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的思考

2017-12-20 11:12苏杭
科学与财富 2017年32期
关键词: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新时期

苏杭

摘 要: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在提出"三农"问题后在农村推进了一系列的持续性改革,包括土地流转、承包责任制年限再延长30年等。既适应了时代发展条件下新农村变化的新情况,也有效的推进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结合诸政策与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依靠于技术这一先进生产力对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的构建问题做出具体探讨。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思考

新时期的脱贫攻坚与“三农”事业推进计划有效帮助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而农业真正的发展推动力来自于近年来的技术投入,所以在现阶段需要根据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情况、农业合作社与大块承包土地的新现象制定有效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新举措。尤其应该按照当前的土地集中化构建一个可推广的技术体系,进一步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一、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

现阶段,新农村在土地、居住人口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适应当前需要我国已经持续性的开展了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社等政策的实践。但是为了真正的将其落实到位带动农村经济的新增长,则需要按照系统理论,明确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属于一个大体系下的诸配套措施的实施。

因此,在新时期需要对农村地区先进行一番调查研究。一是对不同地区的实际土地流转情况、可集中生产的需求情况,以及对于农业机械数量匹配情况。二是按照调查的具体结果制定与各地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三是对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做出进一步的理解与分析,明确它属于系统性工程的实践路径。简言之,新时期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构建,应该在技术、技术人员、可持续性方面做出资源匹配;并依据体系与要素的构成条件分别从机械、技术、技术人员、土地、施肥、管理、富余劳动力安置、农业产业化等诸项因素做出全局构建。

二、构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的实践路径

1、从思维路径构建

新时期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的目标是为了适应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并通过一系列管理体系的转变,推进农村经济增长。所以,在构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之前需要先转变思维方式;按照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从系统诸要素的分析开始,搞清楚与该体系推广相匹配各个因子。二是在思维路径之下,在每个因素方面确立部分与体系整体的关系原理,正确的建立各个部分的小体系,只有在“大体系+小体系”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构建后的体系按照制度化、机制化、体系化的模式获得可持续运作。简单讲,即要求明确一个在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的目标,将其作为一个项目,明确不同阶段的诸项指标,然后按照指标设计与其相一致的制度条例,规范其评估机制,并将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关联起来,确保该体系可以实践。

2、从资源路径构建

根据思维路径的构建分析可知,构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先要在战略上构建好目标、指标、方法后,再从资源路径出发,做好各项资本的匹配。具体如下:

(1)分门别类的匹配农业机械

现代农业范畴相对较大,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在不同的农业分类下明确的匹配针对不同门类的机械;如种植业就需要匹配种植机械、耕作机械、喷洒农药机械、收割机械、运输机械;再如,副产品加工业则需要匹配加工机械;至于养殖业则包括轧草机、挤奶机、供氧机等。因此,应该转变先前的农业机械化思维,从根本上按照供求关系分门别类的匹配农业发展所需的各类机械。

(2)按照机械匹配率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的构建要求在“机械+技术+人才+管理”方面做出整体安排,并按照匹配的机械门类、培养相关人才,并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尤其是针对管理这一块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现代化管理制度,以满足新时期所构建的机械化推广体系需求。比如,在农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农村地区,则宜采用雇佣制度,令农民在入股的情况下,将其它拥有技术的人员进行集中,并对其进行机械应用与管理培训,将其发展成为农业社的现代化机械工作人员。再如,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机械则宜采用聘用制,从人才市场招揽技术工人。另外,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发掘农业人口中的人才,以期为其未来的长久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尤其是在不同的农业分类中,应该给予相应的机械配给,以及技术指导人员,以帮助机械化后的高效使用。

(3)按照产业化发展趋势解决富余劳动力问题

农业机械化在不同地区的实施意味着农业人口的大量富余。針对此类人口的解决方案,可以按照先培训、再发展的思路为其提供一些工作岗位。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农业人口富余情况不同,而且存在多元化的情况,如外出务工、回乡创业、承包务农等,而大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以老年人、中年妇女、失业青年为主,所以在机械化过程中应该注重集中生产后的产业化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比如,在农业的各个部门开展一系列的副加工业容纳此类富余人口,或依据劳动人口的素质与技能在技术指导下帮助其中存在创业意向的人员开展一些新的农业项目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该在机械化的生产力提升、集中化生产后果中为富余劳动力的解决问题找到多个出口,才能真正的推动机械化推广体系实践后的农村经济新增长。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地域的土地、土壤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实地抽样检验,只有科学的将施肥、播种、耕作、收割、桔杆处理、农业产品产量、副产品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化农业建立起来,才能更为科学、妥善的将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实施后的富余劳动力进行合理安排,帮助其真正的获得持久性收益。因此,构建新时期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要先关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竟夷.新时期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探讨[J].科技展望.2017(23):107.

[2]李军.新时期农业推广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分析[J].农技服务.2017(08):186.

[3]周攀,周晏起,刘笑,张景娥.谈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2012(04):94-96.endprint

猜你喜欢
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新时期
如何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探析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