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害抢险救援关键技术

2018-01-02 11:56朱志祥
安全 2018年7期
关键词:强降雨水域灾害

朱志祥

应急管理部消防局作战训练处

2016~2017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强降雨,并在强台风“尼伯特”、“妮妲”、“天鸽”、“帕卡”作用下,部分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超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引发严重城市内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两年来,全国消防共参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事故救援达4.2万余起,出动官兵35.5万余人次、消防车(舟、艇)5.7万余辆(艘)次,解救被困人员7.4万余人,疏散遇险群众24.8万余人,抢救和保护财产价值46.2亿多元,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救援任务。然而,一年一度的汛期将来临,消防部队如何把握洪涝灾害特点,做好“抢大险、救大灾”准备,笔者为此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1 我国洪涝灾害概况

我国自古就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其中,洪水危害最为严重,约占自然灾害总数的40%。在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的受到洪水威胁,尤其是长江、黄河等七大江河的中下游地区,集中了全国一半人口、三分之一的耕地和四分之三的农业产值。

(1)主要原因。地理因素,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的走势,东部地面海平面多处于洪水水位以下,主要河流也为由西向东流,容易泛滥成灾;气温和气旋因素,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短时间强降雨,容易形成洪涝。

(2)主要分布。呈现“东部多、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区多”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两广大部、闽南地区,也就是广东沿海地区的汕尾、深圳、阳江一带和桂北地区,以及湘赣北部、苏浙沿海和闽北、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主要涉及到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安徽等省份,这些地区也是我们消防部队历年来水域救援任务最繁重、最艰巨的区域。

2 洪涝灾害的危害

汛情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确定性表现突出,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

(1)局部强降雨,容易引发城市严重内涝,造成城市道路阻塞、严重积水,危及出行人员生命安全。强降雨形成内涝具有不确定性,从案例情况看,近年来许多大型城市都发生过,如北京、上海、武汉以及广州等地。

(2)连续暴雨,容易出现暴雨洪水和溃坝洪水,造成村庄被淹、群众被困。暴雨引发的洪水具有突发性,从历年洪水灾情分析看,主要集中在长江下游、珠江、嫩江和松花江干流,以及华南地区西部、江南东部、江淮东部等区域。

(3)局部强降雨和地震影响,容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造成道路中断,房屋冲毁和人员被埋。强降雨和地震产生的次生灾害具有叠加效应,从地理特点看,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大部、华南地区西部和江南西部等区域。

(4)强台风影响,可能发生暴雨洪涝、大风和风暴潮灾害,造成建(构)筑物倒塌、设施破坏。强台风引发洪涝、风暴具有特定性,从形成条件看,主要集中在东南和华南沿海地区。

3 抗洪抢险的特点

对近年来消防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救援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感到抗洪抢险救援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灾情突发、涉及地域广。强降雨导致许多灾情,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触即发,堤坝瞬间崩溃、河水急剧暴涨,导致大量人员来不及疏散和转移,受害范围广,波及面大,被困人员多,救援任务十分繁重。2016年,我国共有28个省(区、市)1508个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超过6000万人。

(2)汛情复杂,易引发次生化学灾害事故。洪涝灾害常伴随滑坡、泥石流、山洪、山崩等情形比较常见,但近年来强降雨对化工设施的毁坏,却超出了我们的预判,所引发的化学灾害事故,潜在巨大危险性。2016年,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害,造成一个涉化企业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如果处置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重大人员伤亡。

(3)夜发灾情,疏散救生因难。许多塌方和溃口发生在夜间,救援视线受阻,并受湍急水流、障碍物和不利地形等影响,救援十分艰难。2016年,湖北新洲举水河夜间溃坝,一次性造成43个村庄、12000余名群众被困,消防官兵持续救援三天两夜。

(4)环境恶劣,官兵易伤亡。洪涝造成水位急速上涨,水流湍急,官兵在水情不明的情况下,盲目下水救援,极有可能造成伤亡。2012年以来,全国就有8名消防官兵在抗洪抢险中牺牲,其中7人是被急流冲走而溺亡的。

