党走上执政党的历史、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无可置疑的。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权益;历史地位;历史思考

近代以来,各种领导阶级、派别、政治力量都曾携带着各自的思想武器,先后跃上中国政治舞台。在长期竞争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主张显示了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赢得了历史的选择,最终取得了执政地位。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渊源

中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体现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一)中共共产党的建立

1.历史背景。

(1)国际背景。19—20世纪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埋下根基,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

(2)国内背景。无产阶级的萌芽,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1)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局势。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早期组织。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2)建党初期的革命斗争。1924年至1927年中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北伐战争进军时,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党内人士遭到大批屠杀。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获得较快的发展;六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开始在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

(二)中共历史地位的初步形成

1.遵义会议。

(1)会议原因。湘江战役后,取得了短期修整机会,根据当时军事态势,中共中央要求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

(2)为革命带来曙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遵义会议的召开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2.中共统战政策。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中国在当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薄弱,必须争取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2)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种种矛盾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问题上,不断发生推移、转化和变迁,在客观上提供了可能。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历史思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一)从哲学角度分析

1.新生事物相关理论。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股新生的政治力量,饱受旧势力的强大和外来势力的干涉,但从一开始,就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和前进方向。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对立的方面,二者斗争的结果,新的方面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事物则逐渐趋于灭亡。在70年的征途中,即使有过挫折,有过错误,但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被打倒、扼杀,反而历经磨难愈发强壮起来,已然发展成为现如今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党,并以正增长的速度壮大,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耀眼夺目。

(1)中国崛起的必然性。首先,中国崛起得益于“发展是硬道理”的正确决策。百年来的历史告诉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生存。其次,中国崛起是“和谐社会”东方理念的胜利。

(2)中国崛起的艰难性。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初成员只有单薄的13人,当时谁也没能想到,日后就是这个政党带领着中国人民拔地而起,坚定地推翻了压在我们先辈们身上沉重的三座大山,带领我们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

2.英雄人物及其群体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

毛泽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从社会根源方面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中国无产阶级优点得到极大发扬并转化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的结果。在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革命,要求其领袖具备特殊的条件。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这要求党的领袖一方面必须善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中国社会。第二,中国革命是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要求党的主要领导人学会打仗,成为善于作战的军事家。第三,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农民战争。这要求党的主要领导人深刻理解农民的苦难和革命要求,善于带领农民主力军并发挥其历史作用。正是因为毛泽东满足中国革命对于领袖的基本要求,“韶山出了个毛泽东”,这纯属偶然;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成为党的领袖却是偶然中的必然。

(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

1.人民群众。

在备受地主压迫的时代,中共提出的土地改革给大多数农民阶级带去了生的希望,影响着当时中国最低层人民。尽管国民党的当时的武力胜于共产党,共产党的核心思想却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得民心者的天下”,从而进一步证实中共的正确领导方针。

2.社会因素的影响。

每一个工人农民都是这场革命的参与者,中共领导人与人民并肩作战奋勇抗敌,经历每一场战役,是领导阶级与人民阶级同甘共苦的见证,使得群众愿意服从领导的指挥。

从土地改革到“一化三改”,中共领导人先满足底层农民的需求,再慢慢将中国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正是中国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深化改造必须遵循“登门槛”效应,才能使广大人民依从,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3.群体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深知民心所向,制定出正确的革命纲领和作战方案,让每一个人都有衣穿有饭吃,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每一个成员都能找得到自己的革命归属感,相互关心相互扶持,飞夺泸定桥、横渡乌江、爬雪山、过草地,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整个群体内聚力量的表现形式。

4.领导。

正确的领导人就像黑夜里指路的一盏明灯,能引导整个群体向正确的方向前行。而国民政府领导的压迫和共产党领导的和谐形成显而易见的对比,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亦是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革命实践辉煌的革命党,要努力转变成为一个执政实践同样辉煌并能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其难度空前艰巨。从历史经验来看,中共革命成功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和“马上得天下”,发展和培育党内民主、借鉴和牢记历史经验都是值得深切思考的,这是从根本解决长期执政合法性问题的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武装起义.

[2]土地革命,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地主、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

[3]“右”倾机会主义,思想落后于实践.

[4]“左”倾机会主义,思想超越客观过程的一定阶段,离开了当时的现实可能性,不注意斗争策略,堕入空想和盲动.

[5]三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6]“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

作者简介:叶静雯(1995-),女,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族:回 职称:学生,学历:在读本科生,专业方向:工程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地位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江西豫章书院的历史地位、现状与开发前景
中央苏区医学教育历史地位探析
管道升画作的艺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