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扩大新消费的现状、思路与领域分析

2017-12-23 17:18何锴
市场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升级消费旅游

何锴

区域经济

我省扩大新消费的现状、思路与领域分析

何锴

发挥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加快相关产业新投资新供给,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是国务院与我省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分析我省消费发展现状与消费结构升级特点,探讨我省扩大新消费的基本思路,以及扩大新消费的重点领域,推动新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加快迈上新台阶。

新消费;现状;思路;领域

从供给侧发力,培育壮大新消费是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十三五”期间,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江苏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破除政策障碍,优化消费环境,推动新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加快迈上新台阶。

一、新消费提出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经济增长模式由“生产型主导”逐步向“消费型主导”转变,增长阶段转换表面上看是速度的换挡和调整,但本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接续。

为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2015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要发挥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形成相关产业、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进而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2016年上半年,针对我省消费升级新趋势和新特点,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实施意见》,提出将着力推进六大重点消费工程,包括:智慧信息消费工程、健康养老消费工程、教育文化消费工程、旅游休闲消费工程、绿色生态消费工程和农村新兴消费工程,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

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

(一)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

新时期,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加快形成一批符合消费转型升级需求的新消费增长点,将为居民提供新的、内容更为丰富的消费产品和服务,从根本上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有利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

新消费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可以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更好地发挥对促进技术创新、相关产业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显著导向作用。

(三)有利于畅通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构建稳定增长长效机制

培育新消费要求从发展理念、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等深层次原因入手,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十二五”以来全省消费发展现状

(一)消费规模迅速扩大

“十二五”以来,我省经济总量不断跨越发展,消费规模也不断扩大。2015 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2.59 万亿,是“十一五”末的1.9 倍。规模全国第三,仅次于广东和山东。“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3.7%,高于 GDP(现价)增速 2.6 个百分点。

(二)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进入“十二五”以来,消费已超过投资和出口,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 2011 年的 50.3%增长到 2015 年的 51.5%,比“十一五”末高 5.0 个百分点。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表现更为稳定,第一引擎的地位日益牢固。

(三)消费意愿逐步上升

居民消费支出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十二五”以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速分别达 11.7%和 14.5%,分别高出“十一五”1.0个和 1.6 个百分点。居民消费意愿呈上升趋势,2015 年我省城镇、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分别为 0.67、0.79,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 4.6 个和7.5 个百分点。

(四)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从城乡消费看,我省城镇消费规模从 2011 年的14197 亿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23252 亿元,年均增长 14.2%,占比 90%左右;农村消费规模从 2011 年的 1646 亿元增长至 2015 年的 2624 亿元,年均增长9.8%,占比 10%左右。从区域消费看,苏南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占比接近 60%,苏中和苏北占比均为20%左右,但苏北增速较高,“十二五”以来一直快于苏南,2015 年苏北增速分别高于苏中、苏南 2.1 个和 2.4个百分点。

三、全省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

城乡居民用于食品、衣着等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整个消费的比重逐步下降,2015 年我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和衣着占比 35.2%,比“十一五”末(46.7%)降低 11.5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和衣着占比 37.7%,比“十一五”末(43.4%)降低 5.7 个百分点。文化教育、娱乐服务、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不断增长。

(二)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

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从2011年的2425元增长到2015 年的 4288 元,年均增长 15.8%,服务型消费支出比重有所提升,从 2010 年的 31.4%提高至 2015 年的 33.3%。城镇居民人均服务型消费支出从 2011 年的 5920 元增长到 2015 年的 8272 元,年均增长11.2%,服务型消费支出比重保持在 34%左右。

(三)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

新型消费发展加快,网络消费高速增长,信息、旅游、健康、养老、体育、文化等新型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信息消费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宽带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大批产业集群转型上网。旅游消费方面,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互联网 + 旅游”取得新突破。养老健康家政消费方面,健康产业与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文化消费方面,我省城乡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趋势,总体规模居全国前列,增长幅度列全国第一。文化产业发展加快转型,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推进。

(四)从实用型消费向品质型消费升级

我省居民消费由从前的功能性需求发展到个人情感需求,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发展到彰显个人品味的需求。消费特征也由原来的简单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质量提高并行。具有良好信誉、正品率高、售后服务有保障的 B2C平台消费更受市场青睐,通过使用消费贷款购买消费品(如手机、汽车、住房等)成为提高生活品质的一个主要趋势。

总的看来,“十二五”以来,我省在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改善消费结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对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我省扩大新消费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深入分析我省扩大消费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对消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找短板、抓短板、补短板,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共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一)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向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集聚,打造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自强奋斗、敢于突破。

(二)坚持协调发展,全面激发农村苏北消费活力

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激活农村苏北消费、补齐我省消费短板。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以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打造全省特色小镇为重点,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良性发展格局。探索建立区域利益共享机制,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

(三)坚持绿色发展,加快推动消费转型升级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全面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四)坚持开放发展,率先形成强有力的国际消费中心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加快提升我省在国际消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把握国家政策契机,做好自贸区争取设立及经验复制推广。鼓励和支持申报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和市内免税店,培育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借助“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战略实施,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实现我省消费市场与世界市场更紧密地融合与互动。

