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化学衔接之“观念衔接”初探

2017-12-29 07:12朱晓慧雷鸣李保端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30期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

朱晓慧+雷鸣+李保端

摘 要:化学观念应该是学习化学学科的目标,但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方面,文章从观念建构的必要性出发,以平衡观念的建构为例,分析了初高中衔接过程中观念建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化学观念

初高中化学衔接是化学教学中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初高中化学的知识衔接问题,而忽略了一个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化学观念的衔接问题。宋心琦教授指出:学生能否牢固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1]。王磊教授进一步指出,学科中获得的学科观念指学生通过对学科中某一领域的学习所获得的总观性的认识和理解。从知识的层次和迁移价值出发,可以将学科知识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观念性知识”建立在具体学科知识基础上并超越具体学科具有丰富的认识价值和方法价值的知识[2]。教师需要认清建构化学观念的意义,明确每一堂课,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阶段化学观念建构的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统筹规划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衔接”。下面就以化学平衡观念的构建为例

第一阶段,初中化学课程溶液这一单元,已经体现出动态平衡的思想。在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对关系时,设置问题:1.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问题?2.一定量的溶剂在不同温度下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形成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认识,学生通过先感受饱和与不饱和,再寻找转化条件两个阶段,初步建立动态分析认识事物的基础。虽然初中阶段并没有要求认识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v(溶解)=v(结晶)≠0。但是从平衡观念建构的延续性角度应该引导学生开拓性思维。设置问题1.从微粒角度分析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过程。问题2.实验表明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量是一定的。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v(溶解)=v(结晶)≠0。体系达到了动态平衡。为了配合学生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改进人教版下册39页自制白糖晶体实验,学生在封闭矿泉水瓶中配制过饱和溶液,通过观察感受该体系中存在的动态平衡。

进入高中,平衡观念的建立贯穿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化学平衡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第二阶段,我们必须落实学生对平衡观念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先复习再学习提高。比如电离平衡的学习过程。我们可以设置问题1.请模仿溶解过程分析电离过程。问题2.当一定温度下弱电解质电离程度最大时,电离速率与结合速率的关系。这样就很自然地从溶解平衡过渡到了电离平衡。从初中过渡到了高中。同样的道理能解决其他几大平衡问题的建立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衡状态,平衡的移动,等效平衡等内容。在平衡观点的建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类比这一科学方法。学了一种平衡问题其他平衡都可类比。第三阶段,平衡常数贯穿于所有平衡。运用平衡常数我们可以从定量定性角度解决所有平衡问题。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基于K的平衡观。思路为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用平衡常数表示平衡状态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平衡的实质K=Q学生讨论总结用K和Q的关系分析平衡移动的原因和方向类比迁移四大平衡统一建立基于K的平衡观。从初中到高中通过三个阶段最终我们建构了平衡观念。

从平衡观念的建构过程我认识到,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中化学观念的建构首先应从初中做起,初中的教学目标不应仅仅是中招,而应将化学观念的建立从初中做起并且适当加深,和高中化学一起为培养具有一定化学观念的公民服务。第二,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必须落实学生的化学观念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继续提升。而不能拔苗助长,一蹴而就。第三,一个化学观念的建构需要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将化学观念这一大目标分解为每个阶段可执行的小目标,再逐堂课设置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

注释:

1.宋心琦,胡美玲.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材改革的看法[J].化学教育,2001,(9):13

2.王磊,张毅强,乔敏.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J].化学教育,2008,(9):7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高中衔接
绩优生初高中衔接过渡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举措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初探
浅谈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策略
历史课外阅读
历史课外阅读
衔接更高层次教学
浅谈《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
教给学生数学的思想和观念
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