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气象经济”发展新趋势
——气象科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017-12-23 17:18武淑慧马占宏濮江平
市场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啤酒气象影响

武淑慧,马占宏,濮江平

金融观察

浅析“气象经济”发展新趋势
——气象科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武淑慧,马占宏,濮江平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出现了“气象经济”这个词汇。但是直到近几年气象行业才开始逐渐被人们接受,开始进入并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认识到了气象数据中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意识到气象行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我国早期对于气象气候环境、天气预报、极端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行业的发展对经济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研究非常有限,文章立足于现在气象科技发展对我国啤酒行业和保险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气象经济;气候环境;啤酒产业;农业保险;大数据

一、我国气象经济的起源与组成

气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我国对于气象条件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草船借剑,正是诸葛亮的巧借东风使得战役的结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也是在征战日本期间遇到台风而全军覆灭,从而日本将台风奉为“神风”。在近代以来,气象条件也多次改写地缘政治格局,比如 1970 年爆发在印度洋的波拉台风及其相伴随的风暴潮,就造成了该地区数十万人伤亡,并使得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出来。除了军事和政治格局外,气象对于经济的影响也无处不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类生活对于气象条件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譬如每年仅台风一类气象灾害及其伴随的暴雨和风暴潮等天气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就高达数百亿元,每年造成的人员伤亡数百人。可见及时做好气象预报工作对于防灾减灾从而减少国民经济损失至关重要。而实际上,气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远不止在防灾减灾上。如何利用气象条件,发挥气象条件的优势从而促进经济活动的进步也日益形成一门新的学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和气象部门共同提出“气象经济”(MeteorologicalEconomy)一词。目前对气象经济比较广泛被接受的为:靠气象科学技术影响和发展的那部分经济成分,也可以称为气象信息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如何利用气象信息来获取或增加经济效益被人们广泛探讨,实际上气象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气象科学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例如预测未来气候偏干旱时可通知水利部门提前做好蓄水工作;在西北或中部平原气候偏干旱时进行人工增雨活动,从而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果实成长,保障农作物产量稳定;在预测长江中下游未来降水较多时可提前通知水利部门做好及时排洪、修堤固坝等工作。

气象对经济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气象部门利用气象预报进行极端天气的预测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和气象信息的延伸服务、环境保护、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安全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例如:有效的气象灾害预测,可以提醒政府和人民群众尽早防范或撤离灾害区域,在灾害发生时最大程度地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气象部门或商业气象公司利用气象信息及衍生服务通过市场化机制向有需求的组织或个人提供有偿服务的经济活动。例如,风速预测对风电场和电力系统的运行都有重要的影响,准确的风速预测可以减轻或避免风电场供电不稳定造成的对电力系统的不利影响,提高风电场在电力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气象服务部门或气象公司向风电场提供近期的风向和风力预测信息,风电场可以根据气象信息预估电力产能,和电力系统中其他供电机构协调好供电安排,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发电。

二、气象科技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在一些发达国家,气象服务已经逐步形成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气象产业,并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例如国外气象机构开发出“啤酒指数”“空调指数”“中暑指数”“感冒指数”等气象指数,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称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依据。虽然西方发达国家气象服务发展成熟且迅速,我国完整的商业气象保障格局才刚刚形成雏形。一方面,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我国当前气象预报的业务水平欠提高、准确率偏低、气象要素偏少,难以满足社会对气象的精准化需要。中国气象局曾经的“政企不分”现象曾遭受李克强总理的点名批评,但我国的商业经济对于气象保障的需求缺口又很大,这就使得商业气象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下文以气象在经济产业中的应用选取两个案例做重点分析。

(一)气象信息对啤酒行业的影响

以气象信息对啤酒销售的影响为例,《2014 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当夏季气温平均偏低,极端高温偏少,降雨量偏多时,啤酒的销量将会收到明显的影响。例如,2014 年夏季,四年一度的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巴西举行,通过多年的经验,广大啤酒厂家纷纷预测国内当年的啤酒销售量会有所提高,并且在观赏世界杯期间进入销售高峰。实际上,结合 2014 年气象部门预报,长江中下游出现了“凉夏”,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且极端高温天气较少,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中国啤酒行业年销量明显减少。由于众多啤酒生产和销售商家在此前预备了过量的库存,并在广告营销方面做了大力投入,然而啤酒销量却远未达到预期值,这给广大的啤酒厂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可见,夏季气温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啤酒饮料产品的需求量和消耗量,并间接影响啤酒生产企业的生产,备货,运输量的调控。2014 年的夏季气温偏低,即使人们体感差别不大,但是潜意识中对啤酒需求有所降低,啤酒销量降低,导致货品大量积压,仓储成本、运输成本、运营成本等增加。

