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大学生教育新平台—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对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估的影响

2017-12-27 14:55郭静宜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建构教育教学

文/郭静宜

构筑大学生教育新平台—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对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估的影响

文/郭静宜

江苏大学法学院

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以新媒体平台为基础的高校线上平台建设迎来了一波新的浪潮。当今高校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探索如何将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为新机遇、新创新,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有效提高和实现高校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互联网;新媒体平台;高校教育教学体系;校园文化建设

1 新媒体教育平台改革的基本内容

网络生活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以及道德观念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也给高校未来的教育模式以及学生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对新媒体理论及高校教育的现状研究,力图从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载体等层面深度剖析新媒体教育平台改革的基本内容。

1.1媒体平台机构人员构成、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

改革优化机构职能,实行工作力量“减上补下”,应设计较为独立且精减的新媒体编制,补充相应数量的网络人才,改进网络运行体制和运行方式,保证渠道的顺畅以及流通。在学校内扎实推动每一个支部的工作开展,建立完善线上媒体运行以及常态化下向校内服务对象积极联系沟通的工作机制。

1.2创新新媒体工作、活动和加大新媒体基层组织的建设

努力形成共青团工作品牌体系,更加注重直接服务普通青年,同时相应中央号召大力实施“网上共青团”工程,以“智慧团建”和“青年之声”为重点,建设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网上共青团”,形成“互联网+共青团”格局,实现团网深度融合、团青充分互动、线上线下一体运行。着力推广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一高校线上实践活动项目,加强联系服务引导,把青年紧密团结起来。

1.3党政机关对高校新媒体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

当今社会,新媒体对经济民生的影响力之大人尽可知,我国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巨大的,发展优势主要在于新媒体颠覆了信息传播的垄断权、新媒体颠覆了社会监督的垄断权、新媒体颠覆了信息的生产权。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要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可否认的是,信息化时代已经成为了新的社会浪潮,人们将在未来以新媒体平台为助推力,推动形成客观理性的网络生态。

2 新媒体教育平台的应用价值

计算机以及网络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多媒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优势,可以满足新媒体教学模式倡导的情境学习、协作学习、学生主动建构以及认知多样性等诸多需求。在本世纪大环境下,此种教育环境的改变更加凸显了新媒体教学重构理论的应用价值。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条件下由某一强势媒体主导信息传播的局面,人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形成了互动的信息交流模式。同时,新媒体超越了传统媒体条件下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的共享性进一步加强。新媒体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的情境性,把知识融入生活,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完成自身知识的重组与建构。当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者的自我意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除此之外,社会互动可促进学习。此种学习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与交往中,通过社会的协商性进行合作学习,不同领域不同性格的人可以新媒体为平台进行思想交流,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是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模式教学,而知识应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本文所阐述的这一改革方向充分强调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情境性。教师不单单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作为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来建构知识。

3 新媒体教育平台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新媒体教育平台可以向受众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感性具体画面,生成主体的感性世界;另一方面,它通过思维思想碰撞的形式把人的生命活力,情感体验和各种感性冲动纳入其中使之得到理性的调节与升华。

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无需顾忌社会规范的压力以及现实互动中的人际障碍,如社会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层次,身份差异职业等,在新媒体的教育教学平台中,学生可以抛去所谓差异自由探讨学术或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对媒介信息进行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判断的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便捷性逐渐彰显,第四类媒体也开始向新媒体转型,门户网站和垂直媒体纷纷推出移动新闻客户端,然而,随着“物联网”和“自媒体”概念的出现,沿袭了第四类媒体的移动新闻客户端虽然积极探索,但仍不能摆脱传统媒体的烙印。反而随着新媒体社交属性的逐渐凸显,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开始承担起新媒体的职责。虽然现如今基本成体系的微信平台以及将要在高校新媒体平台崭露头角的青年之声以及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引入,只是新媒体的一角,但由此也不难看出,新媒体的发展已经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4 结语

新媒介表现出的这一形态渐渐引起了新媒体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而将此种研究方式和高校教育方式联系起来后将会对高校的教育形态变革产生巨大影响,也昭示了新媒体技术的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正引起信息传播方式的回归。新媒体产业发展研究将得到进一步重视,研究内容将进一步注重深度和专业化。针对新媒体的研究将会更加注重社会属性,使新媒体的社会化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推动社会和民众在此领域的发展和成熟。

[1]邱明晓.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0).

[2]张权.校园杨振状.中国新媒体理论研究发展报告[J].探索思考,2009(5).

[3]苏滨,论互联网新媒体传播优势[J].中国传媒科技,2012(5).

[4][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0:321.

[5]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5.

郭静宜(1997.07—)女,宁夏银川人,本科,江苏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经济法学。

本文系2017年江苏大学第16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构筑大学生教育新平台—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对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估的影响”(项目编号:16C15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论相对独立的刑事涉案财物处置程序之建构
题解教育『三问』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