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背景下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行为研究

2018-01-02 11:55柳思涛
科学与财富 2018年33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公众参与生态环境

柳思涛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公众素质的逐步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渐渐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中必不可少乃至举足轻重的一环。本文试图通过研究黄冈市两个不同县的生态环境治理情况、黄冈市公众参与的依据形式和特征,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当前中国在实行生态治理政策的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因素,将文献研究与实际情况结合,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美丽中国"的目标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公众参与 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

引言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随着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的建设,黄冈必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黄冈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目前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素质的提高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提供了基础,本文将从公众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关注度和参与情况入手,研究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意愿与行为,影响生态环境治理的因素等。通过对黄冈市两个县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状况的对比,得出影响生态环境治理的因素,为政府及社会进一步生态文明发展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这一概念,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随着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的建设,黄冈必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黄冈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社会的交替更新、公众素质的逐步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渐渐成为生态环境治理中必不可少乃至举足轻重的一环。若能发挥发挥公众的主观能动性,将环境治理手段的法律条文等外在约束转化为对美好环境等向往等内在主动需求,中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1.2 研究意义

随着传统工业模式被现代制造业所替代,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这一课题是值得中国乃至世界所深思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遭遇了其他发达国家在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生态难题。解决生态难题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是需要公众参与的建设。因此公众参与生态文明环境治理也有利于促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推动政治制度趋于合理、人性和有序。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渐渐意识到生态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依存关系,因而国内外学者对于公众参与做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研究还有诸多不足,留待补充:

一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现实国情,明确今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二是公众参与和生态环境治理关联研究较少。我国目前对生态文明治理的研究内容多以政府角度进行对制度优化、设备创新的思考,缺少对于公众参与行为的研究,特别是对二者的运作机制和沟通途径的思考。

三是以某一既非发达也非落后地区的专项研究较少。黄冈市曾经是作为湖北省中贫困县分布较多的一个市,目前通过产业融合和对口支援,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遇了一定的破坏,而我国现有的论文对于处于夹心层的地区鲜有具体研究。

3 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态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其中,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行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研究黄冈市居民对生态环境治理所作出的行动、关注度和参与度,研究影响生态环境治理的因素,進而得出一般性结论,并相对给出政策性建议。

通过在黄冈市的罗田县发放问卷72份,收回有效问卷68份,英山县发放问卷70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问卷内容针对农户认知、行为、外部环境等因素展开。

在对人们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原因探究中(图1),大多数人选择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并在人们对参与中担忧问题的描述调查中(图 2),突出的问题在于公平与缺乏很好的带头者,说明人们目前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中主要动机在于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体现人们共同对环保与美好环境健康生活的向往,符合当前我国国情。

4 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对公众参与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关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详细制度安排与公众的文化程度,其次为当地政府对生态环境治理相关行为的奖惩力度。

对应主成分分析中的外部规制与生活质量两大部分,说明要使公民能够更好的参与到生态环境治理中去,地方政府的规划及推广与奖惩激励,公民自身文化水平,健康意识等的提高都有助于生态环境治理,这是外在机制的影响,但要使公民积极主动的参与,发挥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主人翁精神,更需扩大公民内在动机如生活质量等的影响。

4.2相关建议

(1) 加快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公众文化素质,增强公众对相关环境治理规章制度的了解程度,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以及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

(2)发挥政府的作用,增大对生态环境治理相关行为的奖惩力度,做好环境治理的规划和安排。

(3)进一步拓宽环境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路径,即提高参与意愿和拓宽参与途径。健全法制是引导参与的前提,需要加强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和实现。

(4)形成不同乡村、不同城市的比照效应,大力宣传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果的村庄,使其成为表率,为其余村庄或城市起到引领作用。政府应大力宣传燕儿谷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使其形成榜样效应,带动其余村庄或城市进行环境治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琴,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体制创新——以浙江 省长兴县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06(9).

[2] 李图强 . 简论公民参与社会工作和社区发展[J]. 中国行政管理 ,2004(5)

[3]祁玲玲,孔卫拿,赵莹. 国家能力、公民组织与当代中国的环境 信访: 基于 2003 - 2010 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行 政管理,2013,( 7 ) : 100 - 106.

[4]王岭. 环境规制、公众参与和环境污染治理: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 数据的实证分析[J]. 国有经济评论,2011,3( 1) : 83 - 96.

[5]陈福平. 强市场中的“弱参与”: 一个公民社会的考察路径[J]. 社会学研究,2009,(3) : 89 -111.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公众参与生态环境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