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师服务为机制推进高校创业发展研究

2018-01-02 10:31赵红妍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1期
关键词:高校机制

摘 要: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不断重视,各高校纷纷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出台了方案。创业导师作为高校创业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部分省市创业师资培养的方案与经验,创业导师制的设计应包括创业导师的选拔原则与标准、创业导师的工作内容、创业导师的激励与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导师服务;机制;高校;创业发展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创业”、“草根创业”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

党的十九报告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创业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 多渠道就业创业”等重要部署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激发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一、高校推行创业导师制的必要性

从目前来看,在整个创业大军异军突起的时候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例如2013年全球创业观察组织发布的第十四个全球创业观察报告显示:在全球创业观察组织的六十多个成员国中,中国早期创业活动指数排名第二,但企业存活率低,不足5%。美国未接受创业辅导的小企业,四到六年内有高达55%的失败率,而接受创业辅导的企业失败率仅为20%。可见缺乏创业指导是阻碍创业者成功的重要因素,对创业者进行创业指导能有效提高创业企业的存活率并帮助其发展。随着创业者对创业指导需求的增加,創业导师这一角色应运而生。创业导师通过各种思路引导、经验传授、技术支持等帮助创业者克服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创业者、青年人的导师及朋友。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最为活跃。实施创业教育成为目前高校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推行创业导师制是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国内外高校创业导师制的发展历程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年首先提出了创新的概念,随着熊彼特创新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开设的《新企业管理》被认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端。1968年美国百森商学院开设了创业教育学士学位,自此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专业学生的导师也可以被认为是创业导师尤其是理论型创业导师的雏形。

高校导师制在我国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16年清华学校实行创业“顾问制”被认为是创业导师制的雏形。1936年浙江大学正式推行了导师制,建国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很多大学在本科生中推行了导师制。导师制的不断实践与反思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发〔2018〕32号)明确指出:“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这无疑给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心剂。

三、创业导师制的政策参考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明确指出

高校要配齐创业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各行各业的科学家、企业家、创业成功者等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指导教师。学校要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定期考核,优胜劣汰。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并将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纳入教师培训的内容体系中,鼓励创新创业导师到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

在国务院出台36号文后各省也出台了相应的创新创业改革意见。福建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要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按配齐配强创新创业基础课专任教师,落实专任教师每两年不少于2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浙江省杭州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大学生创业导师制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该文件对于大学生在创业导师的指导方式做了四类的阐述,其分别为(所遇问题针对性)单个个体的指导、(疑难问题集体)“会诊”的指导、(普遍性问题)的授课指导以及(创业过程全过程)的“陪伴”性质的指导工作。

在高校层面一些大学也出台了自己的专门文件。《清华大学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建设。依托专任教师、鼓励教师跨院系协同创新。邀请知名创客、企业家、投资人作为学校的创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意作品的开发和创业项目的孵化。

《中南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指出要完善校外兼职创业导师队伍建设,逐步储备创业导师人才库。针对创业导师出台专门的管理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创业教师优先的课程培训和进修制度,鼓励创新创业教师出国进修和挂职锻炼,将国内外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日常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中。

四、创业导师制的内容设计

目前,结合我国部分省市高校创业导师制运行的经验,创业导师制主要包括创业导师的选拔原则与标准、创业导师的工作内容、创业导师的激励与考核等方面的内容,结合邢台学院的实际笔者对高校开展创业导师服务机制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一)创业导师的选拔原则与标准

创业导师的选拔原则: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理想信念坚定。2.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在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资源方面具有突出优势。3.愿意为大学生创业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具有无私奉献精神。4.面向社会公开选聘。

创业导师的选拔标准:创业导师主要分为创业理论指导老师和创业实践指导老师两种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1.行业经验丰富,具有五年以上创业或任教经验。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能发挥领军人物的作用。2.愿意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孵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指导,对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眼光3.创业理论指导老师需要具备相应的高级资格证书。

(二)创业导师的工作内容

1.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继续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定期举行“商二代沙龙”,组织创新创业兴趣浓、意愿强、有实践的学生参加。沙龙定期如每月或每两个月组织一次活动,专题讲授、讨论、交流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团队管理、企业经营、财务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2.促进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组建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跨学科创新创业团队,带领学生寻找、发现“创业点”并进行孵化。

3.加强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建设,协助学校建设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项目进行指导,配合学校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实践。

4.指导学生“以赛促学”,全面提升参赛质量。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为抓手、由招生就业处协同教务处或团委学生处统筹组织安排,在全校范围内筛选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参赛。创业导师在参赛前对报名参赛的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全面提升当前创新创业参赛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5.定期讲座,夯实“线下”集中实践指导基础。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展以线上教师录制教学视频,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和线下创业导师和辅导员的具体实时指导相结合,全方位满足学生的理论和实践需求。其中创业导师的指导以分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集中指导为主,辅导员的指导则以集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分散式、有重点、有针对性指导为主。

6.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讨论和实践指导服务。

(三)创业导师的激励与考核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保健----激励因素理论”,从政策、管理措施、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薪水福利、地位等保健因素方面和工作乐趣、工作挑战、个人取得的成就、职业上获得的成长和发展机会等方面激励因素方面设计創业导师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1.创业导师实行年度考核制。规定创业导师的基本工作量为每年举办2次讲座;指导2个学生团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每个月有一天的时间对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项目进行精细化指导。

2.创业导师每年的津贴为3000元以上,完成基本工作量的考核津贴标准为3000元。在此基础上,成功孵化一个企业奖励2000元;指导学生参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600元;国家级奖励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1800元,三等奖1600元;创业导师根据排名先后奖金依次递减20%。

3.提供必备的办公条件,为创业导师配备专门的活动室,配备电脑、打印机、电话、耗材等基本的办公用品,满足创业导师日常开展工作的需要。

4.合理安排创业导师参加相关培训和挂职锻炼。为全面提升创业导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由招生就业处负责每年组织创业导师参加两次省内外相关培训,每年定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不断提升创业导师在相关领域的知识、技能水平,促进创业导师结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更好的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总之,创业导师制的出现和不断改善是随着世界范围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逐渐得到改进和丰富,对提高创业项目的孵化率、新创企业存活率、高校整体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等都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不断重视不断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李璐.国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比较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07)

[2]李月云,杨文艺.强化协同:新建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3]徐英,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02)

[4]叶增民,李运芝,郝晓东,姚养无,姜颖.创业教育三题[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3(01)

作者简介:

赵红妍,女(1978年--) 河北邢台学院教育科学教学部教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