吸取 2014年的经验,在 2015 年多家啤酒企业选择和业内知名气象公司合作,在年初就开始对全年的整体气候条件进行预测,并根据实时是数据逐步调整预测。重点分析全国各个省份和地区夏季的气候条件和温度变化趋势,结合气象数据和企业往年的销售数据共同制定各个地区的生产,运输,仓储和销售方案,最大程度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自身成本,并提高了企业利润率。

(二)气象信息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和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显著增长,我国保险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在个人和家庭提高保险意识的同时,险种的划分也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有针对性。例如,主要针对天气气候对农产品产量影响而开发的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很好地解决了农业保险的承保和理赔困难等问题,成为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新阶段中的重要内容。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每年都会遭遇到多起台风的侵袭。例如2005 年,东部沿海地区遭遇多起台风,飓风毁坏了超过 15 万处产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50 亿美元。然而,如果我们比较一下每次台风给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和保险业所补偿的金额,不难发现,保险业的作用和功能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还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投保意识不足和保险公司险种匮乏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两个根本原因。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强台风每年都会不只一次地光顾,受灾的省份也较为集中(以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为主),人们需要正视气象灾害、吸取教训并学会利用保险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险公司也需要更好地宣传保险、让消费者学会利用商业保险去规避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害,并有针对性的根据自然灾害的特点开发出适合在当地发展的险种。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是保险公司利用大数据信息,把一个或多个气象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指数化,每个指数对应农作物的产量和损益。签订保险合同时,保险公司以气象指数为理赔标准,当指数达到一定范围并对农产品的产量造成一定影响时,投保的农民就可以获得该指数对应的赔付金额。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一般由气象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气象公司利用历史气象数据和年度气象预测对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预测分析,预测气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对农作物生长、农产品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保险公司利用气象数据设计险种、理赔条件和赔付标准。保险公司基于这些远期气象预报数据分析,合理地设计和制定保险方案,保障广大农民在遭遇气象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损失,也为自身拓宽了业务范围。

例如,根据气象大数据和农产品产量的结合分析,小麦产量明显受到倒春寒指数的影响。以安徽省为例,2011 年 3 月至 4 月期间某农场倒春寒指数到达并超过警戒值,农场按照气象指数保险合同规定,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保险公司迅速做出反应,在 2 周内完成保险赔付,也完美的完成了安徽省开展气象指数保险以来的首次赔付,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也为大规模推广气象指数保险奠定了基础。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百姓在自然灾害面前更多地是依靠政府,很少有人会利用商业保险的手段来保障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险公司应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保险、了解保险并合理利用保险来维护自身利益;另外保险公司要简化理赔流程,为我国保险业树立良好形象,为促进中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三、结语

我国的气象科技正在高速发展中,气象经济的发展将会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现阶段气象经济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气象数据搜集和处理,气象产品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有关部门之间的条街,消费者对气象经济的认可等,还需要作很多工作使气象经济在我国能够快速健康发展。

[1]陈联寿,孟智勇.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J].大气科学,2001,25 (3):420-432.

[2]陈联寿.热带气旋研究和业务预报技术的发展[J].应用气象学报,2006,17(6):672-681.

[3]周秀骥,吴国雄.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J].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卷,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12-46.

[4]王君,李慧芳,曹淑超.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发展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8,31(3):78-81

[5]徐文莉,陈继华.气象经济:概念的厘清和发源的追溯[J].生态经济(中文版),2009,09:141-142.

[6]杨秀媛,肖洋,陈树勇.风电场风速和发电功率预测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11):1-5.

[7]尚惠玲,谭敏玲.浅谈气象经济的发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 (1):214-215.

[8]何勇,马磊,王延才.2014 年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工作报告[J].啤酒科技,2015,(05):4-16.

[9]蒋珍珠.天气对啤酒销售的影响及预测[J].浙江省地理学会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2005.

[10]周江.啤酒销售量与气象要素影响因素的动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27):71-73.

[11]鲍文,崔鹏.灾害保险商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未来与发展,2007,28(3):51-54.

[12]刘濂,刘东都,郭迎春.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及保险费率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7,(02):104-111.

[13]陈盛伟.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及在我国的探索[J].保险研究,2010,(03):82-88.

[14]彭玉芬,王南玉.浅谈农业气象保险指数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5):150-151.

P4

A

1008-4428(2017)06-79-02

武淑慧,女,河北石家庄人,三江学院商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金融、保险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505085)。

马占宏,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濮江平,南京五方美拓气象环境研究院。

猜你喜欢
啤酒气象影响
气象树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专栏:红色气象 别有洞天
“新冠牌”啤酒真倒霉:60天赔了20个亿
大国气象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阳朔啤酒鱼
新闻速递
胸中藏气象 笔底挹风云
啤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