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灾难护理教育的分析和启示

2017-12-28 00:30朱姝芹许勤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24期
关键词:灾难灾害课程

朱姝芹 许勤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护理见闻·

国外灾难护理教育的分析和启示

朱姝芹 许勤

(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灾难; 灾难护理; 备灾; 减轻灾难风险; 护理教育

据国际灾难数据库(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数据[1]显示,2005-2015十年间全球共发生地震、洪水、风暴、干旱等自然灾害4 420起(不包括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人为科技灾害),造成82万人的死亡,超过18亿人次受伤,经济损失高达15万亿美元。护士是灾难救护前线不可缺少的主力,他们的活动贯穿灾难发生时的紧急启动、现场急救照护和后期公共卫生的维护;具体包括护理伤员和患者,帮助个人或家庭处理身心问题、改善社区人群健康,协助灾后重建等[2]。因此,护士应具备全面、充分的知识和技能,以使其在灾难救援中有足够的能力应对,确保受灾人群获得高质量,最安全的护理。开展灾难护理教育,尤其是在学校阶段就接触相关课程,不仅可以使护生储备灾难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助于学生毕业后通过在职教育进一步发展专业以提高灾难护理能力[3]。

1 灾难相关术语

1.1灾难(Disaster) 中文也可译为灾害,但灾害容易将其内涵局限于自然灾害,而忽略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等人为科技因素导致的灾难,而且某些灾害并不一定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和健康[4],故本文更倾向于译为灾难。WHO和联合国减灾国际战略组织(The 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UNISDR)对灾难的定义为:涉及到广泛的人员、物资、经济、环境损害和冲击社区或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这种破坏超出了受影响社区或社会能够动用自身资源去应对的范围[5-6]。

1.2备灾(Disaster preparedness) 由政府、专业灾难响应和恢复机构、社区和个人建立的知识和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即将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危险事件或条件,以及它们的影响进行有效地预见、应对和恢复[5-6]。

1.3减轻灾难风险(Disaster risk reduction) 通过系统地努力分析和控制与灾难有关的不确定因素,从而减轻灾难风险的理念和实践,包括降低暴露于致灾因子的程度,降低人员和财产的脆弱性,明智地管理土地和环境,以及改进应对不利事件的备灾工作。另外也有使用“减灾(Mitigation)”这一术语的,“减轻灾害风险”是2005年通过的《兵库行动框架》提出的一种综合模式,它是对不断变化的灾难风险实质和减轻灾难风险机遇的更佳认识[5-6]

1.4灾难护理(Disaster nursing) 目前较公认的是张静[4]介绍的日本灾难护理学会2004年提出的定义:指系统、灵活地应用有关灾难护理学独特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与其他专业领域开展合作,为减轻灾难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

2 国外灾难护理教育概述及特点

虽然目前全球灾难护理教育总体比较缺乏[3,7],但越来越为护理工作者们所关注;国外发展相对较早,大专、本科、研究生各学历层次均有涉及。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开展有关灾难准备的护理教育,虽然后来逐渐取消,但90年代又开始恢复[8]。日本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认识到灾难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在大学课程中设置灾难护理学[9]。欧洲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设了全球第一个灾难护理硕士课程进行学历教育[10]。

2.1培养目标明确,有成熟的理论框架指导

2.1.1ICN灾难护理能力框架(ICN Framework of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 2009年由WHO和国际护士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共同发布,ICN提出灾难护理分前、中、后三个阶段,灾难前主要为有计划的预防和减少灾难事故的潜在影响以及做好社区、人群的防灾准备工作;在灾难或紧急事件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都属于灾难中阶段;灾难后主要是重建与康复,由此衍生出护士在灾难护理中需具备的4类10个领域的能力[8],见图1。

图1 ICN灾难护理能力框架

2.1.2兵库减灾行动框架(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HFA) 是2005年1月在日本兵库县神户举办的世界减灾大会上产生的十年计划,其总体目标是建立国家和社区的御灾力,减少生命、社会、经济、环境资产等实质性损失。HFA提出了实现减灾行动的五个重点方面,分别是:(1)确保降低灾难风险具有一个国家和地方的强制执行权。(2)识别、评估和监测灾难风险并加强预警。(3)运用知识、创新和教育,建立各级安全、应变文化。(4)减少潜在危险因素。(5)加强各级灾难准备工作的有效应对[11-12]。

