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2017-12-27 09:01李小兰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处理不良反应

李小兰

【摘要】目的:对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6年2月收纳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研究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有5例,对照组有10例,研究组的安全性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效果好。

【关键词】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不良反应;处理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病变特点为滑膜炎,关节软骨和骨质破坏,使得关节变的畸形。患者会感觉到关节持续性、对称性肿胀、疼痛。中晚期表现为手指畸形,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被严重影响。西医主要是通过非甾体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治疗,但是药物副作用太多,长期服用预后效果也很差,患者常会伴有消化道和肝肾功能的副反应,从而难以坚持治疗。中医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副作用少,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我院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进行了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观察对象均为2014年6月一2016年2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中医院内科就诊的RA患者,将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以甲氨蝶呤片15 mg/w、醋酸泼尼松片5 mg/d,兩组患者共服药8w,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穴位埋线治疗。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38±13.22)岁,关节功能活动分级:I级17例,II级25例,III级8例,RA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病程(8.13±6.48)年,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6.28~±4.27)岁,关节功能活动分级:I级19例,II级24例,III级7例;RA病程5个月至10年,平均(7.82±6.5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关节功能活动分级等基础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服用甲氨蝶呤片15mg/w、醋酸泼尼松片5mg/d。

研究组:穴位埋线治疗。(1)取穴。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肩关节痛时可在肩前或者三角肌取穴;肘关节痛时可在曲池、尺泽等取穴;腕关节痛时可在阳池、外关等取穴;髋关节痛可在秩边、环跳取定膝关节痛在阳陵泉等取穴踝关节痛可在太溪、承山等取穴。(2)埋线。对埋线部位进行消毒,用镊子夹取1cm左右的0号羊肠线,置入一次性埋线针中并接针芯。右手持针与进针穴位成90°迅速进针。进针后如果患者感觉到穴位有酸胀感,则将针芯刺入底部,并将羊肠线置入穴位中,后退针。在埋线时要注意埋线深度一定要小于针刺的深度;埋线处会有有红、肿、热、痛、等感觉,这属于穴位在收到外来物刺激时发生的“针感效应”,可以不进行处理,在36小时后这种感觉会达到高峰期,以后会逐渐减轻;要严格无茵操作,防止感染。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红肿、瘙痒。消化系统不适、肝肾功能异常等。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治疗前后临床及实验室观察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结果

研究组中穴位埋线过程中出现5例穴位注射部位红肿、发热情况出现部位在下肢足三里、阳陵泉及上肢曲池、尺泽、手三里等部位多见给予口服头孢类抗炎药,及时取出羊肠线后症状在3-5天后改善,此后可继续治疗。对照组中有1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异常患者3例,进行保肝药治疗。消化系统不适患者4例,停药后可缓解。3例患者皮肤出现红肿、瘙痒。研究组的安全性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RA主要表现为关节结构受损以及滑膜炎,目前为止病因尚不明确。患者多个关节受损,其中从手足小关节起病时,一般呈对称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西医主要是通过非甾体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等多种药物治疗,但是药物副作用太多,长期服用预后效果也很差,患者常会伴有消化道和肝肾功能的副反应。

穴位埋线治疗法,主要是通过针灸来缓解患者的疼痛,首先进行取穴定位,将医用羊肠线置入所取穴位。起初穴位因异物的侵入发生针感效应,但在三个月后,羊肠线逐渐被液化、吸收进而发生化学反应。这种方法可激活和消灭惰性兴奋灶,阻碍病痛传递,气血运行正常进行,机体得到平衡,从而治疗患者。主要特点为:直接对病灶作用,药效持续时间长效果温和,近、远期治疗效果好。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法,临床疗效显著,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使用此方法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机会低,临床疗效显著,药物副作用也少,值得被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处理不良反应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