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国画的工笔画法分析与墨的渲染

2017-12-20 10:27朱慧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墨法国画

朱慧

摘要:笔墨作为传统文化典型代表的元素,在国画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受到很多国画爱好者的重视。国画神韵及其灵魂需要笔墨来塑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了能够促进笔墨文化元素与国画创作的完美结合,文章对美术国画的笔墨特征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国画的工笔画法及用墨技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画;笔墨文化;工笔画法;墨法

引言

国画的文化价值极高,是我国的传统艺术瑰宝。随着近些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广大书画爱好者对国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国画创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用墨技法,使用不同的墨法会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因此,为了能够强化国人对国画的学习和了解,我国非常有必要展开对国画工笔画法与墨的渲染的研究。

1美术国画笔墨特征

1.1笔墨文化

目前中国山水画将物质世界的丰富色彩主要展现为黑白两色,通过“落墨”“破墨”“泼墨”“积墨”“宿墨“等技法的应用,将多彩的自然集中表现于墨色之上。在唐代时,王维以士大夫的身份进行绘画创作,曾提出过“水墨最为上”的主张,他主张把象征高雅的水墨当成山水画中的一种最为基本的语言。这种具有东方独特艺术文化特色的墨色,通过其干湿来展现山川的层次变化,营造出色清韵浓的审美意境。中国传统艺术擅长色彩的使用,在人们眼中,不同色彩表达的情感往往大相径庭,例如,“黑白初分”寓意天地初始,“天玄地黄”是包含了宇宙天体。明末初清,人们认为色彩在山水画中对水墨起到的是一种衬托作用,充分的水墨一样可以将色彩的效果达到,用墨色变化来补充色彩不但不失韵味,而且倍感高雅透彻。

1.2笔法意蕴

从书法中演变和提炼出来的笔法丰富多变,可以通过笔法的阳刚、虚实来展现人们强烈的思想情感。用笔重在用锋,笔锋的调整运用是笔法当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处理方式,正侧、逆顺、实虚、轻重区别会达到不同的笔法效果。例如中锋用笔自盛行以来经久不衰,中锋笔法笔力浑厚,外貌却极为古朴,但能展现出雄浑刚劲的力量。另外,在中國山水画的实际创作中,笔法往往丰富生动避免单一,在综合运用中形成交叉体现,将笔法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以展现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多姿的自然风光。笔法讲究线条的饱满稳重,这和中国人谦虚、实在、信奉中庸之道的哲学理念是一致的。

2墨法的运用

淡墨:国画中用墨问题,浓较易,淡较难,淡到所谓“无墨求染”则更难。用墨之深与浅,轻与重,浓与淡,皆相对而言,也是对比作用。完全用浓墨则气霸,完全用淡墨则失神。一幅画中淡墨少了亦复无神。因此,若能于浓淡配合,浓中有淡,才能表现出一幅画的空间概念和虚实关系。处理得好则神气十足。至于浓和淡的面积比例,一般地浓部占1/3左右,好像人的瞳孔一般,重墨只占小部分,才有神态,而淡墨淡到捉摸不透的程度,才有韵味。有的绘画理论作品上说:“西画重外光,中国画只重视固有色”。其实我国广大群众,欣赏一幅国画,往往说:“画得真好,像真的一样”。这就是说有立体感,有空间概念,有明暗部。怎能说中国画不重视外光呢?比如画一棵竹子,在用笔上先把笔洗净,再以笔的一面本着压下笔头的一半入墨,下笔时以另一面落纸,一笔画出来,线的两边深,中间浅,很显出竹干是立体的,这难道说没有外光吗?再如大写意,用浓淡不同的墨或色点出叶子来,不等干时勾叶筋,不能局限在点的范围,必须有的线勾到点外去,这样便很自然地显出高光部。中国画用笔的“分水法”,其实就是表现外光。浓和淡其实就是光的暗和明。

