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2017-12-20 21:15刘晓妮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创新绩效激励机制

刘晓妮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而言,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绩效,因此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就有了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创新绩效;内外部因素;创新行为;激励机制

1引言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吸纳社会就业的重要载体。就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而言,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

然而,中小企业受到企业规模的限制,没有足够的资源,与各种外部组织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和稳固,这些都不利于成功的创新。另一方面,创新的作用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成功的创新对获得现金流,以及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可见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客观的认识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能力要素,于企业,可以加強创新管理,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于政府,可以使企业创新政策时思路更为清晰,更好的营造有利于提小企业创新绩效的社会氛围。

2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模仿创新使企业失去自主开发能力

通过产品创新,可以使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带来收入的上升,利润的提高,产品的占有率等份额的增长。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目前一些中小企业重复性比较强,产品缺乏个性,企业本身缺乏创新,失去自主开发能力。

2.2无谓的成本上升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最大问题。中小企业存在着低水平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生产不安全等现象。

2.3我国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不足

我国企业长期存在创新资金不足,这也是造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的关键因素。据统计,中小企业平均科研经费投入低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5年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5%,低于国有企业0.7%的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3%。

2.4技术研发人员和管理人才缺乏

人才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不仅是企业创新的直接影响因素,而且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方面,技术研发人才不足。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绝大部分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企业拥有的科技人员仅占全国的36%,而美国这一比重高达60%,日本甚至达到62%。即使是在企业的科研人员,大多分布在大型企业,在中小企业的科研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创新管理人才缺乏。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支持企业创新的组织机制。

3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3.1内部因素

3.1.1企业的硬件条件—有形资源

企业的有形资源是指企业中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交通运输设备等。一般来说,企业行为中有关于创新的活动,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长期利益的提高,或者说提高改善企业的长期绩效表现。企业的创新行为,可以体现在技术、生产、组织结构、管理等多方面,都可能带给企业以绩效表现的变动,这种变动就是企业创新绩效的表现。

3.1.2 企业的人才结构

企业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灵活的部分,是能够持续为企业创造效益的资源。产品创新的主力是科技研发人员,工艺创新则离不开具体操作生产员工,市场创新则由营销人员完成。创新活动和企业日常活动的有所不同,创新是一项知识性活动,对员工的主动性要求很强。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参与的人员,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规模的限制, 在技术创新的硬件上无法与一些国际国内大型企业相比, 因此,创新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专业水平高、创新思维强、团队意识好的创新人员队伍。工作人员的学历、专利数因素直接与创新绩效相关,人力资源配置也对创新管理有很大的作用。

3.1.3企业的激励机制

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恰如一块“电磁铁”,通过对个人实施恰当的精神奖励、丰厚的物质奖励,牢牢地“吸引”个人主体向企业期望的目标靠近,使个人积极地投身于创新活动。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必将使企业员工始终保持创新的动力和活力,通过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而激发其创新的冲动,获得价值。

3.1.4企业相关知识的转移能力

知识的可转移性也称吸收能力,是指知识可以从个人的知识储备中转移给另一个人变成接收者的个人知识储备、或从某组织转移应用到另一个组织称为组织的知识储备的性质。Tasi通过实证研究,说明有效的知识转移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提高。在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转移才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

企业的吸收能力水平越高,企业就会越积极地利用环境中的机会。吴隆增等指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建立在企业自身吸收能力的基础上,组织的吸收能力越高,能够掌握信息与环境的能力就越好,同时也就越有能力辨别有用的知识并加以吸收以创造出对组织有价值的绩效。

3.2外部因素

3.2.1政府的支持行为

陈劲和李飞宇认为,政府不仅仅为企业提供信息和资源,更为重要的是,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根据研究发现,政府的支持行为对于中小企业的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有:(1)帮助中小企业理解国家相关研发领域的最新优惠政策。(2)帮助获得政府资助的研发项目,也可以在企业自身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给予支持。

3.2.2市场的影响力

市场需求的变化,既影响中小企业的市场销售水平和利润水平,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引导企业以此为导向开展创新活动。

4展望与不足

本文在对前人文献资料整理和研究基础上,根据企业创新因素和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提出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基本模型,系统的分析了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但是本文更多的是定性与静态分析,缺乏实证类的分析。未来分析可以基于此方向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2003

[2]赵莉楠.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济师.企业研究.2006.5:177

[3]杨雪星.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4]曾宪辑.我国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中小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1(10): 1

猜你喜欢
创新绩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