2.1.3仙台减灾框架(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由2015年8月在仙台举办的世界减灾大会上通过,是在兵库框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将行动重点转移到加强对灾难风险的认识、减少灾难风险的管理、提高灾难时的应变能力、加强防灾准备以有效应对和更好地重建这四个方面来管理潜在的灾难风险,并提出了未来15年减灾活动的7个具体目标和13条具体的行动指导原则[13-14]。

这些框架虽然并不是专为灾难护理教育而制定,但却为制定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确定评价内容等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如我国香港理工大学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以ICN框架为基础设计了灾难护理课程,并成功在四川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灾难护理集中培训[15- 16]。

2.2课程设计科学,重视模拟教学、实战演练 由于灾难具有不可预期性,且发生时需紧急应援,因此难以通过真实灾难场景进行培训,模拟教学和实战演练便是公认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2.2.1课程及师资的选择 国外灾难教育中涉及到公共卫生、护理技能、护理管理、心理学等相关内容,因此灾难课程通常选择放在高年级进行。师资的选择注重实际抗灾经验,不拘泥于本系老师,也可以是有经验的护理人员或援助组织的健康护理专家等;且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多样,每次可能有多名老师参与,分组授课时通过集体备课确保各组间的平衡[17]。

2.2.2教学设计 教学遵循基础理论知识准备-仿真演习-讨论评价的顺序。基础知识准备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课程目标、回顾相关知识,通过阅读材料进行知识拓展,通过观看视频回顾操作技能等[18]。讨论评价贯穿于整个课程,分过程评价和终末评价,学生、教师互评,学生间相互分享课程体验。仿真演习部分则是我国灾难教育相对缺乏并需要借鉴的。课程设计者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使场景接近逼真:利用学校停车场、大型训练基地、空房间等制造模拟灾难现场[17-18],联合学校治安人员、当地消防部门共同参与演习[19];演习前对学生所扮演的角色进行培训,尽量模仿真实的声音和身份,演习时给学生化妆,换适合角色特点的服装,使用人造伤口、人造血、仿真模型等。通过这些仿真的场景,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灾难救援现场的紧张气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弥补了无现场演习、重灾难基础教育的教学设计的缺陷[20]。

以美国莱特州立大学2014年春季的一项灾难中领导力训练的模拟课程为例,该课程包括每周2 h的领导力和管理相关课程,200 h的临床课程和24 h的实验室课程(包含8 h的仿真演习)。作为准备,学生进入本课程前已学习了传染病、流行病学和生物灾难应对等课程。8 h的仿真演习在一个52英亩的应急准备训练基地进行,一个改造过的9层楼高的建筑可供搜救演习,教室和实验室可供培训民用,军事,医疗保健等。演习提供各种逼真的灾难模拟现场,演习前学生需阅读护士在灾难中领导角色的文献并观看灾难急救技能的视频,演习当天先用30 min讲述学习目标、灾难护理沟通和领导力框架,回顾现场急救技能,然后按灾难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备灾、检伤分类、事件指挥结构(ICS)、心理精神反应、庇护所的伤员照护等演习,最后通过总结报告会使整个过程更加清晰。仿真演习使学生将来能更自信地应对真实灾难场景[18]。

