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在住院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

2017-12-23 03:43施赵维陈敏华官常荣刘良红
护理与康复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五区上臂腹部

施赵维,陈敏华,官常荣,刘良红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在住院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

施赵维,陈敏华,官常荣,刘良红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目的观察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在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取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皮下注射胰岛素,对照组按常规的腹部环形轮换法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律轮换执行情况、护士胰岛素注射时间,并随访6个月了解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局部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律轮换执行率优于对照组,护士注射胰岛素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注射局部并发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有助于规范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胰岛素;注射;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

10.3969/j.issn.1671-9875.2017.12.019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1型糖尿病、难以分型的消瘦糖尿病、经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未达到良好控制目标及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等,需使用胰岛素治疗[1]。但长期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导致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疼痛、皮下脂肪萎缩等并发症。轮换注射部位可以使胰岛素充分吸收,减少注射部位相关并发症。但轮换注射部位往往依赖于患者的记忆,如有遗忘,易发生同一注射部位重复注射的情况。本院内分泌科在参照《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推荐的4个胰岛素注射部位基础上,结合手指轮换法[3],研究设计了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注射胰岛素,并实施于临床,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4]的患者;意识清楚,语言表达清楚,生活完全自理;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注射方案为注射胰岛素每天1~4次;使用胰岛素注射笔;腹部皮肤无红、肿、皮下硬结,无脂肪萎缩及其他皮肤病变。排除标准: 病情危重,合并严重并发症,意识、精神障碍者。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58例,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22~76岁,平均年龄(54±25.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6例,初中28例,高中及以上16例;病程6月~27年,平均(8.9±5.4)年;胰岛素注射剂量(33±2.5)U/d,每天注射1次10例、注射2次42例、注射3次17例、注射4次11例。对照组78例,男38例,女40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2±21.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8例,初中26例,高中及以上14例;病程6月~27年,平均(9.2±6.4)年;胰岛素注射剂量(35±3.6)U/d,每天注射1次9例、注射2次41例、注射3次18例、注射4次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胰岛素注射剂量及每天注射次数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照常规进行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半径2.5 cm以外)环形轮换法由护士予以注射胰岛素,即早餐前胰岛素注射在右侧腹部,晚餐前胰岛素注射在左侧腹部,中午胰岛素注射在上腹部。每次胰岛素注射前询问患者前次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避开前次注射部位进行注射。出院后患者继续该方法注射胰岛素。

1.2.2 观察组 运用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方法注射胰岛素。两部:腹部和上臂两个部位;五区:将腹部分为左侧腹部、中上腹部和右侧腹部3个区域,上臂分为左、右上臂2个区域;五指:操作者(患者出院后用自己手或固定一家属的手指)左手张开,大拇指与中指呈90°,食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自然伸直轻微张开15°左右,每个掌指关节和指指关节之间的点即为注射点。出院后患者继续该方法注射胰岛素。

1.2.2.1 注射区域的界定 参照《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对不同剂型胰岛素注射部位的推荐原则,同时遵循患者和操作者的方便原则,选定腹部为速效、短效及预混胰岛素注射区域,上臂为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区域。

1.2.2.2 注射点的界定 早餐前胰岛素注射在右侧腹部,中餐前胰岛素注射在中上腹部,晚餐前胰岛素注射在左侧腹部。注射右侧腹部时,将左手掌心与脐重合,大拇指指端朝向近心端,内侧缘平肚脐眼纵向延伸水平线,中指指端指向左侧,重叠在脐横向延伸水平线上,从上往下依次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每个掌指关节和指指关节之间的点以1至7编号,对应周一至周日,早餐前胰岛素按每周几依次注射在相应的点内,右侧腹部注射点定位示意图见图1。中上腹部注射点定位示意图见图2,左侧腹部注射点定位示意图见图3。左侧上臂注射点用右手定位,右侧上臂注射点用左手定位。定位时以肩峰为标记,大拇指内缘置于肩峰延伸线上,指端距肩峰5 cm,其余4个手指自然伸展放在上臂外侧,轻微张开15°左右,从上往下依次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上臂注射点定位示意图见图4。一周左侧、一周右侧轮换,按每周几依次注射在相应的点内,长效胰岛素每天注射1次,每周7次。

图1 右侧腹部注射点定位示意图

图2 中上腹部注射点定位示意图

图3 左侧腹部注射点定位示意图

图4 上臂注射点定位示意图

1.3 效果评价

1.3.1 注射部位规律轮换 患者住院期间由专科护士每天对注射部位规律轮换情况进行评价,连续3次及以上在同一部位进行注射者列为不规范轮换。

1.3.2 护士胰岛素注射时间 由专科护士记录护士进行注射胰岛素操作所需时间,计时从确定胰岛素注射部位开始到胰岛素注射完毕为止。

1.3.3 胰岛素注射局部并发症 随访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胰岛素注射局部并发症即出现皮肤红肿、皮下硬结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规律轮换和护士胰岛素注射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规律轮换和护士胰岛素注射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局部并发症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胰岛素注射局部并发症情况 例(%)

3 讨 论

传统的腹部环形轮换定位法对注射部位仅进行了粗略的左右区分,下一次的轮换多依赖患者对上次注射部位的回忆,因而不能完全避开上次注射部位,特别是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由于护士排班更替频繁、住院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缺乏规律的胰岛素轮转注射顺序安排,故而常常发生在同一位点重复注射的情况[5],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注射部位的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等相关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是本科室护士在《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基础上,针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实际而设计的,定位方法简单,容易掌握,注射点按周一至周日对应轮换,无需依赖患者的记忆,能保证注射部位不重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注射部位规律轮换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士胰岛素注射时间短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防6个月,观察组患者局部红肿3例、皮下硬结2例,对照组患者局部红肿12例、皮下硬结9例。说明两部五区五指轮换法能提高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执行率,缩短注射部位定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1] 陈家伦,宁光,潘长玉,等.临床内分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062-1063.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1版(节选)[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5):319-321.

[3] 缪宇萍,李素娟,彭文英,等.手指关节定位轮换法在胰岛素注射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5,13(31):3155-3156.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 2-42.

[5] 查莹莹,张敏,颜超.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单的应用与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29-31.

施赵维(1984-),女,本科,护师.

2017-07-12

刘良红,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

丽水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sjzc41

R452

A

1671-9875(2017)12-1298-03

猜你喜欢
五区上臂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萍乡开放大学:为推进“五区”建设贡献开大力量
儿童上臂罕见骨外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上臂整形术的研究进展
上臂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福建五区救护车通行能力调查
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五区复合模型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