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冲突中的网络舆论表达及引导问题研究

2018-01-02 10:31陈婉萍卢芳莹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1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

陈婉萍 卢芳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公民的独立意识的复苏。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邻避冲突随之而来。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公共冲突问题不断增加,民情未能在最短时间得到回应,以及某些部门问题批露不及时,会造成民众的不信任。进而选择在网络上掀起舆论攻势,反而加剧了冲突,造成矛盾的难以调和。

关键词:邻避冲突;网络舆论;正确导向

人们对于“舆论”的定义普遍的认知是,舆论是大众公民对公共事件趋于统一的观点。而“邻避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公共设施的负外部性给民众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民众为争取自身的居住权益以及人身健康安全,与施工方和其相关单位展开的一系列对抗行为。这样的舆情和对抗行为,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国家长治久安,对于政府的公信力以及威严都是一种损伤。

一、邻避冲突中网络舆论的表达形态

普罗大众在生活中需要情绪的宣泄和表达,对于存在风险的环境以及关乎自身生存权益的问题自然格外关心,甚至会发表过激言论。于是网络就成为了民众进行情感宣泄以及思想表达的关键平台,从最早的留言板和论坛社区,到之后的博客和MSN,直至现在的微博和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网络平台的交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一部分,网络空间为凝聚社会共识搭建了方便的平台。随着民众网络集体活动成为常态化,微博和即时通讯软件已然成为是邻避冲突中网络舆论传播的主要载体。

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不发声,以及网络媒体传播功能受到阻碍时,手机通讯等即时语音通讯工具向外界传递信息。因为是民众个人传播,关系到群众的个人利益,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掺杂个人情感因素,对应信息传播的要点遗失,很容易进一步扩大事件影响,造成民众矛盾的激化。

二、邻避冲突网络舆论传播的特点

(一)初期冷处理,造成舆情泛滥

在相关问题出现,邻避冲突确切产生之后,相关部门通常选择回避民众责问,并从各个角度封锁相关消息,这样打压民众言论的危机处理方法,已然不适应用于当今信息传播时代。例如,2012 年所发生的什邡事件之前,就有“钼铜项目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周围群众健康。”的流言产生。然而,职能部门并没能及时采取措施,为群众公开解释并发文辟谣。正是因为决策者对网上流言的忽视,以及缺乏对舆论进行正向的引导,最终演变成为群体事件。造成这样的情况是政府对忽视网络舆情的后果,对于政府形象以及公信力是极大的损伤。

(二)中期高频回应,未能处理得当

在实际的邻避冲突中,政府引进项目时未能考虑到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民众的知情权,同时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采用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进一步造成民眾的紧张与愤怒,造成矛盾的激化。邻避冲突的中期处理,往往是政府机关的不当处理,致使民情激愤。这样的行为只会使问题更加恶化,反而起不到应有的安抚效果,致使群众不满情绪激增。

(三)后期观点明确,群众观望态度

不同于公共事件以及重大灾害,邻避冲突的问题一般而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时间相对较短。关系到民生安全的问题会第一时间引起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相关部门会根据实际的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和问责处理,而后发布最为明确官方的定论。事件发生后短时间舆情达到巅峰,而后慢慢降温。然而,时间对于民众的影响会持续相对较长的时间,对于相关的政府决策会持保留意见和消极态度。

(四)传统媒体沉默,新媒体活跃

邻避冲突发生之后,新媒体会持续关注以及全程跟踪,尤其是当前网络直播以及即时通讯的高度信息化,更加凸显出官方媒体的“不作为”态度。官方媒体受制于“合法性”与“权威性”的要求,担负着引导公众价值观的任务。敏感事件发生时,官媒就会失去自身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三、邻避冲突事件的正确舆论导向

(一)初期紧急公关,引导网络舆论

政府需要严密跟踪和监控网络舆论的风向,发现同政府部门既定项目有关言论展开跟踪和调查。需要深刻明白堵不如疏的道理,民众的想法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回应,政府的回应应当建立在尊重群众感情的基础之上。事实证明,暴力打压群众的舆论管控方法是行不通的,需要政府机关展示出诚意,及时疏通与群众交流的通道,为群众解决困惑。对于群众的问责和质疑,需要予以进一步的信息公示,加强群众的事件参与感,回复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二)中期关注要点,解决核心问题

在处理相邻避冲突的过程中,需要决策者抓住问题的核心,以宽慰安抚的姿态进行问题的处理。出现邻避冲突,其根本原因是利益的冲突,现实中需要政府为群众进行问题的解释,并强化政府自身的治理能力,以及实际公信力。将相关的问题记入政府工作重点,加强群众对政府工作问责的影响,提升民众对政府的认同和信任。对应的在当前的自媒体平台建立公众号,这样既能够拉近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同时还可以提升政府同群众的沟通效率。真正做到“提纲挈领”,抓住问题核心。

(三)后期注重疏导,调整官民关系

在出现邻避冲突之后,需要政府出面展开后续的舆情引导工作。一旦造成邻避冲突,群众必然成为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政府进行舆情疏导。政府部门需要营造出一个可进行“沟通”与“对话”的公共空间,以此为基础帮助民众的意见、想法及利益诉求得到表达。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承诺给于民众一定的利益补偿,设计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疏导群众的舆论走向,使得舆论能够向好分流,并且政府需要进行良性示范,给民众一定的积极暗示。这样的公关策略能够确保舆论疏导的,同时缓解政府和民众的紧张关系。

(四)开放官媒通道,强化舆论引导

官方媒体的信息披露以及对民众的质疑解释,往往从当地政府的角度出发,侧面提及相关问题。相比之下,新媒体的报道跟贴近实际,并且多站在民众角度,获得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因此,需要官媒从事件伊始就能够以一种平等的第三方角度去报道,打开媒体沟通的口子,给民众积极的信号,阐述双方的观点和冲突原因。抓住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客观性”,给民众积极地回应,做到自信沟通,弱化谣传的新闻目的。

综上所述,做到邻避冲突中网络舆论的正确处理,需要政府初期紧急公关,中期关注要点,解决核心问题,后期注重疏导,调整官民关系,开放官媒通道,强化舆论引导。最终,实现邻避冲突中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阳芳芳. 城市邻避冲突的形成过程及治理路径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4.

[2]王晶. 2007年以来“PX事件”的网络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6.

[3]王金珠. 政府应对邻避型群体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策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4]陈洪连,李广民.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治理困境与破解之道[J].东岳论丛,2017,38(11):76-82.

[5]曲涛,臧海平.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J].传媒,2016(17):56-58.

[6]韩美芳.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主体的动机及策略选择分析[J].新闻传播,2016(20):66+68.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
社会热点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