2.3授课内容全面,授课形式多样

2.3.1课程内容 护士在灾难各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各期涉及到的护理均为课程设计时应考虑的内容。日本神户大学在印尼进行的灾难准备训练和演习包含4项课程主题[17]:(1)介绍护士防灾准备,包括灾难中健康问题的一般描述,不同时期护士的角色及护理原则。(2)卫生保健的控制和管理系统,包括事故指挥系统(Incident command system,ICS),多部门合作系统和公共信息系统。(3)基础生命支持(1,包括分诊方法、心肺复苏术; 2,包括处理头部外伤,出血和骨折等)。莱特州立大学的课程包括[18]:灾难概述、灾难准备相关课程、灾难中护士的沟通和领导能力、灾难幸存者和救援者可能会出现的精神问题、心理问题的识别、团队搜救、SALT伤员分诊模式、ICS等。也有学校将灾难护理纳入硕士学位课程,内容更加深入,如欧洲一项联合培养的灾难护理硕士课程第一年课程包括“救灾护理的理论和概念” “公共健康和营养”“灾难救护临床技能”三个模块,第二年包括“社会心理护理”“灾害情境中管理原则的理论与应用”两个模块,第三年则是被分配到各灾难区域地带进行实习[10]。我国香港理工大学开办了灾难管理科学硕士学位教育,并与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合作开办了灾难护理理学硕士学位课程,包括备灾、灾难风险管理、人道主义援助、灾害医疗及公共卫生应对、灾害精神心理护理等[21-22]。这些课程从备灾到管理,现场急救,到后期康复均有涉及,相对全面的培养了护士的各项能力以适应灾难中各个阶段不同的角色。

2.3.2授课方式 以模拟教学为主,但针对不同的内容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如通过课堂讲授、阅读文献、e-learning、网络远程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PBL、研讨会、游戏学习问题评估、沟通、伤员分诊,通过角色扮演学习急救技能等[10,23]。情境模拟教学避免了单纯案例学习的缺陷,让学生有进入灾难现场的亲身体验,能学到一手的经验和技能,并让所学知识落到实处,实现知识到实践的转化[24]。

2.4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国外灾难护理教育多综合运用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以不同的评价方法匹配不同的学习目标,如Smith等[18]在备灾能力训练中要求学生根据情境评估个人和家庭存在的各项需求,列出清单,将清单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的要求进行比对,以评价学生的备灾能力[25],采用应急准备信息问卷(Emergency preparedness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EPIQ)的8个分量表,评价学生培训前后灾难领导力的自我效能。

综上所述,国外灾难护理教育能在理论框架、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评价方法等多方面为我国提供借鉴。

3 启示

3.1以能力为导向,注重灾难不同阶段领导力的全面培养 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难护理教育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目前无论是理论探索还是教学实践都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且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在国内,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已将灾难护理纳入研究生学历教育,招收“灾难护理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是我国灾难教育体系较为全面的院校之一;江苏大学医学院已开展独立的课程《灾难护理学》,按灾难前期准备、灾难发生期应急、灾后重建期保健3大体系设置了较为全面的核心内容[26];而更多的则是急救技能培训或在其他课程中纳入几学时灾难护理的内容,多重技能轻管理。ICN将灾难分前中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护理人员所需具备的能力有所不同(见图1),国外灾难护理教育多以能力为导向,考虑到灾前、灾难期、灾后的区分,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灾难护理各项领导力的培养,以使护理人员在灾难各个阶段都有良好的应对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实际场景的仿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灾难救援现场的紧张气氛,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有助于知识向实践的转化,这为我国灾难护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

3.2灾难普及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思考 随着护理界对灾难护理的重视,专家一致认为在灾难多发国应面向所有护士开展灾难护理教育,且灾难护理教育的全部内容均应实施教学[4];但我国目前离灾难普及还有很大的距离。国外的经验提示我们一方面可以将灾难护理学纳入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对在校护生进行普及教育,对临床护士实行继续教育;同时结合高校具有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义务,在社区、学校开展个人和家庭防灾、备灾的训练和宣传,提高民众备灾意识及灾难发生时初步的自救技能。另外,可逐步开展学历教育,但考虑到学生今后的就业问题,学历教育暂时不宜全面铺开[27],可利用专科护士或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形式培养灾难护理专家,以点带面,逐渐普及灾难护理。

总之,借鉴一切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培养具备高水平灾难救护能力的护理专家,以胜任灾难现场的领导和指挥工作,并逐渐普及灾难护理是护理界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护理工作者们共同的努力。

[1] Th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Database.Disaster Trends[EB/OL].[2016-08-07].http://www.emdat.be/disaster_trends/index.html.

[2] Achora S,Kamanyire J K.Disaster preparedness:Need for inclusion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Sultan Qaboos Univ Med J,2016,16(1):15-19.

[3] Halstead J A.When Disaster Strikes:Are You and Your nursing students prepared?[J].Nurs Educ Perspect,2013,34(4):213.

