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考核与激励机制 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建设

2017-12-26 12:36谢秋丽章韵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

谢秋丽+章韵

摘要: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的重要因素。基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和运行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和完善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对于提高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激励与考核;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013-02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在加强专业改革与建设,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推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加强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重要性

加强实验室建设,除了通过争取资金投入、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实验室硬件环境的建设以外,对实验室管理和技术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甚至是更加重要的方面。先进的实验设备,还必须配合以科学有效的管理、应用和维护,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高等学校实验室的管理、管理技术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国内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建设中,都存在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学历层次和地位较低、队伍结构不合理、待遇与工作量不匹配、没有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等问题,导致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制约了高校实验室运行水平和设备使用效率的提高。因此,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加强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建设势在必行,并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1]。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等学校在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在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重科研和理论教学,轻管理和实验教学。由于受到当前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学术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作用,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重论文和科研项目,轻教学和管理的现象[2]。即使在目前各个高等学校已经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的形势下,依然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情况,对实验教学的管理和监督大多是仍然停留在形式上。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投入经费较多的是实验室设备和条件的建设,而对实验教学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还远远不够重视。

2.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从学历上看,则是低学历人员偏多,高学历的中坚力量缺失,后继补充力量缺乏。由于待遇偏低,高校实验室技术与管理技术队伍中专职的学术带头人与教授极少,具有博士学位的也为数不多,而管理技术人员以硕士、本科学历为主。这一现象导致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很难形成一支长期、稳定的队伍,也使得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很难得以保障。从年龄上看,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年龄偏大,有些还是其他岗位转到实验室的。近年来新引进了一些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大多是刚毕业,虽然学历一般为硕士研究生,但专业实验能力和管理工作经验还存在很多不足。

3.工作量大,待遇偏低,专业能力不足。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既要负责维护实验室设备和环境的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保证日常教学的运行,还要经常根据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等需要,安装、调试新的实验设备。随着近年来各个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大规模投入,新购置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实现了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些实验设备中应用了大量的新技术,甚至是全新的理论和概念,如果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和新技术,一些对实验室先进设备缺乏了解,专业知识陈旧、管理经验不足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不能充分发挥这些新实验设备的教学效果,往往还无法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束手无策,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进行。

4.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工作积极性不高。尽管学校在评价体系、晋升机制、工作待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也是影响实验室技术与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的重要原因。实验室是学生开展课内、课外实验教学,进行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的场所,其工作性质要求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实行坐班制。由于高校各种实验室专业特点、软硬件环境不同,实验设备的复杂性、管理难度不同等等,各个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量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实验室工作比较繁杂,各类工作很难划分清楚,因此只能进行粗略的分工,考核也不能很好反映各人的实际工作态度和工作量、技术水平。这样必然影响工作积极性,也使得实验室技术和管理人员缺少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动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与考核机制,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加强高等学校的实验室建设,不仅仅要增加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从管理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实验室管理与技术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1.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奖勤罚懒,提高工作积极性。与实驗室承担的实验课程相关的专业管理工作部分,按照不同的实验室特点和专业情况,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和要求,包括实验设备的教学保障维护、实验环境准备、实验设备准备等。根据具体技术难度和设备规模、实验人时数等计算工作业绩,实现量化考核。通过合理的考核机制,调动了实验室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以外,主动学习新技术,了解新设备,承担实验辅导工作,指导开放实验等,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2.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吸引和鼓励高水平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指导和帮助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实验设备,共同开发新实验,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丰富实验内容的同时也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实际上也使得这些高水平教师真正成为了实验室管理和技术队伍中的一员。

3.提高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待遇,加强业务和管理能力培训。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加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设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的同时,还必须提高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待遇,解决学习培训、职称晋升问题。科学、理性的管理手段不仅提升了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还较好地调动了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科学考核的同时,还应重视在职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推进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4.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教师应加强学习,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实验室环境安全、实验情况、电源器件、仪器设备等实现智能监控,减轻实验室管理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虚拟实验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实验室设备,利用虚拟的实验环境或远程控制实验设备开展实验,不受实验室开放时间的限制,实现随时学习的需求,以此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技术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是一项刻不容缓而又异常艰巨的任务。高校必须重视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针对现存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并创新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模式,努力改善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待遇和地位,为他们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提供充分的便利,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团队精神,才能真正提高实验室实验教学和管理水平,为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建华,王延吉.高校机房管理技术队伍建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5):226-228.

[2]黄武秋.浅谈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5):244-245.endprint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
论鼓励扶持新设、小微律师事务所发展对律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加强国企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