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道路的探索

2017-12-27 11:09向华刘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6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航天特色

向华 刘静

【摘要】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持续关注和融入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和发展,在现有四大平台优势的支撑下,探讨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丰富“引进来”和“走出去”层次和内容,打造多个规模适合极具航天特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品牌项目,创建具有国际化一流水平、国际化程度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品牌航天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国际合作 建设 航天 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6-0242-02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自2003年升格为专科学院以来,学院持续关注和融入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和发展,并坚持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与国(境)外高校、教育机构及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学院逐步建立以中外合作办学平台为核心、发展夯实留学平台、国际交流平台、国际培训平台,现已形成“四大平台”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国际合作局面。

(一)国际合作项目丰富,地域布局覆盖广阔。学院目前在专业建设、科研和管理、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与14个国家或地区21所高校和机构开展深入合作,项目覆盖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并不断扩大学院国内外影响力。

(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运行三年来,在校生突破190人。教学次序井然,教学效果良好,形成进口旺出口畅,逐步夯实国际合作办学基础,学院国际学历制教育杨帆起航。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影响显著增强。学院与台湾树德科技大学、台湾中原大学深入多次开展师生双向交流,双方教师互访60余人次,赴台交换生7期73人次,2017年首次引入12名台湾学生来川到校。同时学院在校内积极推进海外带薪实习,对接国际就业标准,实现海外实习生5期14人。

(三)学院从体系到课程标准再到师资多层次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点面结合逐步转化与学习澳大利亚TAFE教育体系等优质资源,研究其课程标准,转化成适于国内和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课程标准。近3年,引入语言外教6人次授课1800余课时,专业外教10人授课600余课时。学院组织教师赴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及地区学习培训,近五年赴境外培训91人次;大力引入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新加坡金日产业教育集团到校分别为40名专业骨干教师开展定制培训。学院参加了“全球教育联盟GEC(Global Education Consortium)”、并成为各组织成员单位。

基于如上四大平台的日益发展和完善,在未来学院拟在如下方面继续深化国际化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一)构建国际合作核心能力,创建航天国际教育学院

1.稳步增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序扩大中外合作专业类别,在稳步推进现有中澳物流管理、中澳数控技术项目同时,积极申报中澳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项目,实现项目招生运行;增加合作办学国(境)外院校2所以上,积极构建电子、汽车等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各系部全覆盖,到2020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在校生500人。

2.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留学、国际交流和国际培训平台优势,集中建设好“中澳双学历”、“四川航天留学”、“四川航天文化之旅”、“国(境)外交流实习”、“航天国际教育培训”等一批核心品牌项目。未来3年,增加国(境)外合作院校和机构10所,境外实训基地2个以上,组织境内外培训或竞赛3次/100人次;切实推进波兰维斯瓦大学、法国布鲁斯特商学院等留学项目,实现出国留学人数10名。全面实现国际合作从入口到中间再到出口多点开花,并加强项目之间的支撑,完成多维度无缝对接。

3.创新国际专本衔接模式,引入国外本科学分课程。与波兰维斯瓦大学深入开展专本衔接项目,引入维斯瓦大学优质本科专业课程进行本土化,开展“3+1+1”(国内3年专科课程+国内1年维斯瓦本科课程+国外1年本科课程)、“2+2”(国内两年专科课程+国内2年维斯瓦本科课程)专本衔接项目,有效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学院教师获取维斯瓦大学授课执教资格,减少维斯瓦大学教学成本,同时,提升学院教师国际化执教能力,实现互助共赢。

4.凝聚项目核心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学院国际合作项目核心优势,大力提升英语教学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国际专业视野及发展能力三个核心优势。一是形成以雅思教学为核心的英语教学标准,引入专业机构优化教学方法,出台雅思考试激励政策,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雅思考试成绩。二是与国外院校共同开发3个及以上专业课程标准,加大实训条件建设,开发海外培养基地,切实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技术技能人才。三是积极组织更多师生参加海外交流、实训项目。

5.在项目形成规模、平台建设成熟、教学体系特色明显的适当时机,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合作机制,作为试点项目稳步推进。成立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混合所有制试点建设项目,研究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根据试点工作开展需要出台相关产权、人事、财务等方面的配套制度,设计管理架构,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标准,实施专业化管理。

(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航天国际教育品牌

1.拓宽来校留学渠道,提高留学教育品质。一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师资队伍,每系部培养具有国际职业教育执教资格专业教师6名及以上,全面实现留学生双语教学;二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专业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与四川产业新政相结合;三是形成具有国际样板的课程体系,打造基础精品课程+专业精品课程+拓展精品课程;四是完成具有国际网络的生源基地,吸引东欧、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留学生到校学习交流。

2.布局“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发与马拉西亚、泰国、波兰、德国、奥地利等国家的合作伙伴;鼓励学生参与学院“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到海外实习或做自愿者,让学生熟悉通晓国外企业或行业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管理模式和职业标准,促进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就业,实现人才输出;积极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去”,联合企业开发海外人力资源,不断拓展国际培训平台,提高国际影响力。

3.搭建航天国际合作交流论坛,整合资源互利共赢。联合50家国(境)内外优质高校、合作机构和企业组成“一带一路”航天职教国际联盟,组织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论坛,通过有效交流凸显国内外高校、国内外教育机构与企业各自资源优势,以此论坛平台,促进各方优势资源相互流通和补充,实现多方共赢。

(三)发挥航天资源优势,打造国际化特色项目

1.立足学院办学特色优势,采取差异化战略,打造学院国际化特色专业。每系部在做好市场分析和专业建设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四大平台”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合作生态体系建设,加强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多渠道参与各类国际合作项目,以优势特色专业为龙头与国外同行强强合作,取长补短,打造一批数控技术、物流管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等国际化特色专业,并以此为引领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2.立足航天军工特色优势,打造精密加工、飞行器制造、焊接技術、电子装配等国际精品培训项目。发挥航天技能人才优势,积极引入航天专家、技能大师参与国际培训项目,培育国际专家队伍,储备海外人才资源,组建5~10门国际精品定制培训课程,吸引国内外高校师生、企业及社会人员参加培训。

3.立足航天文化优势,积极建立文化之旅短期精品项目。发挥地理历史文化和航天品牌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在国(境)外院校宣传,到2020年,实现每年吸引40名国(境)外青年人才到川到校交流。

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改进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其他国家及院校在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对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具有很好的启发。自2012年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实施国际化建设以来,经过五年的不断借鉴和摸索,国际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今后的发展上,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必将继续往前,谋求具有现代意义,彰显时代精神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之路。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航天特色
逐梦航天日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