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输入理论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7-12-28 12:49徐芳
校园英语·中旬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语言输入听力教学高职

【摘要】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着手,分析高职英语听力教学课堂中语言输入的局限性,同时提出了如何把语言输入理论运用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效果。

【关键词】听力教学 高职 语言输入

随着人们对语言性质的理解和深入研究,人们对英语教学的认识也日趋完善。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开设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听是获得语言输入的最要的渠道,是语言交际的重要技能。英语听力教学环节是测试学习者接受、理解、记忆信息的能力;听力教学可让学习者更好的获得语言交际能力,达到口语和语感的激发。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积极探讨听力材料的理解技巧,研究如何把语言输入理论用于指导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环节,从而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让学习者的英语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实现教师高效高职英语听力教学。

一、语言输入理论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教授在80年代初期提出的“语言输入说”(Input Hypothesis)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里是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也从理论上为第二语言学习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在外语界产生了較为广泛的影响。克拉申教授的“语言输入说”在80年代中期逐步介绍到我国。

Krashen教授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通过习得途径而获得的,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依赖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信息来实现。学习者大量地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可理解性、有效的语言输入,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有效的语言输入应具备可理解性,趣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和足够量的输入。Krashen教授特别强调,语言习得是通过理解信息而完成,即通过接受“理解性输入”而产生。

二、英语听力教学在输入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在大部分非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只有高职一年级学生开设了英语课程,一般是每周四个课时,普遍设置为综合英语课程,只有少部分英语专业开设了英语听力课程。英语教师只能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听力教学环节,从而导致英语教师在实施听力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语言输入方式传统、视听材料陈旧。听力教学只能作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环节,从而禁锢英语教师教学思维。英语教师打开高职英语课本,翻到教材的听力部分,讲解生词,播放MP3或者光碟,学习者完成课本上的问题,教师给出答案。教师在提供语言输入材料时,基本上都是课本本身提供音频和视频材料,一本英语教材可以用三年至五年不等,甚至时间更长,完全没有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失去教材的实用性特点,学习者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学习者英语知识的匮乏。高职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在听力教学上,尤其突出。首先,学习者英语语音知识缺乏,导致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很难跟上老师授课的进度,无法理解输入材料,长此以往,学生将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其次,学习者对英语语言现象、惯用法和固定搭配的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在听到类似这类的表达的时候,无法预测语言输入的另外一部分表达。最后,语言输入材料就是文化知识等方面的缩影,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史实、背景知识的缺乏,会成为听力理解中的另一个障碍,从而导致学习者无法完整地理解语言输入材料。

3.学习者心理过程的干扰。学习者在听力学习过程中会存在情感因素的干扰。学习情感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其行为产生的影响的感情、感觉、情绪、态度等。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心智较成熟,会本能地替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作个定位,从而失去英语听力学习热情。学习者听力学习心理过程会有如下表现:学习者本身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学习者精神紧张,担心自己英语听不懂;学习者沮丧,听了一遍,啥也没有听懂,看不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失去信心;学习者缺乏自信,觉得自己的听力太差,本能对英语听力进行抵触情绪。

三、英语听力教学有效的输入方式

听力教学主要就是语言的输入,Krashen 的语言输入说强调在足够量的输入下,要保证语言输入的质量。在高职听力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听前、听时、听后三个环节进行有效地输入。

1.听前(pre-listening),激活语言输入知识。在听力教学之前,根据学生的英语认知水平,确定语言输入的材料,必须是经过一定筛选和加工。目前,英语听力教学材料多样化,听力教学方式网络化,使教师在听力教学环节,可以利用丰富语言输入材料,趣味化教学、生活化教学。确定好了语言输入材料,然后通过话题讨论,激活听力教学背景知识,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

2.听时(while-listening),语言输入理解,技能训练。

(1)语言输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教师在根据语言输入材料,给学生制定技能训练任务。这些技能训练任务应该从语音音标、爆破音,辅音连缀,轻音浊化等发音技巧为突破口,让学生能听懂发音。从简单的单词入手,逐步过渡到短语、句子、对话和语篇,让学生能理解语言输入材料。教师在制定技能训练任务的时候,需要从初级阶段逐步过渡到高级阶段。在听力教学初级阶段,语言输入要求,是学习者能识别语言输入资料的相关信息,提炼重点信息,忽略无关的信息。如:识别话语标记,如:well, now, lastly, you know, i mean等;识别英语中的链接手段,如:whats more, such as, in addition, so that等。在听力教学中级阶段,学习者能根据语言输入资料,完成技能训练任务。在听力教学新高级阶段,要求学习者能完成听写,和听写出输入材料的段落。

(2)语言输入重在“重复率”。教师在完成听力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会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教师需反复播放语言输入材料信息,凸显重要的语言知识点,增强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在听力授课过程注意语言输入量,重复较难的关键词、重点短语和段落,教师观察学习者接受表情和反馈情况,并积极做出应对措施。

(3)语言理解环节需泛听与精听相结合。教师在语言理解训练环节,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的方式进行语言输入理解训练。泛听的材料一般以英语新闻、访谈等公众性的材料为主,在泛听训练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能够尽量集中注意力,能对重要信息做记录,能把握说话者使用不同的语调和重读方式来判断说话者的情景和态度,能理解语言输入材料的大体意思。精听的材料一般以课文、电影、歌曲、对话等常用性的材料为主,要求学习者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反复听,能捕捉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短语,力求完整地掌握每一段语言输入材料。泛听和精听,两者相辅相成,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使学生语言输入达到潜移默化的境界。

3.听后(post-listening),语言输入效果评估。听后是听时的一个延伸。在本阶段,教师核对答案、评估学生对语言输入理解程度,纠正学习者不好的听力习惯。教师为学习者总结语言输入材料的中好的表达方式,这样能更好地让学习者将输入材料中内容吸收并内化为学习者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听力教学环节,随时了解学习者听力水平动态,从而调整自己的听力教学策略。

四、结语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深入研究语言输入理论,努力探索,将语言输入理论运用到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中,从而激发学习者英语学习热情,使学习者积极主动获取语言输入材料信息,且对信息进行认知和加工,达到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S.D.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Longman,1985.

作者简介:徐芳(1983.5-),女,汉族,江西鄱阳人,本科(目前在攻读教育硕士),高职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及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语言输入听力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可理解输入与输出对英语课堂的作用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