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建中汤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7-12-27 09:47高俊花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穴位贴敷慢性胃炎

高俊花

【摘要】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黄芪建中汤,并配合穴位贴敷,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有显著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大量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黄芪建中汤;穴位贴敷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发生慢性炎症改变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为反酸暖气、上腹胀痛、纳呆等。西医多采用三联疗法治疗,远期疗效欠佳,复发率较高。一些慢性胃炎后期患者可能出现上皮内瘤变,增大了患胃癌的幾率。中医认为该病属“胃脘痛”、“痞满”、“吞酸”等范畴,对此病的治疗经验较为丰富。因此,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7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黄芪建中汤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效果,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2例患者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对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并均经胃镜确诊。同时,也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辨证标准,排除肿瘤、凝血功能异常、肝肾疾病、结石等患者。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25~76岁,平均为(37.3±5.2)岁;病程0.5~12年,平均为(5.6±1.7)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比组间资料,发现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有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阿莫西林,1.0g/次;克拉霉素,500mg/次,上述药物一天2次,1个疗程为10d,治疗3个疗程。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黄芪建中汤基本方为:大枣、桂枝各10g,炙甘草6g,生姜9g,黄芪、饴糖各30g,白芍15g。随证加减:若伴有腰膝酸软可加附子;若呕吐清水可加半夏与干姜;若伴有严重腹痛者加延胡索,用水煎服,一日两次。穴位贴敷基本方为:制附子、吴茱萸各10g,补骨脂、肉豆蔻、公丁香、五味子、干姜、肉桂、花椒、大茴香、桂枝各30g。将药物磨成粉状,并用姜汁调匀,抹在医用无菌棉布上,贴敷在胃俞、肾俞、脾俞、足三里、神阙、中脘等穴位。每次贴敷时间为3h,1次/d。1个疗程为10d,治疗3个疗程。

1.3疗效评定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1)治愈:胃脘痛及相关症状全部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无异常;(2)有效:胃痛及其它症状明显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显示有好转;(3)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无变化,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发现无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通过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卡方检验。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个疗程后,观察组仅3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治愈14例,有效19例;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22例。对比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作为消化内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因此,西医治疗多采用三联疗法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胃酸分泌。西医治疗效果欠佳,长期用药可引起不良反应与耐药性。中医将慢性胃炎归为“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其中,脾胃虚寒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原因多是压力过大、忧思恼怒、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或饮食不节,饥饱无常,喜食辛辣厚味或冷冻食品,导致脾胃受损,或者药物伤脾,而造成脾胃虚寒。而素体脾胃虚弱者容易出现中阳不运,导致寒从内生,进而引起脾胃虚寒型胃痛。黄芪建中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是治疗虚寒型胃痛的主要方剂,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作用。方中君药黄芪具有补气健脾,脱水去肿的效果桂枝与甘草具有除湿助阳、发汗解表、通畅经络的效果;生姜具有解表发汗、养胃止痛、止吐之效;白芍能够养血补血、养肝镇痛、调节经络,与甘草配伍可起到补中止痛、养阴生津的作用;大枣、党参均有健脾和胃之效。据现代药学研究发现,黄芪建中汤能够调节胃酸分泌,并能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清除幽门螺旋杆菌。同时,对表皮生长因子有调节作用,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而外敷方剂中所用的附子有大辛大热之效;干姜与吴茱萸、肉桂、桂枝配伍具有温中祛寒、助阳补火之效;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配伍则具有温肾暖脾的效果;公丁香则具有温中降逆的作用;大茴香能够理气和中。利用姜汁调和诸药可强化药物挥发渗透之力,经皮肤一经脉一脏腑的途径发挥药效,达到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目的。所选穴位中的中脘穴可起到理气止痛、健运中州的作用,配胃俞可起到和胃健脾的作用。足三里属于胃之合穴,具有调理脾胃、理气止痛的作用。神阙具有温暖下元,消除寒积的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采用黄芪建中汤与穴位贴敷法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病情,修复胃黏膜,比单纯运用西药三联疗法效果更好,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穴位贴敷慢性胃炎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
患侧穴位贴敷药物治疗急性期脑梗死肢体偏瘫76例疗效观察
不同证型慢性支气管炎穴位贴敷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