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自主阅读” 着力“核心素养”

2017-12-20 18:44赵宪宇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型自主阅读课题

【关键词】自主阅读;课型;课题;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5-0079-01

【作者简介】赵宪宇,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27)副院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教什么”与“怎么教”,一直是语文教学争论不休的话题,很多教师还陷在语文知识教学的泥潭中,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习效果很差。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勇于打开一扇开放的窗子,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思考。因此,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教师就是要“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法子。

自主阅读并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而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张春华老师倡导“培养自主阅读者”的理念,是因为找到了语文素养低下的“病根”:不会阅读。他把传统的批注法与探究性学习整合应用到语文教学中,这是一个创新。他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教学现场为研究问题的“靶子”,聚焦自主阅读开展深度教研。既立足于教学难题的解决,更坚守语文教学的本质。他专注语文自主阅读研究十多年,始终扣住“阅读”这一语文教学之“根”,牢牢围绕“自主”这一学生语文素养之“果”,正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找准了语文教学的必然路径。

批注与探究之所以能成为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日常方法,并受到学生的欢迎,不仅由于简便易实施,还在于它最大程度地开放了教学时空,打通了语文学习的课内外园地,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有时间学习最需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外有选择地阅读喜欢的作品,有机会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深度解读,从文本阅读中发现自我,对“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文字顺笔写下自己的感悟,对迥乎文本的理解勇于质疑与批判,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思想,从与文本的对话中读出“有我”的境界,实现从文本意义到读者意义的转换。

张老师培养自主阅读者的教学之所以有积极的影响,在于他抓住了课堂和课题的两端,实践与理论高度契合。首先是具有丰富的课堂根基。近年来他先后执教《群英会蒋干中计》《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今生今世的证据》《渔父》《留侯论》等一系列示范课、研究课,始终在批注与探究相结合的自主阅读教学方式上探索着。他着力建构批注为主要方式的自主阅读课型,以课堂为载体,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而且每次公开课都试图有所突破;剖析了教研活动时教师的课堂案例,研究自主阅读的比重和所运用的有效方法;研究以自学为主要模式的名家课堂教学案例,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让课堂自主阅读有基础,问题探究有深度。批注与探究留下的印痕逐步积淀,养成了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课题研究让张老师的自主阅读研究更加理性和实用。張老师从导学、导研、导评的“三导教学模式研究”,到“语文批注法与探究性学习整合应用研究”,再到“目标引领下的语文自主阅读研究”,每一个课题研究都紧紧围绕教学问题,使教学不停留在经验层面的重复,而在于解决语文教学的困惑,研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关于自主阅读的一系列优秀课例和论文,见证了张老师自主阅读的探索之路和取得的成果。

期待张老师带领更多的志同道合者,不断实践,让自主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奠基一生的核心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型自主阅读课题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