4 抗洪抢险关键技术

(1)侦察检测方面。水域灾害发生后,当地消防部门应及时查明事故的种类、发生时间、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与水上公安、海事、航道、港务、打捞、电力、通信、气象等有关部门、专业力量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消防救援力量到场后,应查明水域深度、温度,水面宽度,水流方向、流速,水质浑浊程度,河床形态以及航行船舶等情况,评估危害趋势及可能发生的问题,根据遇险和被困人员的位置、数量、危险程度等确定现场救援所需力量、装备器材以及其他资源,研究制定救援方案。发生船舶搁浅翻沉、交通工具坠水救援时,还要查明事故船舶和坠水交通工具类型、使用性质、结构,所载物品性质、数量,是否发生泄漏、燃烧、爆炸以及离岸距离等情况。

(2)警戒疏散方面。根据现场侦察结果,科学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协调相关联动单位管制事故水域交通,停止事故水域内无关航行和作业,清除警戒区域内无关人员,禁止无关车辆、现场群众和无可靠安全防护措施的施救人员、装备进入警戒区内。特别是要对事故水域现场、上游和下游安排专人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险情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必要时采取禁火、停电等安全措施。

(3)安全防护方面。水域救援人员必须佩戴水域救援头盔、水域救援服、水域救援手套、水域救援靴、消防专用救生衣、割绳刀、高音哨等专用防护装具,夜间作业应使用(佩戴式)防水照明灯、防水方位灯,天气寒冷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救援人员穿着干式水域救援服或潜水服。实施水域救援时以小组为单位,在指挥员带领下编组作业,严禁单独行动。实施入水救援时,使用漂浮救生绳对救援人员进行保护,漂浮救生绳应与消防专用救生衣快卸部件连接。在高山河谷地带实施救援时,安全员应对山体危险区段、部位进行实时监测,防止滑坡、滚石造成意外事故;实施大面积洪涝搜救时,应采取舟艇编组方式搜救遇险和被困人员。

(4)人员救助方面。应按照“就近先救、水面先救、伤员先救、老弱病残先救”的原则,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岸上、舟艇、入水、绳索系统救援等技术与方法施救,特别是在进行城市内涝灾害救援时,应优先营救被困在水中、树梢、岩壁、屋顶等险恶环境中的遇险人员,并视情况调集其他船舶配合救援作业,抢救疏散遇险和被困人员。船舶搁浅翻沉、交通工具坠水救援时,应先采取措施稳固事故船舶和坠水交通工具,防止倾覆移位,再利用舱(车)门、舷(车)窗等途径,抢救遇险和被困人员,必要时对船(车、机)体进行破拆。

(5)战勤保障方面。一旦发生重特大水域灾害,属地消防总队应根据灾情规模和任务需求,及时调集供水、照明、通信、洗消、排涝等车辆装备赶赴灾区,协调相关部门为现场救援力量供应油料、提供医疗和帐篷等物资和服务保障。应急管理部消防局根据灾情评估和救援需求,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集消防应急救援力量协同作战,从全国区域性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调拨冲锋舟、救生衣、救生抛投器、多功能锹、照明灯等水域救援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高效开展。

5 工作建议

(1)注重安全施救。应坚持水域救援“五个绝不允许”不动摇,杜绝无证驾驶救援舟艇或开展潜水作业,杜绝不会游泳参与一线水域救援,以及无安全保护开展水域救援。

(2)加强装备研发。应会同专业装备研发机构研究制定各类水域装备标准,并按照水域作业防护、救生、照明、通信等健全完善水域救援装备体系。

(3)探索技术创新。应针对决堤、溃坝等突发大面积水域救援,以及水域破拆、起浮等新任务新要求,总结提炼技战术措施,提升救援效率。

(4)完善联动机制。应进一步加强与地方海事、水利、交通、医疗以及其他水域救援力量的联动工作,协同开展水域救援。

6 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洪涝灾害多发的国家,尤其是近几年洪涝灾害的频发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生命财产损失。作为一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消防部队,只有平时不断学习研究洪涝灾害的特点规律和处置方法,才能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教训,不断提升队伍快速处置能力,确保抢险任务的圆满完成。

猜你喜欢
强降雨水域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灾害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