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

2017-12-26 16:51霍艺东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8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时代

霍艺东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

霍艺东

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高校对于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极为普遍,很多大学生逐渐成为新媒体的倡导者,辅导员也利用新媒体的特征来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既充满巨大的挑战,同时又带来一定的机遇。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并着重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新媒体是以科技为核心,并且集技术与传播于一体的新型媒体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媒体形式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在近几年中,由于智能手机的问世,微博、QQ、微信等诸多社交工具成为新媒体运行的主流,而这些早已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推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进,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手机来办理各种业务。实践证明,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促使人们生活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理念等发生变化,高校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支持者和主导者,其必然会在校园内刮起一阵强劲之风。新媒体在充分满足大学生的娱乐、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便捷。

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

技术开放性。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时空的局限性,而且也可以从根本上突破身份界限,通过博客、微信、手机网络、MSN等诸多新媒体形式,使得人们成为各种信息的发布者、推广者和接受者,进而实现与他人在线交流与互动,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和平等,能够在任何地点、时间进行无障碍交流。随着4G手机的广泛运用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逐渐凸显其开放性与公平性。

交流双向性。随着微信、博客、电子邮件、MSN、QQ、微博等普遍运用,新媒体超越了传统媒体交流的被动性和双向性,实现了双向交流互动的双向性和实时性。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接收者在线获取目标信息时能够掌控好时间、方式及信息类别,而另一方面是因为信息发布者能够快速收到来自信息受众者的不同反馈。由此可见,这种双向型交流模式不仅大大增强了人们的主观性意识,解放了他们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而且也为新知的学习提供广泛的交流空间,一定程度上促进信息的有效快速传播。

传播即时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制作、传播等速度也逐渐变得快捷。传统纸媒需经过文字输入、图片排版、激光照排以及印刷投递等诸多中间环节才能让读者获取目标信息;电视广播需经过拍摄、制作、播出等环节才能将信息输送到观众的眼前。因此,这样传播形式既具备丰富的物质设备,同时又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新媒体却不然:输入信息即可实现传播,无需复杂的中间环节和手续。针对社会上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人们可以当即通过网络渠道来发布并传播此类消息,但务必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更新快捷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随着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信息更新也变得十分快捷。由于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加之受众的时空限制,因而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网络信息覆盖到地球的任何角落,进而使得这些信息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促进时代变革。此外,个体思想的构建也极具自由性,推动新媒体时代下人际交往的引导和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

积极转变传统工作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辅导员应积极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对思政教育以及大学生群体所产生的诸多影响,彻底改变之前教育者、控制者的权威角色,培养并提高自身的平等意识,并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另外,高校辅导员还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成长需求、信息习惯等诸多方面来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从而增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改进教育工作模式,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高校辅导员要想改进落后的教育工作模式,就必须依赖新媒体平台,不断加强引导与发展,更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日常工作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辅导员可利用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或电脑这一有利条件,并借助高校学生平时关注的各类网站、微博和论坛等,通过学术讲座、推广宣传、专题辩论形式来开展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同时要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成立小型信息采集中心,以最佳的宣传教育方式将政治理论、国家政策、党的方针等融入到学生的脑海里,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善用微博、微信、电子邮件、MSN、QQ等交际工具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动向。

自觉担任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监督“领袖”。在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利用好网络舆情资源,自觉担任新媒体时代下的舆情监督“领袖”。一方面,辅导员必须重视舆论产生背景及大众传媒,掌握一手的舆论资讯,主动开展舆情研究活动,通过网络舆论来把握思政教育的有效程度,抓住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而促进大学生的思政理念的形成;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当监督、控制舆论的发展趋向,并使之不偏离正常运行轨道,强化思政教育意识,保持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积极引导大学生塑造正确的政治观和道德观,以全新的领袖身份来正视网络舆论的走向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避免不良舆论对时下大学生的消极影响。除上述以外,辅导员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媒介素养,独立解读并批判各种媒介信息,熟悉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思政教育规律,熟练使用网络信息技术。

总而言之,新媒体自身的诸多特征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既带来机遇同时又迎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应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改进思政教育模式,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媒介素养,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作者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