(五)坚持共享发展,深入挖掘“互联网 +消费”潜力

充分利用“互联网 +”新经济,推动全省经济共享发展,推动供需双方快速匹配,实现闲置资源最优化配置。加快推动网络课程、远程医疗、网络约车等新型消费品的发展,促进更多优质技术、产品与服务普惠共享。加快提升消费者特别是弱势群体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通过互联网上的各种专业分享经济平台,直接联系供需双方、主动参与分工协作,为实现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六)坚持市场作用,不断强化企业主导地位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政府职能向服务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转变。推进全省统一市场建设,清除市场壁垒,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实现资源和要素高效配置。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诚信守法、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最大程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七)坚持支撑保障,逐步完善培育新消费的政策体系

构建新消费引领新投资、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良好环境和长效机制,以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引导和市场主体行为规范,推动形成节约、理性、绿色、健康的现代生产消费方式。着眼于发挥制度优势、弥补市场失灵、引导市场行为,系统优化物流、市场监管、财税、金融、土地、信用体系、人才、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政策,形成有利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我省扩大新消费的重点领域

当前我省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推动传统消费升级、智慧信息、健康养老、教育文化、旅游休闲、绿色生态、农村新兴消费等相关领域消费发展壮大将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传统消费升级

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促进“互联网 +”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纺织、轻工、医药、电子、建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提升质量供给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城市配送服务体系,完善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网点构成的三级城市配送节点体系。大力发展智能交通,不断完善综合客运枢纽功能,构建集公路客运、城市公交、旅游集散、城市候机楼、汽车租赁、公共自行车等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换乘体系。

(二)智慧信息消费

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推动信息消费健康增长。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规划和推进方案,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终端、数字出版、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相关产业。以实施“互联网 +”行动为突破口,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以“智慧江苏”建设为契机,稳步推进“宽带江苏”“光网城市”和“光网乡村”工程,加快实现市、县城区、重点旅游区等主要公共区域免费 WiFi全覆盖。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普及三网融合,推动三网融合业态创新、产品创新、业务创新,促进三网融合和信息消费发展。

(三)健康养老消费

加快推进“健康江苏”建设。实施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行动,积极发展大健康产业,培育养老消费产业。深入实施智慧健康工程,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健康综合信息平台,加快构建全省智慧健康信息传输主干网和全员人口、服务资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决策支持等 5大数据库,逐步实现各领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制度对接。大力推进医养结合,鼓励适宜养老住区建设,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公共体育场馆低收费或免费开放。加快医疗、养老、体育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健康、医养融合、公共体育等领域。

(四)教育文化消费

推进公立教育、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鼓励提供更多切合市场需求的服务。推进开放大学办学系统与社区教育网络体系融合式一体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把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建设纳入全省社区教育发展总体规划,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培训行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办企业大学。推动“教育培训 +消费金融”发展,促进培训机构提升教学品质,加强热门及稀缺职业人才培养。促进文化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新媒体、新业态,适应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的消费需求。推动文化服务产品制作、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强化文化创意引领,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五)旅游休闲消费

加快推进“畅游江苏”建设,推动旅游演出、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围绕促进旅游休闲升级,稳步开展“诚信旅游创建”“公共服务优化”“乡村旅游升级”“旅游市场拓展”“区域旅游合作”“文明旅游倡导”六项重点工程。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和品牌,拓展海洋、低空等旅游发展新空间,发展房车旅游、邮轮游艇、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度假区、旅游景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和旅游重大项目提档升级。推动“旅游 +”跨产业融合,提高智慧旅游建设水平。规范旅游市场,推进诚信旅游建设。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六)绿色生态消费

扩大绿色消费需求,增加绿色消费品有效供给,加快推动消费向绿色转型。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及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推进污染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设备研发和技术创新。鼓励绿色产品消费,加大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及环境标志产品推广力度。积极推行资源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建立再制造、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及检测制度。畅通绿色产品和旧货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节能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支持发展共享经济,有序发展网络预约拼车、自有车辆租赁、民宿出租、旧物交换利用等。加快产业园区循环化、生态化建设。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鼓励企业实施绿色采购。

(七)农村新兴消费

立足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不断提升农村消费结构、层次和水平。引导和促进农村居民在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绿色环保、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电商和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推动和促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发展以店带配、店配合一的乡镇商贸中心,打造乡镇“微商圈”,探索建设农村特色互联网创业园。加快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构建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节点体系。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拉动农村教育消费。构建以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为链条的农村文化网络,丰富农村文化产品供给。

[1]郑慧.建立新消费升级体系[J].中国金融,2016,(14).

[2]范玉波,张卫国.“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型三重解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10).

[3]刘冰.经济新常态与经济增长的新变化[J].宏观经济管理,2015,(01).

[4]陈建清,卢爱国.加快打造新消费增长点[J].唯实,2015,(08).

[5]高培勇,汪红驹,汪川.推进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J].经济参考报,2016,(08).

[6]杨成长.消费走多远,经济增长就能走多远[J].上海证券报,2016,(12).

何锴,江苏省信息中心。

F713.55

A

1008-4428(2017)06-55-03

猜你喜欢
升级消费旅游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40年消费流变
旅游
新消费ABC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