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反转技术在10例经肛门硬式内窥镜微创术患者中的应用

2017-12-27 07:56王永亮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6期

王永亮

【摘要】目的:针对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采用经肛门硬式内窥镜微创术应用软式结肠镜反转操作微创切除术后残留及复发病灶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10例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术前准备及手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没有产生腹痛、出血及穿孔等一些并发症,患者创面愈合效果较佳,没有追加外科手术的患者。结论:患者应用不同手术方式都需要对术后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产生残留病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避免病灶发生复发。

【关键词】大肠肿瘤;结肠镜反转技术;微创术

1前言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主要是指沿黏膜表面肿瘤向侧向发展,对肠壁垂直侵犯深层的超过10毫米直径的特殊类型大肠肿瘤在临床中比较少见,比较多见的就是在直肠部位发病。其病变与大肠癌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相对于有蒂息肉病变产生癌变的可能性更大。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变在3年内可逐步向大肠癌发展,若患者在临床中发现应提高重视,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经肛门硬式内窥镜微创手术是切除直肠肿瘤及其全层的一种手术方法,不具有较大的手术损伤,可将距肛门4-25厘米的肿瘤切除,在临床经过近三十年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在切除直肠中上段局部病变中具有良好效果。

2资料与方法

2.1患者资料

收集2014年9月一2015年9月期间的10例由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采用经肛门硬式内窥镜微创术应用软式结肠镜反转操作微创切除术后残留及复发病灶患者的有关资料,其中有6例男患者,4例女患者,患者年龄在45-77岁之间。术后残留及复发患者病灶直径在1-3厘米之间,肿瘤都位于距肛缘0-8厘米之间,病理活检结果显示患者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同时伴随上皮中一重度局部非典型增生。结肠镜检查结果注射经黏膜下具有良好抬举,窄带成像术与放大内镜相结合观察微血管分型为II和III A型,靛胭脂染色与放大内镜相结合结果显示小凹形态分型为III、Ⅳ或Vi型无浸润。

2.2术前准备

采用血常规、腹部超声和CT检查及凝血功能等多种方法检查,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2000毫升凉开水清洁患者肠道,按照每分钟200毫升速度缓慢服用,分2次在患者检查前至当天早晨服用,直到患者呈清水样大便。采用电子大肠镜、氩气刀等设备进行手术。

2.3手术过程

采用大肠镜法由单人操作检查全大肠,确定病变部位后反复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将病变部位完整暴露后,采用0.4%靛胭脂染色放大结肠镜对患者微血管及腺窝开口类型进行观察,疑似患者存在恶变症状可采用超声内镜对病变浸润深度进行探查。采用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法切除病变,将内镜先端向距肛门约10厘米部位的直肠中段送达,充气扩张直肠肠腔,角度钮向上调节至最大对左右角度钮相应调节,并向镜身20厘米左右送入对充气进行保持,将角度钮微调得到反转视野,角度钮调至视野最佳,可对镜身及直肠末端观察,将角度钮锁定,镜身回拉至肛管齿状线向视野中央落入,并对镜身旋转观察齿状线及直肠末端,呈反转状态内镜先端具有180-210度反转角,操作过程中应细心,以免对直肠黏膜产生损伤,反转下手术切除黏膜的操作类似于常规内镜下的手术方法。良性病变较大可采取分次切除黏膜方法,若不能讲病变全部切除,可采用氩气刀凝固法对边缘残留的少量病变实施凝固治疗方法。

3结果

术后患者没有产生腹痛、出血及穿孔等一些并发症,患者创面愈合效果较佳,没有追加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1-5年随访都沒有复发。

4讨论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具有形态多样的病理组织,在病理形态上不只是与其它腺瘤有区别,在病情发展上与一般腺瘤也存在特殊性,与大肠癌具有比较密切的关系。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在左半结肠部位多发,特别是直肠,平行于多发大肠癌部位。前期由于受到内镜发展的限制,难以进行处理,即便是良性的直肠低位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尽管能够对肿瘤根治彻底,但会使肛门失去,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采用的内镜反转切除黏膜术对超低位直肠大型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病变患者进行治疗,操作便捷,具有比较清晰的手术视野,对患者体质及年龄不具有较高时要求,使外科手术中保肛难度较大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使患者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采用经肛门硬式内窥镜微创术应用软式结肠镜反转操作微创切除术后残留及复发病灶具有良好效果,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产生残留病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才能有效避免病灶发生复发,获得比较显著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