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017-12-25 08:50高如俊胡杰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1期
关键词:交通规则驾车责任感

◎高如俊 胡杰

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高如俊 胡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驾车一族日益壮大,与此同时交通安全事故频发成了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人的驾驶心理出发,简单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驾驶心理,并对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驾驶心理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

所谓”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它对人的行为有着直接的指示、引导作用。人们在驾驶车辆时的心理与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有着非常明显的联系,积极健康的驾驶心理对于保障驾驶员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不良驾驶心理则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杜绝不良驾驶心理,是现在人们所普遍关注的问题。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其压力也在不断变大。伴随着驾车一族的不断壮大,人们的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如何控制驾驶心理并对与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驾驶心理类型:

(1)急躁驾驶心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在上下班高峰期或者其他堵车的情况下,有些人就会莫名其妙的产生急躁的心理,其中“路怒族”就是典型的表现,而这个时候又遇到强行车辆以及乱穿车道的行人,其内心难免躁动不安,在心急慌乱的情况下难免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侥幸驾驶心理。很多人在驾车的时候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例如:在发现黄灯亮了的时候便紧踩油门冲过路口;超载、超重并自认为不会被交警查到;在没有抓拍设备以及交警执勤的情况下就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久而久之,这些驾驶者对交通规则就会产生一种麻木、漠视的态度,甚至出现酒驾的现象,这种侥幸心理在驾驶者心中埋下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其后果不堪设想。

(3)忧郁驾驶心理。在驾驶车辆时保持一个愉悦、舒畅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其视野开阔度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都处在最佳状态,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反,人们在心情忧郁、低落的时候对于安全驾车是极为不利的,生活中的不愉快以及内心的烦闷会在很大程度上分散驾驶员的精力,导致其不能集中精神开车,最终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4)牵挂驾驶心理。所谓牵挂驾驶心理主要是指驾驶员在开车时常常被一些工作或生活中的琐事所干扰,从而不能集中精力驾驶车辆的现象。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民的生活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生活与工作中的烦恼难免会对驾车时的心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们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不由自主的会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无法将自己的思路集中的驾车上,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驾驶员们难免会措手不及。

(5)好胜驾驶心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在驾车过程中或者是与他人争强好胜或者是为了炫耀自己的驾车技术,进而产生别车、飙车、超车的现象,丝毫不考虑他人的生命安全。另外,还有一些人在行车过程中容易被他人的不礼貌动作或者挑衅所激怒,进而在驾车过程中做出危险的行为。总之,好胜驾驶心理对于一个驾驶员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为了保障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杜绝。

(6)见异驾驶心理。驾驶车辆的过程对于驾驶员来讲也是一件相对枯燥的事情,在驾驶车辆中不仅要保持坐姿不变,还要精神高度集中。所以,一旦路途中遇到一些新鲜、奇异的事物,很多驾驶员都会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进行转移、分散。比如:驾车途中经过一座装饰豪华的游乐场时,或者是看到身材婀娜的异性时难免会放慢车速并向其投向目光,而这种分心走神的现象也会经常诱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7)变态驾驶心理。还有一部分人在一旦坐上驾驶员的位置,就无法控制自己,他们内心中有一种对速度的追求以及渴望,只有在风驰电掣中才能感受到快乐。一般来讲,出现这种现象的人其内心都或多或少有点扭曲,其驾驶心理会对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地伤害,不出现问题则已,一旦出现其后果就不堪设想。

如何保持良好的驾驶心理

(1)提升自身思想素质。良好的思想素质对于一个驾驶员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人们在开车的时候应当学会如何平复自己的心情,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论是自身还是外界都不能对自己的驾驶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将一切不良因素抛开,让自己在驾驶车辆的时候始终能够保持精神高度集中。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也就大大的降低了。

(2)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要想保持良好的驾驶心理,还应该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一个良好的开车习惯,“人抢我不抢”、“退一步海阔天空”,发生交通拥堵的时候不要“见缝插针”、“有空就钻”而是静下心来耐心等待。在行驶过程中要做到礼貌谦让,而不是你争我抢,拥有一个良好的驾车习惯对于驾驶员的驾驶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3)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据有关调查表明,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越高,其出现交通安全事故的机率就越小。故作为驾驶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始终谨记自己在外开车背后还有家人的牵挂,出现交通安全事故之后,受伤害的不只是自己还会连累到其他家庭。有了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驾驶员在驾驶车辆的时候势必会更加的小心、谨慎,这对于整个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他人的人身安全都会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4)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深入学习并牢记交通法规中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心中树立起依法驾驶的观念。这样以来,可以始终提醒自己在驾车过程中要遵守交通规则,坚决杜绝因一时冲动做出不当行为而引发不良后果。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对于驾驶员的驾驶心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克制、监督的作用 。

综上所述,通过对主要不良驾驶心理的了解,我们可以发现导致这种心理出现的原因,进而采取相关措施对其进行防范、控制,最终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有关驾驶心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中的许多观点也存在不当之处,还需社会各界相关工作者提出更多不同的看法。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人大常委会)

猜你喜欢
交通规则驾车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交通规则
秦刚与马斯克驾车交流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驾车寻访英雄的故乡
韩国:酒后驾车者将被判刑
20周岁的女青年是否可以申请中型客车准驾车型驾驶证?
太空也需要“交通规则”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遵守交通规则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