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8-01-01 08:47周腾贤姚清深周林荣李晓和粟业能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开腹直肠直肠癌

周腾贤 姚清深 周林荣 李晓和 陈 宁 庞 成 杨 宇 粟业能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高,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直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手术耐受性差,术后恢复不佳,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如何提高患者术后恢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2]。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的出现减少了手术创伤,凭借微创优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3]。目前对于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报道结果不一。我院对直肠癌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本文观察腹腔镜手术对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近期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医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9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均经病理检查和诊断符合直肠癌诊断标准[4];自愿进行本次研究并签字;无手术禁忌症患者;初发直肠癌的患者。②排除标准: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复发性直肠癌患者;排除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开腹组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48~85岁,平均年龄(61.4±4.5)岁。病变部位:其中直肠46例,乙状结肠31例,升结肠20例。腹腔镜组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0.8±4.4)岁。病变部位:其中直肠48例,乙状结肠30例,升结肠19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病变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开腹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做下腹正中切口,术中分离乙状结肠系膜,结扎肠系膜并行淋巴结清扫,最终采用荷包钳切断结肠。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建立气腹,Trocar穿刺,探查腹腔后切开乙状结肠右系膜,结扎动脉和伴行静脉,淋巴结清扫,牵拉直肠,直肠后间隙分离,剪开骶前筋膜,切除直肠系膜后剪开Denonviller筋膜,钝性分离直肠前壁及侧韧带。Miles术:在距肿瘤边缘15 cm处离断肠管吗,左侧做下腹切口,长度2 cm,取出直肠和肿瘤。Dixon术:肿瘤下缘超过1.5 cm闭合远端直肠,左下腹做5 cm辅助切口,距肿瘤上缘15 cm处离断肠管,肛门处进行直肠吻合术。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开腹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包括肠梗阻、吻合口瘘以及肺部感染。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随访 对所有患者随访2年,发现两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直肠癌发病率明显上升。临床一般采用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而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出血多,不利于老年患者的恢复,如何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创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

多数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因此在手术时出血量较少,止血效果更佳。术中由于出血少,视野较清晰,可减少结扎组织血管的次数,因此术后恢复更快,下床活动时间更短。还有研究显示,腹腔镜手术凭借腹腔镜探头,可清晰观察腹内情况,完整清扫淋巴结,对肿瘤根治性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可见腹腔镜手术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效果与开腹手术也无差异。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效果相似,创伤更小、出血更少,使患者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促进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开腹直肠直肠癌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