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途径

2018-01-03 13:22张松涛
时代青年·视点 2017年9期
关键词:课外活动德育小学生

张松涛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再现美、创造美的魅力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應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育的和谐发展。

一、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学生认字、读写能力方面的培养更倾向性一点,本无可厚非。但对德育教育的渗透不能缺少。小学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启蒙阶段,更会对孩子们自身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养成,特别是学生今后的个性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小学时期孩子们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快,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的知识。第二,小学生接触社会少,很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相信美好的事物,这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第三,小学阶段正是人生的开始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渗透更具优势。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主要采用图画、人物、故事等方式来表现,这使德育内容展现更容易和形象。

二、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途径

1、语文课堂学习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重要场所,它以语文教材为媒介,对学生进行德育内容渗透,如伟大人物、自然山川、文化历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自豪感等。语文教师对德育渗透主要是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感悟中,不断陶冶思想情操,进而自觉化为学生个人的实际行动。

2、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因此,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小学生语文教育渗透德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小学生有爱玩的天性,参加课外活动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没有哪一个孩子能拒绝这种诱惑。所以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进行德育渗透应该是最直接,也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又可以渗透德育。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形式,一是指导写作,如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写作竞赛、手抄报等:二是以语文游艺为主的活动,如猜字谜、成语接龙、拼字游戏、给歇后语找尾巴、读绕口令等。

3、正确分析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品德素质陶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我们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德育渗透工作才能被学生愉悦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深得父母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习惯了养尊处优,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奉献与感恩的品质,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薄弱,他们知识面广,叛逆,容易与教师唱反调等,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去分析研究学生,进而区别对待,并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成功的,就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外活动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课外活动类作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