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某医学院在校本科生手机上网成瘾现况调查与分析

2017-12-21 03:00王利群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发微吉林市本科生

杨 娟 侯 磊 王利群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吉林市某医学院在校本科生手机上网成瘾现况调查与分析

杨 娟 侯 磊 王利群*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目的:了解吉林市某医学院在校本科生手机上网成瘾现况,为指导在校本科生正确使用手机上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和K.S.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随机抽取的340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大学生对手机上网态度方面:194人(59%)的人认为有好有坏,31人(9%)的人用来消磨时间;每天手机上网3~5小时,73人(22.1%);大学生手机上网主要活动是聊天、更新空间、发微博、发微信,169人(51.2%),查资料的只有5人(1.5%);手机上网的流量300M以上的127人(38.5%);一天内课堂使用的次数15~20次的99人(30.0%),10~15次的69人(20.9%)。结论:大学生对手机上网利弊认知科学,但手机上网使用时间长,且利用不科学、课堂使用频繁。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样的综合素质训练,加强教学监管,提升教学质量。

医学院校;本科生;手机上网成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达6.1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年增长率为19.1%,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1]手机网民中以青年手机用户为主,而大学生是手机上网的主要人群。[2-3]

手机上网可使知识碎片化、远程化,有利于大学生随机利用业余时间和多途径进行学习;便捷、多样的虚拟沟通软件,也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但同时,也正因其便捷及无筛查的知识、内容和虚拟沟通软件,使得大学生无差别的接触,易导致大学生沉迷于手机上网的虚拟空间、脱离实际生活,社交、沟通能力降低。本次研究对吉林市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的手机上网成瘾现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成瘾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的影响并给予科学指导,促使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上网。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大学生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和K.S.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某医学院校在校本科生340人发放问卷340份,其中有效问卷330份,有效率为97.1%。资料采用EXCEL进行录入,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一般人口学资料(详见表1)

(二)大学生对手机上网利弊认知

图1 大学生对手机上网的态度

如图1所示,大学生对手机上网态度,194人(59%)认为有好有坏,因人而异;60人(18%)认为利大于弊;38人(12%)认为弊大于利;31人(9%)用来消磨时间;其他占2%。

(三)大学生手机上网基本情况

调查中330名(100%)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时间1~3小时,151人(45.8%),其次为每天手机上网3~5小时,73人(22.1%);大学生手机上网主要活动是聊天、更新空间、发微博、发微信的169人(51.2%),查资料的只有5人(1.5%);手机上网的流量300M以上的127人(38.5%),200~300M的65人(19.7%);一天内课堂使用的次数15~20次的99人(30.0%),10~15次的69人(20.9%)。详见表2。

表2 大学生手机上网基本情况

(四)大学生不同手机上网情况与网络成瘾分数比较

由表3可知,该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分与手机上网的时间、手机上网的流量、手机上网的目的及一天内课堂使用的次数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上网情况与网络成瘾分数的比较

表3 上网情况与网络成瘾分数的比较

注:*按显著性水平α=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机上网情况F P手机上网的时间 3.554 0.007※1小时以下 1.77±1.859 1~3 小时 1.45±1.309 3~5 小时 1.53±1.447 5小时以上 1.97±1.540手机上网的流量 10.578 0.001※0~100M 1.47±1.547 100~200M 1.78±1.758 200~300M 1.44±1.350 300M以上 1.66±1.364手机上网的目的 4.596 0.001※聊天、更新空间、发微博、发微信、购物1.58±1.491浏览资讯、查看新闻 1.38±1.577查找资料、查询问题解决办法 1.31±1.401看小说、看视频、听音乐 1.93±1.564玩游戏 1.25±0.886一天内课堂使用的次数 4.434 0.002※5次以下 1.52±1.573 5~10次 1.70±1.642 10~15 次 1.72±1.406 15~20 次 1.49±1.335不使用 1.56±1.653

三、结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330名(100%)开通了手机上网功能,大学生手机上网利弊认知科学,194人(59%)的人认为有好有坏,仅31人(9%)的人用来消磨时间,被诊断为手机网络成瘾的有18人,网络成瘾现患率为5.5%,低于国内外约为10.51%的研究结果。但大学生手机上网使用时间长,且利用不科学、课堂使用频繁。调查中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时间1~3小时,151人(45.8%),3~5小时,73人(22.1%),这与调查对象多为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课业相对轻松,业余时间较多有关。该校大学生手机上网使用不科学,目的多为消遣娱乐。大学生手机上网主要活动是聊天、更新空间、发微博、发微信169人(51.2%),查资料的只有5人(1.5%);手机上网的流量300M以上的127人(38.5%)。一天内课堂使用的次数15~20次的99人(30.0%),10~15次的69人(20.9%),这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及教师授课照本宣科、语言干枯、不生动有关。该校大学生的网络成瘾比例与手机上网的时间、手机上网的流量、手机上网的目的及一天内课堂使用的次数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对该校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促使大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减少手机上网的时间。其次,开展多样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大学生手机上网的自律意识。在多项综合素质训练中,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有节、有度、有利的手机上网观念,形成自律意识。此外,大学生要主动接受引导和教育,把手机网络作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工具,提高大学生辨别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能力,提升合理利用媒介的素养[4]。最后,加强教学监管,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完善分级的教学督导体系,全方位地督促教师提高授课质量,同时,建立完善的课堂手机使用规范监督学生,维持课堂秩序。

[1]李明桂.资本“钟罩”与贫困固化的双重破除[J].现代经济探讨,2014(3):19-23.

[2]赵小晶.高校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法制博览,2015(4):297.

[3]郑益凤.高大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4):56-57.

[4]周素勤.手机上网成瘾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3(4):58-59.

G641

A

吉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2016CY174)。

*为本文通讯作者

杨娟(1981-),女,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社区护理;王利群(1965-),女,吉林市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社区护理。

猜你喜欢
发微吉林市本科生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意象”的美学历程发微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喜剧美学的知识考古与时代精神发微
标题党
秦简“识劫 案”发微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