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机制研究

2017-12-26 12:33王韶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2期
关键词:考核机制基层党建高校

王韶频

摘要:高校切实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责任,推动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必须构建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考核机制。考核机制聚焦考核指标体系总体设计思路、内容,探索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流程、方法,强调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考核机制。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建;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011-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党的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通过实行责任制把从严治党任务确实落到实处。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抓好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任务。江苏省委巡视组对高校巡视的反馈意见中,“重业务,轻党建;抓党建工作举措不多,党建工作机制不健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任责任落实层层递减”等话语适用于绝大部分高校。因此,构建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机制,对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对推动高校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有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1],强调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高校党委抓好党要管党,必须把主体责任意识传递到每个院系基层党组织,必须构建主体责任清晰、目标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实处。

一、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考核指标体系总体设计思路

1.结合工作实际,把党的五大建设贯穿其中。高校的工作任务都是由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解落实。党建工作基本是由党委相关部门承担,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纪检监察室等部门。在制定院系基层党建考核指标体系时,应考虑最后考核评分是由各职能部门根据平时工作布置落实情况进行打分。因此,为了考核评分的可操作性,应把指标体系划分到各部门。同时,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等五大建设内容贯穿于基层党建考核中。这样既保证党建内容的完整性,利于党建工作的贯彻落实,也有利于指标体系考核的可操作性。

2.软硬指标结合,宏观微观内容贯穿其中。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应该是软指标硬指标相结合,兼具宏观理念和微观任务,宏观理念有利于院系基层党建明确方向,微观工作任务提出明确的量化要求,有利于院系党建工作目标明确性,提高可操作性。如对于“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方面,既要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党政班子团结好”这样的宏观理念,又要有“二级党组织中心组学习要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每学期不少于4次”这样的硬性指标。

3.工作要有落脚点,把党建和思政工作融入其中。习总书记提出,高校党委要保证正确办学方向,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刘云山同志也指出把高校思政工作纳入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落脚点是一致的,就是要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高校思政工作是由多个职能部门分别落实,但往往没有统一抓手和顶层设计,易形成空而虚的局面。因此,院系党建应融入思政工作,做好考核指标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工作整体部署推进及考核。

二、考核指标体系内容

考核指标体系包括一级、二级指标及附加指标。一级指标说明考核工作的要点,二级指标明确具体工作实践内容,亦称观测点,包括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观测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构建成为“塔”形指标体系。

1.一级指标7个。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12分);领导班子建设(8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24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10分);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教职工思政教育(11分);党风廉政建设和落实“两个责任”(25分);条件保障(10分)。一级指标的比分权重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正。同时,为了便于考核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7个一级指标都可以相对独立地纳入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二级指标的进一步完善、修正及考核。

2.二级指标21个。“贯彻落实中央和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包括“日常工作、基本制度、工作计划与措施及工作责任落实”等;“领导班子建设”包括“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作风建设”等;“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包括“党总支、党支部、党员队伍建设”等;“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包括“意识形态工作责任、阵地管理”等;“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教职工思政教育”包括“大学生思政教育、教职工思政教育”等;“党风廉政建设和落实‘两个责任”包括“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意识、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制度建设、作风效能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等;“条件保障”包括“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场地落实”等。

各二级指标都有对应的考评内容、评分标准及相应分值,突出可操作性,定量定性考核相结合。

3.附加指标,包括加分项和一票否决事项。加分项包含获省市级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設工作奖项;一票否决事项包含党员干部有违法违纪行为,有违背师德师风行为须严惩的情况,有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和六项纪律的行为。附加指标突出了党员教师、干部的底线。

三、考核机制

1.考核主体。高校院系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主体是校党委和院系党委(党总支)。校党委对院系党委有领导责任,各党委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做好指导和督促查检、考核工作。院系党委的自身党建工作要对照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并充分认识到各级党组织都应履行本组织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同时要对所属党组织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在自评的过程中要对照考核指标,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2.考核流程。工作考核在每年年底成立党建工作考核小组进行集中评分。首先,成立以党委相关部门牵头的党建工作考核领导小组,考核组成员对考核工作做好分工;其次,各院系党委对照考核指标进行自评,特别要认清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原因,提出努力方向;再是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到各个院系党委通过听取党建工作汇报、查看台账,与党员、群众进行座谈,进行党员、群众测评等不同的方式方法来给每个指标打分;最后,考核领导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结合考核实际给出考核分数。考核分数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5—89分是良好,80—84分是合格,79分及以下是不合格。分类做好奖惩工作,特别是惩罚要与党组织、党员干部、党员的发展相挂钩,与各院系绩效相挂钩,真正做好以考促建。

3.优化考核机制。考核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特别是在“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机制构建、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2]一是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内容,根据每年的党建工作重点,调整相应考核内容;根据考核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适时调整软指标与硬指标的分值比例以及各考核内容分值比例。二是优化考核方法,在实际的考核中,存在着校党委、院系党委、党员、群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各自的评价角度不同,多个角度得出的数据真实但不一致,一个指标用座谈方式还是用查看资料方式来进行考核,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三是注重评价结果运用,对于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应党组织及时解决,以问题为导向,在来年的工作计划中列出,并在来年的考核工作中列为重点检查内容,如依然未得到解决则可加倍扣分,以此保证考核结果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2]覃文忠,王瑞杰.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评价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32-34.endprint

猜你喜欢
考核机制基层党建高校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