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2017-12-20 11:22孟晓微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对策

孟晓微

摘 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公立医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公立医院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公立医院唯有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才能在为病人提供满意服务的同时获得生存、发展。本文先是提出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必要性,接着在阐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对策。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对策

近年来,医改不断深化,医疗卫生行业竞争激烈。医院在为患者提供精准服务的同时只有依法进行科学管理、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才能使医院处于持续发展之中。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涵义和目标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涵义

医院内部控制是指,医院在保护其资产安全性、完整性的同时,实现会计信息的有效性、真實性,确保相应法规政策在医院内部得到贯彻落实,从而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院经营效益,最终实现医院预期经营目标的制度、程序、方法、措施等。 内部控制是一种保障机制,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保障,已超出会计、审计的范围。

综上,针对公立医院来说,内部控制是精细化管理、是制衡机制、是自律机制。(具体内容见表一)

(二)医院内部控制的目标

①保证医院经营管理符合法规政策;

②保证医院资产安全;

③保证医院使用并提供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④提高医院经营效益,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发展。

(三)内部控制的三个阶段

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牵制、会计控制、全面风险管理三个阶段。(具体内容见表二)

二、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理解

1.建立、实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不仅是医院管理层的责任,更需要全体部门和员工相配合。内部控制是“一把手”工程,监察、审计和财务是牵头部门。

2.内部控制并不是独立的系统,而是贯穿于整个医院的管理制度当中。内控分散在组织中,嵌入到组织各个环节,管理制度由内控这条主线穿引。

3.在公立医院中,内部控制的标准是相对的,并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内部控制主要解决的两大难题:一是哪些事情绝对不能做的,内控制度必须要保证它不能做;二是已经决定做了的,内控制度要规定偏差极限,超过此极限是绝对不能再发生的。

4.公立医院要想有效建立内控制度,则要加强对环境的考虑,强调“人”的重要性、法人治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医院文化等“软控制”的作用。内部控制的控制内容是人,内控要从过去强调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现在强调的“人的控制”,通过人贯彻落实制度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满足政府、财政部的要求

近年来,政府陆续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做出硬性要求。如财会(2012)第21号文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2014年起全面实施;财会(2015)24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各单位2016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科学内部控制体系;财会(2016)第11号文件“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对事业单位的内控评价工作作出具体性规定;财会(2017)第1号文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不难看出,政府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视。

(二)堵塞漏洞、预防腐败

通常情况下,腐败的原因是权力的制衡问题,而制衡则是建立和实施内控的关键。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最终实现不能腐。内控解决“不能腐”的问题,从而追求不敢腐的目的。完善内部控制有助于公立医院管理者“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规则轨道上运行。因此,加强医院内控管理将发挥其约束机制,真实、有效的反映工作成绩,并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三)增强医院竞争实力

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化,加之国家宏观新常态和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影响,医疗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公立医院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则需要不断提高医院的竞争实力。加强医院内部控制,根据患者对服务的需求,制定出科学、有效并符合医院资深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以此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医院长远发展。、

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存问题

(一)医院管理层缺乏认识

医院领导层对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认识不够,使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落实。部分公立医院医疗业务并不规范,加之院内制度趋于形式,忽略执行环节只注重制度编写,使得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未真正执行,内控效果并不显著。甚至极少数管理人员会认为强化内控不仅效果不佳,反倒使得工作手续繁冗,降低工作效率。凡此种种,都说明医院未对内控环节进行严谨监督,且对相关人员缺乏奖惩措施,使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未得到真正落实。

(二)医院自身内控制度不完善

从目前来看,医院的财务管理方面已逐步适应医院的经营发展需要,但医院的内控方便并不完善。部分医院虽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但其所建制度缺乏合理性,严谨性;部分医院仅将简单的规章、制度视为内控制度,完全不去深究其中差别,使得医院奖惩标准不明、职责划分混淆、监察范围过窄,严重影响医院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三)缺乏科学有效的内控评价、监督机制

公立医院的上级单位对其考察,通常只局限于医院内部的财务指标、业绩水平,极少关注于评价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医院内部的内控制度监督也趋于形式,很难真正得到实效。就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的建设而言,无论是上级单位的评价、还是单位内部的监督都难以发挥真正作用,其监评效果并不理想。

五、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endprint

公立医院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满足需求的内控制度,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及成本效益原则。内控制度要具有全员性、全方位性、全过程性,涉及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上至法人代表,下至基层人员。内控制度应尽量精细化,内容涉及医院所有业务,具体责任落实到个人。树立科学的内控理念,严格执行回避制度,最終为促进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二)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要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医院在编及内聘的财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医院财务人员应按期、按时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学习新观念、掌握新知识,逐步提升业务能力;会计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素养,遵守法律法规,使医院内部控制工作得到真正落实。

(三)加强医院管理层的管理力度,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实施,最关键的要素在于医院管理层是否加以重视。医院管理层应不断学习法规政策,高度重视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医院管理层应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检查,以了解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并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以确保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四)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

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离不开审计部门的有效控制,医院可设立监审办来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审计人员应相对专业,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及财务情况等都可作出正确、公正的审计结论。同时,医院应当根据公正的审计结论来指导医院接下来的工作,并激励院所有部门在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审计部门应在采预算、采购、合同、财产、会计、单据、信息化等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医院各工作环节均得到有效改善,使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走向良性循环。

结论:本论文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现状进行研究,在国家宏观新常态下,拓宽视野,提出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对策与建议。公立医院只有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医院管理层的管理力度、强化内部审计和外部的监管力度,才能真正实现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使医院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淑芬,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J),2016.11

[2]汪令英,罗言,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难点与对策,审计论坛(J),2015.9

[3]倪艳,浅谈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商品与质量(J),20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