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建设策略研究
——以马鞍山市为例

2017-12-23 17:18徐孟林
市场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鞍山市高技能实训

徐孟林

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建设策略研究
——以马鞍山市为例

徐孟林

文章基于马鞍山市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策略上应采取“依托院校、校企共建”的建设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的运行机制和虚拟化的管理模式,并对基地建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前瞻性建议。

产业升级;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

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是面向社会、企业、学校提供职业技能实习训练和技能鉴定的技能实训平台。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以当地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新技能实训为主,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服务。随着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企业发展越来越依靠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提升,这样,社会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成为必然的选择。

一、马鞍山市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的必要性

近年来,马鞍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 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企业户数是 184 家,到 2015年底已上升至 256 家,预计到 2020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 1000 亿元。

研究者认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需要各种人才,其中重要的是技术应用人才,他们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操作问题的解决者,是技术的实际应用者,具备各种技术或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熟悉生物技术、精细化工、高性能机床、高精度电焊设备等的应用,熟悉操作规程、熟练设备使用,能够解决设备使用中的各种问题”。《马鞍山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20)》提出:到 2020 年末,高技能人才达到 12 万人。但是,目前马鞍山市19个职业培训定点机构和公共职业训练基地,能够开展高级技工培训鉴定业务的只有 6 家,工种数是 39 个,而且这些工种中近 2/3 是如餐厅服务员、烹饪、建筑工、家政服务等低端技术含量的专业,这与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极不协调。有数据显示,马鞍山市人力资源市场上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达到 1.80、2.50、8.14,这显示了本市高技能人才紧缺的事实。

因此,马鞍山市目前正在运行使用的公共职业训练基地,由于工种、设备、师资、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的限制,已不能满足产业调整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建立高层次的公共训练基地,才能承担起提高本市企业职工技能水平的重任,从而加速本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马鞍山市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

(一)省政府的规划

为加速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安徽省政府在 2014 年就出台了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提出在诸如马鞍山这样产业集中程度高的城市,通过依托地方高职院校和大型企业建设 3~4 个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和 4~6 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培养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层次的高技能人才,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服务。本方案是对全省技能人才振兴工作的总体布局,为马鞍山市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要深入考察本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提出适合本市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训练基地建设正确思路,以配合省政府方案落实为契机,争取省政府的支持,及早建成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为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服务。

(二)职业院校资源雄厚

目前,马鞍山市共有高职高专院校 3所,中等职业学校10所。在这些院校中,有 5 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 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13 个省重点建设示范性专业,11 个省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个省级专业职教集团,基本形成了以高职教育为引领,中职教育为主体、中高职相衔接、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并重的较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另外还有安徽工业大学等3所本科院校,这些学校有着丰富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经验和优良的实训设备条件。

(三)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完善

马鞍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工作,近年来先后制定出台了《高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指导意见》《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办法》《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关于开展技师社会化考评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全社会形成了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三、高技能人才公共训练基地建设策略

(一)建设模式:依托院校、校企共建

这是因为依托院校有3个明显优势:院校专业师资力量比较集中、培训设备资源有一定的基础、院校学生本身就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来源,在此基础上,联合大型企业能弥补单独依托院校的不足:增强实训设备和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而且,依托院校、校企共建的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更好发展,因为职业教育的种种问题集中体现为职业教育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因此,如何推动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企业和职业院校都在探索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与产业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相应对接的具体路径,以实现职业教育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服务的功能。所以依托院校、校企共建模式是比较现实且有益于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稳妥选择。

(二)培养方式:实施现代学徒制

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发挥公共训练基地功能的关键,要在当前职业院校培养、社会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的常规模式基础上,大力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教育制度,发挥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的各自优势,并进行了合理嫁接,形成了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因此成为很多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选择。其基本内涵就是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采用“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灵活的招生方式,从普通高中、高中职毕业生或企业里招收学徒,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依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共同招生、共同培养,人才留在企业、服务企业,实现了人才培养从企业需求出发,培养成果为企业服务的目标,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企业、院校和员工的“三赢”。

(三)运行机制: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

政府为主导,其作用主要表现在:统筹协调作用——根据本市经济发展实需要,整合优化本地职业教育资源,统筹协调训练基地建设规划;资金保障作用——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训练基地的投入,建立实训基地运行保障机制;政策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参与训练基地建设,促使公共训练基地健康可持续发展。

企业为主体是指要破除训练基地建设单纯依靠职业院校而和企业无关的落后的旧有意识,让企业作为主体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转。训练基地的作用归根到底是为企业培养人才服务的,企业作为使用人才的主体,也应该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主体责任,所以在体制上企业应该作为重要主体参与管理,在机制上,应该加强校企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人才,在保障上,政府应该给予企业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训练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

学校为基础这是由学校占有众多优势职教资源决定的,而且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培养计划、项目设计、教材编写、教学组织等诸多环节都离不开学校的基础性作用。

(四)管理模式:虚拟化管理

无论多么先进多大规模的单体训练基地都无法具备完成所有训练的全部技术和实体资源,但是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资源共享、资源重组的方式,集结多方的能力,完成庞大的训练任务。这在国内外已经取得成功的经验,这种虚拟管理模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是按照“精简高效、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建立管理中心。训练基地需要由投资方(一般是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代表)派出代表成立理事会,理事会下设一个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的职责是考核评价、提供信息服务,它管理基地资源,负责基地日常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培训资源的调度以及对训练项目执行团队的考核、评估等,但不是负责具体培训项目的实施,而是执行政府政策购买培训服务成果。二是是通过招标方式建立训练项目服务外包机制。培训外包是人力资源业务外包的一种形式。传统的培训组织趋向于由固定从事某一特定职能的培训者和管理者来经营,而外包则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招标等方式聘请专业团队进行培训,具有较大灵活性和适用性。三是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实训师资数据库。把分散在社会、企业、院校的师资,通过网络信息平台集结起来,由管理中心对这些师资进行考核评价,对入选师资人选予以登记注册,并根据职业工种和专业类别建立师资数据库。这样确保实施项目培训过程中能够选调合适的培训师资。

四、当前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选定牵头院校

牵头院校主要任务是在市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向省申请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实施训练基地管理中心建设,管理训练基地中心的日常运行,组织开展培训工作。牵头院校应该具备较成熟的开展公共职业培训的经验、较高的师资力量水平和较强的实训基础条件。

(二)出台校企合作管理条例

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缺一不可。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地位要积极体现在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定上,支持、引导、规范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尤其要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调研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

人才培养的各种条件相对实际市场需求而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要组织院校和企业进行以师资和实践教学设备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能力的调研,同时要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预测判断,只有清晰了已有的人才培养能力、目前和未来人才需求的特点,才可以正确制定基地建设方案,推进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建设,新建成的基地功能才能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

[1]吴晓天.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4-5.

[2]李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路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5):98-100.

[3]徐孟林.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6,(05):8-12.

G717

B

1008-4428(2017)06-122-02

徐孟林,男,安徽歙县人,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2014 安徽省教学质量和教 学改 革工 程项 目“电 子商 务专 业教 学团队”(编 号:2014jxtd055)、“马鞍 山职 业技 术学 院———泰尔重工电 气工 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项目编号:2014sjjd037),2015 马鞍山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rkx201505)。

猜你喜欢
马鞍山市高技能实训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马鞍山市“激光再制造”企业的独门绝技
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之研究——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实践为例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我想知道
马鞍山市九村小学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