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

2017-12-28 19:44薛琼��
考试周刊 2017年51期
关键词:基本模式路径选择创新创业教育

薛琼��

摘要: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各界的关注,我国在创新与创业方面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理念,这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方向与要求。对学生予以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也是提升高等院校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应当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对教育模式予以有效的创新与调整,让学生可以接受高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基本模式与路径会对教育质量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因而对此展开探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路径选择

新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方法与手段,而要想在创业中获得优势,学生应当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创业形式与方法愈加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创新与创业实践。但是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認识尚不成熟、社会经验较浅,他们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问题,为了使其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高校应当对相关教育活动予以重视,选择有效的模式与途径展开相关工作。

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 素质教育模式

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应当以此为指导,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教育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有所收获;其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更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使其可以参与创业实践;最后,教师关注学生创业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二) 实践创业模式

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仅停留在表面上,教师仅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却并没有意识到让学生参与实践的重要意义,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一些学生虽然有明确的创业意识,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展开创业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当采取实践创业模式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与发展。首先,教师应当积极引进模拟教学软件,在课堂上营造相对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氛围中,感受到创业的内涵;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与学习,让学生可以和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与互动,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质;最后,高校可以在校内设置创业园,使校园内部能够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让学生有机会亲自进行创业实践,为学生步入社会展开创业奠定基础。

(三) 专业与创业相结合模式

为了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创业中,高校还应当践行专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第一,高校应当将创业作为专业教学的一部分,并将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使二者成为统一的整体;第二,高校应当针对各个专业的不同需求,设置差异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使二者能够相辅相成,让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创业实践中得到发展,而其创业实践素养也可以在创业学习中得到提升;第三,高校应当让学生明确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开展高质量创业的重要基础,让学生能够自觉进行专业学习,并从专业角度出发寻求创业方向与方法。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 开展多样化的创业实践活动

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经验交流与知识传授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学生与创业者展开必要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明白创业的不易,了解创业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高校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在微博、微信上发布创业信息与创业知识,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如何创新、如何创业,同时也可以实现实时的交流与互动;在实践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创业技能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将自己的创业想法提出并积极展开实践,借助学校提供的设备与资金,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创业梦想变为现实,并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

(二) 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团队

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是学生开展实践创新活动的重要保证。第一,团队内的教师应当具有创新精神,能够不断学习新的理念,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指导;第二,团队内的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够向学生传递经验与技巧,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第三,团队内应当具备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高校可以采取外聘、兼职的方式吸引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企业家等参与到教育指导工作中来。

(三) 创新创业管理模式

为了保证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高校应当积极创新创业管理模式,让学生有机会展开创业实践。首先,在就业管理中,高校应当对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保障,即对学生的创业理念与创业实践能力予以培养,使其能力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高校应当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真实开展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当努力寻求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保证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充足的资金与设备支持;最后,高校应当对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予以跟踪式管理与服务,了解其创业发展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创业中遇到问题,高校应当及时予以帮助与指导,保证学生的创业活动可以实现良性发展。

三、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方法与手段,高校应当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模式上,高校应当采取素质教育模式、创业实践教育模式以及专业与创业相结合的模式展开相关工作。在路径选择上则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创业实践活动,建立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团队,与创新创业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晓华,吴君明.高校图书馆支撑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J].科技经济导刊,2016(31).

[2]李艳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与路径研究[D].温州大学,2016.

[3]管震.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分析和路径选择[J].人力资源管理,2016(01).

[4]朱鑫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分析和路径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15(09).

[5]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01).

猜你喜欢
基本模式路径选择创新创业教育
项目学习:科技活动中协同学习的基本模式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少儿图书品牌培育基本模式探究
乡村图书馆基本模式和服务举措浅析——以绍兴为案例
精读课的设计方法及基本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