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千年古音流淌在学生心田

2017-12-21 01:17王玲梅张禹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
教育家 2017年44期
关键词:心田琴声古琴

文/王玲梅 张禹 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

编者按:青岛实验高中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掘学校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人文课程体系”,其中包括古琴课程、国际课程、游学课程等特色课程,满足了学生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内生力。

让千年古音流淌在学生心田

文/王玲梅 张禹 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在青岛实验高中古琴馆,身着状元红的中式校服,手抚七根银弦,几位少年与古琴浑然一体。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听琴者的心田,整个世界变得永恒而美丽,令人忘却古今。这就是青岛实验高中开设的古琴课程,在文化传承中汲取营养,获得智慧,彰显文化自信;在“调素琴”中淡泊宁静,濡染少年,使之清丽出尘,卓然有度。

古琴有三千多年历史。琴,在汉文化中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有“左琴右书”之说。既与文人吟唱相伴,又为文人雅趣之友,备受文人珍视。古琴已伴随华人足迹遍布全世界,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一大象征。

“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中国古代文人在“士无故不撤琴瑟”的文化修习之中,深刻体会到,在众多乐器中,琴的教化作用最优。

2015年底,青岛实验高中的人文大讲堂开设了一场关于古琴知识普及的讲座。学生教师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学生、老师的发展需求就是学校努力的方向。青岛实验高中的古琴课程应运而生。最初主要是普及古琴知识,琴曲鉴赏,教授简单的古琴技艺。随着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水平越来越高,涉及领域越来越广。

2016年底,青岛实验高中古琴社团正式成立,由学校音乐老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聘请青岛市古琴协会专家进行专业授课,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进行古琴训练,古琴学习进一步深入。

2017年,古琴在青岛实验高中全面普及,中华文化、理想人格伴随着琴声,如涓涓流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为使古琴课程引向深入,走向常态化,学校在创建时设立了古琴馆和古琴教室。古琴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展示、研究、学习为一体的展览馆,馆中陈列着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75制式古琴,还有6制式自创古琴。学校组织学生撰写解说文稿,开展解说培训,进行解说展示。在实践中增强对古琴知识的理解,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魅力。馆里各种制式的古琴,如同流淌的琴史,和着琴声浸润每一位漫步琴馆的人。

古琴教室是平时开设古琴课的地方。教室里有51张古琴,可以满足50名学生同时上课。古琴课除了作为学校课程开设外,还是青岛实验高中音乐学科的必选模块。

2017年,古琴成为学校特长生招生项目,一批在古琴方面有一定造诣的学生走进了学校,青岛实验高中的琴声更加悠扬。一批高校也与青岛实验高中琴声和鸣,学生升学深造有了更多渠道。古琴课程逐渐在学生终身发展中发挥出独特作用。

在“软件”建设方面,学校以历史教师为主体团队开发古琴史课程,让古琴史呈现中国文化史;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团队开发古琴与文学课程,展现古琴在中国文学中的形象;结合社会志愿者活动,让学生走进中小学、社区,展示古琴技艺,讲授古琴知识,弘扬传播中华传统艺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内容博大精深。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它是一种浓缩着中华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在青岛实验高中,古琴正承载着历史、文学、哲学等综合课程。丰富的课程内涵引领着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回荡三千年的传奇在这里得到继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心田琴声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心田上的枣树
寻访千年古琴
心田上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