浓墨:浓墨的标准是,研墨的时候,砚台里出现合不拢的路子,就达到浓的程度了。具体运用的时候,还有个妙处,就是一笔下去,表现得“死活”的问题,假如把浓墨蘸在笔上,于砚池翻来覆去调得过火了,在笔上看起来是很均匀,可是画下去,待干了再看,就有死气了,如根据这一笔的需要,事先考虑到蘸墨多少,基本上不用把笔头在砚池或调色盘内调来调去,漫不经意的蘸一蘸,墨好象也漫不经意的画下去,就呈现活的味道,墨色既有神韵又有光华。其实,并非漫不经意,而是落笔之前,早就心中有数了。用浓墨的主要关键,在于防死,防死的主要办法,在于蘸墨就用,不可调弄过甚,特别是和写字一样,不能重复涂改,也不能先用铅笔起稿,必须做到成熟,而后才能落笔自如,用墨灵活。

破墨:大致分两种,一叫“淡破浓”,二叫“浓破淡”,又有“笔上破”与“分层破”两种方法。淡破浓:就是笔上先调重墨或重色,落笔前蘸水或蘸浅色,迅速画去,有时需要笔笔画去,其效果是,每一笔,都呈现由浅到深的形象,并且周围跑出水纹,下一笔墨色,就压不住前一笔周围跑出的水纹了。这是“笔上破”的方法。用此法点葡萄及点重色花头,千瓣花头等等效果尚好。“浓破淡”:就是先调淡墨或浓淡色,临落笔前,笔端蘸深墨或深色,一笔下去,呈现由深到浅的渐变关系,这是笔上破的方法。再一种是,在纸上先画浅的,不等干或半干的时候,加重色,由于第一笔浅色尚未干,故第二次压的重色,就要向未干的第一笔渗开,极为自然,大小写意勾叶筋都该这样,齐白石画的虾,头顶一笔重色,破得特别妙,就是最典型的这个方法。

3工笔画法

工笔是我国国画绘制中一种重要的用墨手法。在工笔技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笔尖的勾勒,换句话说工笔画法重在线条的运用。从具体的线条勾勒来看,笔尖的细腻可以勾画出事物本身的精细,而通过放松笔尖,扩大线条的宽度则可以将用笔的气势显现出来。比如在进行花鸟画的绘制中,利用纤细的笔触可以将虫鸟勾画的纤毫毕现,也可以利用重笔将花朵大气体现的淋漓尽致。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工笔的画法,可以刻画出事物的纤细,也可以表现出事物的大气,而且在工笔运用的过程中,整个画面会显得非常的精致。从具体的应用来看,工笔画法主要在花鸟鱼虫画中进行运用。除了笔尖的勾勒,工笔还有一大特色就是用墨的轻重。

4国画绘画思路扩展

国画的基本“形象、直观”思维,敏感于“物象、图形、色彩”,而美术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课程,针对思维特点,我们可以借助抽象型,思维发散型与印象画派的技法,进行有效的融入,提升自己画作的水准,通过有限的空间达到无限想象的目的。作者对于国画创作除了要注重观察生活之外,还要多与社会接触,将人文、素养与画作进行完美结合,创新自身的绘画思路,与以往落笔不同,让自己有一个新的构思与意识,进而对落笔进行特殊化处理。美术要求的最终境界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意境与气势,需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进去,使画作充满无穷的意境,让看到的人无限遐想,去获得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而对于美术教师来讲,其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达到教师善教,学生爱学的目的。

结束语

工笔画法与墨的渲染对于强化国画意境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增强画面的灵动性,让观众可以通过画作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若想学好美术国画,首先要注重自身笔墨修养的强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国画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吴丹丹.国画创作中传统笔墨文化元素的运用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27.

[2]景荣.试论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中),2017,(04):45-46.

[3]官振彬.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7,(02):150.

[4]张伟.浅析美术国画用墨的技法——工笔画法与墨的渲染[J].人生十六七,2016,(35):106.

猜你喜欢
墨法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写意青蛙
“欲望”(国画)
国画欣赏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书法墨法与其它形式要素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与中国绘画的“墨法”
国画
国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