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教子三重奏

2017-12-23 13:35姜炳炎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年12期
关键词:傅聪傅雷钢琴家

姜炳炎

作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始终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孩提时期,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并正确引导。1934年3月,儿子傅聪出生,傅雷甚是高兴。在儿子身上,傅雷成功地实践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把儿子傅聪培养成世界级的钢琴大师,演奏了一曲爱的三重奏。

1.发现音乐天赋。当傅聪只有三四岁时,傅雷就开始思考傅聪的人生之路。

起先,傅雷一心想让傅聪学习美术。因为傅雷本人早年到法国留学,专攻美术史,回国后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讲授美术史课,与黄宾虹等许多画坛大师交往甚密,著有《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谈美术》等书籍,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很高声誉。

傅雷想,如果傅聪能拜自己的朋友为师,博采百家之长,肯定会在绘画上大有作为。谁知儿子偏偏不是绘画的料,学画时心不在焉,几乎都是信笔涂鸦、胡画乱画,丝毫没显出预期的美术天赋。

虽然傅聪对美术丝毫不感兴趣,傅雷却一点儿也不着急。

渐渐地,傅雷发现儿子在音乐方面有一定天赋。每当家里的那台留声机放唱片时,不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不论是哪一乐派的作品,他总是一动不动、静静地听,不管时间多久,既不吵闹也不打瞌睡。傅雷观察很长时间,都是如此。

傅雷的好友雷垣是大學教授,曾专门学过音乐,后去美国攻读数学,对钢琴、小提琴都很擅长。傅雷将自己的想法跟雷垣进行了交流,有意识地让好友带带儿子。

雷垣带傅聪几个月时间,傅聪学钢琴的兴趣大增。一次,傅聪背对着钢琴,雷垣在钢琴上随便按一个键,傅聪立即说出是什么音,反复试验都如此。行业术语这叫“绝对音高”。一般人需经过多年训练,才能分辨“绝对音高”。雷垣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傅雷,高兴地说傅聪“有一对音乐的耳朵”。听雷垣这么说,傅雷坚定了让儿子学习音乐的念头,正式决定由雷垣教傅聪学钢琴。

开始,大人送傅聪到雷垣家学习,每周一次。学习了一年多,傅聪进步很快,但家里没有钢琴,回家后没法练习。傅雷问:“这孩子学钢琴究竟有没有前途?”雷垣说:“有前途,可以下功夫培养。”经与夫人朱梅馥商量后,决定买一架钢琴,这一年傅聪七岁。为便于学钢琴,傅雷让儿子暂时不上学。

2.帮儿子找名师。就这样学了两年,傅聪已经能够在琴上弹出自己编写的曲子。雷垣感觉自己的专业是数学,不是钢琴教授,再继续教傅聪,可能会耽误孩子,让傅雷另请高明。

九岁半时,傅聪拜上海交响乐团的创始人兼指挥,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为师。梅百器是19世纪世界著名钢琴家、匈牙利人李斯特的再传弟子,在钢琴和声乐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教授下,傅聪经过三年的严格训练,技艺大进。梅百器去世后,傅聪又跟随钢琴家杨嘉仁学习了两年。

1951年夏,傅聪师从苏联女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学习。一段时间后,勃隆斯丹夫人高兴地对傅雷说:“要成为伟大的钢琴家,不是老师所能传授的,要靠演奏者自己的心领神会。而傅聪,已显出了这样的悟性。”

1953年,19岁的傅聪前往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国际青年学生和平友好联欢节钢琴比赛,获得三等奖;21岁时,傅聪参加了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三等奖,震惊中外乐坛,被誉为“钢琴诗人”;美国《时代周刊》曾赞其是“当今最伟大的中国音乐家”。

3.培养健全人格。傅雷请老师教儿子英语和数学,傅雷则教语文。从《论语》《孟子》《左传》《史记》等书中,选取富有伦理观念与哲学气息兼有趣味性的故事、寓言、史实,同时以古典诗歌与纯文艺的散文为辅。

大到国家荣辱、事业人生,小到吃饭穿衣花钱和讲话,傅雷教子,是那样一丝不苟,爱的教育,贯穿始终。

1954年,傅聪到波兰留学,傅雷和妻子朱梅馥主要通过书信和儿子交流。数百封书信,其中有谆谆的教诲,也有亲情和智慧。这些书信后来汇编成《傅雷家书》,几十年来一直畅销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猜你喜欢
傅聪傅雷钢琴家
孩子气,赤子心
杨绛眼中的傅雷:严肃不乏幽默
钢琴天才傅聪:黑白键上有我的“终身”情人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我是小小钢琴家
博学慎思 明辨笃行——从《傅雷家书》看傅雷音乐教育思想
钢琴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