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相带对油水运动的影响规律分析

2018-01-02 11:55张丽娜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水淹含水分流

张丽娜

摘 要:大洼油田东营组物源来自中央凸起,靠近浅湖水体,为泛滥平原河流体系和水下湖底扇及湖相沉积体系的过渡类型,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分流间湾、分流间湾泥几种沉积微相。不同沉积微相物性差异较大,区块平面和剖面上具有的较强的非均质性,这种非均质性造成水驱波及程度不均匀,高含水阶段仍存在不含水的油井,这就为下一步挖掘剩余潜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沉积微相;非均质性

1主流线上的油井先见效先水淹

大洼油田东营组油层,按沉积相的划分,主要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分流间湾、分流间湾泥。前两种微相砂体同属中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型储层;分流河道平均孔隙度25.5%,平均渗透率342×10-3μm2、河口砂坝平均孔隙度29.4%,平均渗透率625×10-3μm2,分流间平均孔隙度19.5%,平均渗透率18×10-3μm2。这种非均质特点决定了注入水沿分流河道的主流线快速推进,使得主流线部位的油井先见效、先水淹,而后才慢慢扩展到主流线的边部。据清5块d2142小层水淹平面图统计,主流线部位未水淹面积只占5.03 %,而边部占37.04%,边部是主流线上的7.4倍。强水淹占主流线部位面积的58.67%,而边部占6.7 %,主流线是边部的8.7倍。

2分流间湾对注入水起到明显的分割和控制作用,使得各分流河道的水淹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分流河道油层物性好,分流间湾物性差,空气渗透率分流河道是分流间湾的18.2倍。分流河道主要流动孔隙体积为72.3 %,而分流间湾5.6 %,两者相差12.9倍。小于0.1μm的孔隙体积,分流间为22.7 %,分流河道为5.6 %,前者是后者的4.1倍。

清5块洼14井注水d2142位于分流河道,注入水沿洼14-20井方向的分流河道推进,很难越过中低渗的分流间湾流向洼16-22井。洼14-20井含水88.6%,而洼16-22井含水22.2%,因此,就在洼14-20井附近形成了含油饱和度高的“油胡同”(图1)。

3 主流线注水、主流采油对二线部位的油井起到明显截流作用,使二线含油饱和度较高。

分流河道上油层厚度大,渗透性好,大孔隙也比较发育,因此,在主流线上采油,注入水很快推进到油井,并被油井采出,对注入水起到明显的截流作用,使得注入水很难大量向前推进,这必将造成二级部位水洗程度低,含油饱和度较高。

清5块d2144,注水井10-12井和油井10-14井均在主流线上。10-12井注的水推进到10-14井后而被采出,对注入水起到明显的截流作用,致使二线部位新钻的调整井10-13井含油饱和度较高。10-13井2003年6月由于液量低调层而10-14井日产水37m3 /d 调层。

4 中高含水階段仍有水未波及到的部位

大洼油田的油藏特点及开发方式,造成了油田在不同含水阶段,均存在不含水的井。1991年油田综合含水37.42%,统计51口井,不含水井19口,含水低于10%的还有2口,2005年油田综合含水72.65%,统计188口井,不含水井15口,含水低于10%的还有3口(表1)。

5 应用监测资料分析油水运动规律

为了搞清油水运动规律,大洼油田在2006年对9个注水井组(11-18、9-10、9-36、11-32、12-27、9-35、20、19-15、22-15)采用示踪剂进行检测,以了解油层的连通状况和油井来水方向。

监测数据表明,注入水有明显的方向性,河道注水,水线推进速度107-111m/d。如9-10井注水主要吸水层d2141位于河道相,位于同河道的油井10-12井两天见水,水线推进速度111m/d,位于间湾水线推进速度较慢,平均每天推进3-6m/d(图2)。

6结论和认识

(1)分流间湾对注入水起到明显的分割和控制作用,使得各分流河道的水淹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2)主流线注水、主流采油对二线部位的油井起到明显截流作用,使二线含油饱和度较高。

(3)中高含水阶段仍有水未波及到的部位。

猜你喜欢
水淹含水分流
浓度响应型水触变材料及在含水漏层堵漏技术的应用
浅析消费者在水淹车下的权益保护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NSA架构分流模式
水淹吕布
基于MEC的LTE本地分流技术
土洞施工中含水段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石南21井区水淹解释方法对比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