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高校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优化方案

2017-12-28 08:12刘莹辛云飞
卷宗 2017年34期
关键词:非全日制研究型专业学位

刘莹+辛云飞

摘 要: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群体是当代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如何进行培养、如何对以往的培养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研究型高校非全日制專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政策分析、培养和管理的特殊性、优化方案设计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进行更好的优化培养和管理。

关键字:研究新高校;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优化方案

课题来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17203)。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和快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专业程度高的人才呈现比以往更强的需求态势。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理论能力、研究能力方面,更体现在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需求上。高校培养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正式为适应这一社会需求而产生的。研究型高校如何对这类学生进行培养、如何对以往的培养和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对实现当代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有重要影响,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对在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型高校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政策分析

研究生教育在现代意义上被提出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大学把高层次教育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和对实践、应用知识的重视,非全日制类教育形式在19世纪后半期出现。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出台了相关教育管理改革政策,并在1984年在全国22所高校设立了研究生院。我国从1998年开始在“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中,对组织和管理进一步提出规范化要求,即:应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认真履行职责;配备专职人员,处理日常工作;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等。2013年,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的1号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第20条指出:规范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和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培养单位办学责任,加强统一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机制。

关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相关政策文件的现行政策来分析,有如下特点:

1、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高度重视。我国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以及其他关于在职研究生教育的政策都是为了保证人才质量而设立的。在具体开展工作中,需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保证学位授予的规范性。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质量意识的升温,国家在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外国语等问题上先后颁布了多项文件,保障了招生、学位的申请与授予、组织与管理、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方面,都有据可依,促进了非全日制教育的培养和管理更具规范性。

2、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在逐步扩大范围。从我国设立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从开始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试点成功,招生专业在逐步扩大,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座谈会,明确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扩大招生范围,之后陆续开展了建筑学、教育、法硕等专业,我校的金融学专业就是在此基础上设立的。同时,不但专业范围有所扩大,专业内的细分也在扩大。以我校金融学院的金融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来说,虽然招生专业只有金融学,但专业方向从最初的公司理财、资本市场,逐步发展到了现在的公司理财、资本市场、金融工程、互联网金融、CFA、CCRA等。

3、对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对于研究生教育偏重学术的情况,对职业性学位工作缺乏经验。国家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也在政策方面不断完善。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面向特定职业领域,培养适应专业岗位的综合素质,形成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2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比较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第一,在学生人员组成上,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由在职人员构成,在学员年龄、从事职业、知识储备上具有多样性,从而对制定统一的培养模式或管理规范有一定的困难。

第二,在学位价值方面,具有职业性、务实性,是以专业实践为取向的,因此培养规格不容易固化,对教学安排和管理有多样化需求。

第三,非全日制人员在职不离岗的学习模式对师生沟通造成一定的困难,对教育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部分研究型高校也在尝试异地办学,更加对师生之间的及时沟通和针对性指导产生影响,对非全日制人员过程管理出现问题。

第四,对大多数研究型高校来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是学校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监督管理环节、规章制度制定都应紧随发展。

由以上的特殊性分析,从而归结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不清晰。2013年,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的1号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拔尖创新人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上专业学位比学术学位低一等的观念,把握各专业学位本身的性质和管理要求,积极根据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要求,不固守单一的全日制培养目标模式,做到因材施教。

2、制度规范问题。各高校对全日制研究生在招生、培养、奖勤助贷、学生管理、思政教育等方面都有详尽的制度规范,与之相比,非全日制教育面临的问题就是规章制度规范方面的问题。各高校应充分重视制度决定行为的规律,认真制定非全日制学生规章制度规范,保证学生有据可依,有规可守。

3、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设置问题。现各高校研究生教育的管理机构一般为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为学校的基本管理规范和运行机制提供环境和平台。我国高校仍存在管理分工不明确、行政学术管理职责不明确等问题,这加剧了管理部门的矛盾;同时,由于大学普遍存在一种“有组织的无序状态”情况,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加强管理能力,对岗位培训等问题也是供不应求,管理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endprint

4、学系传承和校友归属性问题。高校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学习传承和校友归属方面做得较好,一般学系有专门负责人和联系人对毕业生进行不定期统计更新和组织活动,加强了校友归属感和传承感,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上课时间问题、工作较忙等原因,缺乏学系之间的交流和校友归属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流失重要的校友资源,另一方面又使非全日制研究生失去了宝贵的校外资源。

5、合作关系问题。企业、社会团体等已经深入到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和管理之中,高校和企业、社会团体的管理日益走向开放。开放的系统面临的风险需要规则来衡量,责权问题是体系有待明确的不容忽视的方面。

3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措施探索

針对以上我国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上的问题,提出如下优化措施,对我国研究型高校在这个问题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明确指导思想,规范管理、积极发展、提高质量。高校应明确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国家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提高学生质量,严把招生关,注重授课质量,做到产学研结合,使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质量上有质的提高。通过提高质量,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促进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2、权责分明,规范组织和管理结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首先要有制度承担的实体即组织机构,在高校中设立研究生院作为管理实体。同时,赋予学院各院系学术管理权,形成院系自主管理、研究生院审核、批准、监管制度。这样有对办学的积极性有所提高,促进学院进行创新性改革、提高办学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自身优势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保证了学术发展规律的遵循和学术标准质量的提高。同时,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切实加强组织管理机构业务水平。

3、管理制度完善,管理队伍专业。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对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队伍不但要有充足的人手,更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准喝业务能力,因此高校应增强高校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机会,重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提高管理质量。同时,贯彻“管理就是服务”的观点,做到既做好非全日制学生的管理者,又是学生的合作者和服务者多重角色转换。

4、设立校外导师指导方案。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来自于多个专业、工作岗位,具有实践指导需求。高校应尽可能为其设立校外导师制度,邀请业界知名管理工作者担任学生校外导师,对学生学术培养做补充,这一制度在多所研究型高校得以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今后高校非全日制培养可以借鉴的经验。

5、关注非全日制校友管理,加强后期合作良性循环。加强非全日制学生学校归属感,对毕业的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校友资源定期进行管理和句型活动,形成高校、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这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层面良好的人脉资源,也为高校带来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因此,完善的校友管理是高校和非全日制学生的双赢策略。

参考文献

[1]韩宗银.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2]耿松青.我国在职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J].海峡科学,2016.

[3]赵永丰,孙泽洋,曲晓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4.

[4]张志宏.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

[5]《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2013年1号文

作者简介

刘莹(1970-),汉,北京人,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学士学位,就职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全日制研究型专业学位
超过用工时长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不能成为免责挡箭牌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我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被歧视问题研究
排斥非全日制研究生 学历偏见要不得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