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措施分析

2017-12-20 10:05高烨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高烨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程造价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同时需求量不断增加,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造价人才成为根本出发点。因此,改革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背景,各大中高等职业院校成为输出工程造价方面人才的重要“工厂”。文主要从工程造价的内容、工程造价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培养工程造价人才的具体途径来阐述。

关键词: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措施

引言

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能力、创造性”的人才,是考验这门课程教学体系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的一大关键。我国迅速发展的建筑行业,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教育水平上的差异性也随之体现出来。国际全球化大环境的到来虽然为我国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机遇,但是对我国的工程造价教育体系也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冲击,传统的工程造价教育体系已不能满足我国对高素质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

一.工程造价的内容

工程造价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它的核心内容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等。工程造价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成本;二是利润;三是税金。一般而言,考虑到工程造价施工项目大都具有工期长、施工难度大且施工耗资高等特征,这使得工程造价的施工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以及各种突发状况。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我国各类工程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此时科学、高效的工程造价管理显得尤为必要,工程造价是确保工程项目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先决条件。

二. 工程造价教学现状

2.1课程设置更比性价大人才培养不深入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我国各大高职院校关于工程造价所开设的课程较与国外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相比,国内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计较单一,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狭窄,知识理论过过于片面,以偏概全。在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对工程造价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老旧课程设置下所培养出的人才很难胜任实际工作,对人才的培养也只流于表象,并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如此,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没有实际作用,价值讲解内容较为片面,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职业发展。

2.2教学模式单一

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俗话说“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僵化,且大部分的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形成较为固定的思维模式,忽略了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时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仅如此,这很容易让学生对工程造价课程产生厌烦感,不利于学生对于工程造价知识的深入学习,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产生抵触情绪。

2.3缺乏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高职院校在工程造价专业上的教学中,如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去,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实训场地硬件不足,实践能力差也是现在面临的巨大问题。与此同时,实训基地作为培训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场所,却被机器设备的老化、利用率低以及实训资金不到位等因素而制约,造成训练效果不佳,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更是不尽如人意。

2.4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由于现在很多学校对评价机制的不重视,导致学校对评价机制的健全工作落实不到位,这导致学生的学习依旧处在烦闷的课堂中,使得学生对工程造价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丧失了兴趣,禁锢了自己的想法。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注重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规划,力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课堂的评价机制则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节完整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更是高效课堂构建的一项重要检验标准。

三.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

3.1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众所周知,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多种多样,每个课程的重点知识与框架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它的特点,适当改变教学模式,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演示、课堂实训等,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课堂来,用师生互动、分组讨论、现场操作等趣味性教学方式,来取代老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需要将改革重点放在师资水平的推动上,加快工业造价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3.2扩大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家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不断上升,这就要求院校扩大实践教学,通过增强动手能力,能够进一步对所学习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首先,要求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本专业知识有充分的认知,充分利用工程造价实训实验室,让学生多学习多演练,熟练掌握工程造价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去施工现场进行认知学习,让学生提前熟悉自己的工作环境,了解整个工作流程,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整体认知,这样就可以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其能够更快的投身于工作当中。

3.3优化教师工程造价专业能力

优化教学工程造价专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招聘专业教师时,需要將重点放在其专业职称、学历以及工作经验上;其次,提升教师队伍的“含金量”,通过学生就业率高低,可以在每个学年组织评选优秀教师,鼓励青年教师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还可以派出相关教师到优秀企业参观和学习,获取相应的实践技能证书;最后还应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对青年老师进行岗卡培训。此外,学校还要从爱岗敬业,加强师风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开展和组织工程造价课程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千篇一律地按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要从实际出发,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工程造价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积累经验,同时要多听多看,将第一手专业资讯传递给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做到理论、实践与施工现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工程造技术人才。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的工程造价专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教育体系也尚未完善。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让我们以后该努力的方向变得清晰明朗。

参考文献

[1]杜玲霞,马志芳.我国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119-120.

[2]伍娇娇.浅谈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2016,(24):69-70.

[3]曹鸽,冯国海.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四川水泥,2016,(12):153+203.

[4]王冲.我国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12):90-91+94.

[5]张海琳.工程造价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397.

猜你喜欢
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土建工程管理中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应用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工程造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