[4] 张静.基于胜任力的灾难护理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5]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2009 UNISDR Terminology o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EB/OL].[2016-08-07].http://www.unisdr.org/files/7817_UNISDRTerminologyEnglish.pdf.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ssary of HumanitarianTerms[EB/OL].[2016-08-07].http://www.who.int/hac/about/reliefweb-aug2008.pdf.

[7] Usher K,Mayner L.Disaster nursing:A descriptive survey of Australi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a[J].Australas Emerg Nurs J,2011,14(2):75-80.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CN Framework of Disaster NursingCompetencies[EB/OL].[2016-08-07].http://www.wpro.who.int/hrh/documents/icn_framework.pdf.

[9] 张清,陈美芳,杨国红.日本灾害护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灾害护理教育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9,6(3):137-139.

[10] Davies K,Deeny P,Raikkonen M.A Transcultural ethos underpinn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A master's programme in disaster relief nursing[J].J Transcult Nurs,2003,14(4):349-357.

[11]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 - 2015:Building the resilience of nations and communities to disasters[EB/OL].[2016-08-07].http://www.preventionweb.net/files/1217_HFAbrochureEnglish.pdf.

[12]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SUMMARY of the Hyogo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5-2015:Building the resilience of nations and communities to disasters[EB/OL].[2016-08-07].http://www.unisdr.org/files/8720_summaryHFP20052015.pdf.

[13]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Reading the 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5-2030[EB/OL].[2016-08-07].http://www.preventionweb.net/files/46694_readingsendaiframeworkfordisasterri.pdf.

[14]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Chart of the 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EB/OL].[2016-08-07].http://www.preventionweb.net/files/44983_sendaiframeworkchart.pdf.

[15] Pang S M,Chan S S,Cheng Y.Pilot training program for developing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J].Nurs Health Sci,2009,11(4):367-373.

[16] Chan S S,Chan W S,Cheng Y,et al.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an undergraduate training course for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 in China[J].J Nurs Scholarsh,2010,42(4):405-413.

[17] Alim S,Kawabata M,Nakazawa M.Evaluation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training and disaster drill for nursing students[J].Nurse Educ Today,2015,35(1):25-31.

[18] Smith S,Farra S,Dempsey A,et al.Preparing nursing students for leadership using a disaster-related simulation[J].Nurse Educ,2015,40(4):212-216.

[19] Hutchinson S W,Haynes S,Parker P,et al Implementing a multidisciplinary disaster simulation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J].Nurs Educ Perspect,2011,32(4):240-243.

[20] 王磊,成翼娟,陈姗姗,等.灾害护理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456-457.

[21]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Online Programme:Master of Science in Disaster Management (Resilience, Response and Relief) [EB/OL].[2016-08-07].http://sn.polyu.edu.hk/en/programmes/postgraduate_studies/master_of_science_in_disaster_management/index.html.

[22]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教育课程计划-灾害护理(2013/14-2014/15)[EB/OL].[2016-08-07].http://idmr.scu.edu.cn/zhuzhan/ssxwjy/20140114/707.html.

[23] Jose M M,Dufrene C.Educational competencies and technologies for disaster preparedness in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Nurse Educ Today,2014,34(4):543-551.

[24] 胡晔.《灾害现场救护》模拟情景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3):73-76.

[25]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Are You Ready? An In-Depth Guide to Citizen Preparedness[EB/OL].[2016-08-07].http://www.fema.gov/media-library/assets/documents/7877.

[26] 吴敏,陈志刚,邹圣强.灾难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7):405-407.

[27] 邹圣强.论灾害救援医学学历教育在我国的实践[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4,2(2):64-66.

Disaster; Disaster nursing; Disaster preparedness;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Nursing education

R471;R129

A

10.16821/j.cnki.hsjx.2017.24.031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5KJD320007);南京医科大学“十二五”教育研究课题(编号:NY2222015061)

朱姝芹(1980-),女,江苏镇江,博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临床护理

许勤,E-mail:qinxu@njmu.edu.cn

2017-06-26)

猜你喜欢
灾难灾害课程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雷击灾难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