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管理现状及改进

2018-01-03 15:42冯子然
求知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寄宿生寄宿制农村

冯子然

摘 要:二十一世纪初,农村寄宿制学校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办学形式,这是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和政策发展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但在寄宿制小学生生活管理、教师资源配置特别是低龄寄宿生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学校P小学为例,针对该小学所在县几所同类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管理现状,结合调研结果提出改进策略,希望有关部门及学校以人为本,真正从学生需求出发,从改善住宿物质条件、改善学校管理和关爱心理教育三方面让农村寄宿生在学校享有他们平时缺失的关爱和照顾,获得健康成长。

一、我国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管理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1.我国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管理问题产生的背景

二十世纪末,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渐落实及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农村的学龄儿童减少,外出务工者进一步增多,他们的子女由于户籍原因只能留守在农村就读。针对原有的中西部农村小学存在着资源分散、生源不均、规模较小等情况,2001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我国中西部农村小学进行布局调整,对以往教学质量差、办学条件恶劣的村级学校采取“撤点并校”方式,对其予以整改、合并或者撤销,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立寄宿制的中心小学,目的是帮助这些地区发展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截至2010年,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寄宿生人数已经达到30010047人,小学寄宿生总数达到9800572人,占小学在校生总人数(81202368人)的12.07%,寄宿制学校渐已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办学形式。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日常的学生管理比普通学校更难,教师不仅行使一般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能,还要对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进行生活指导和管理,工作兼具教学和生活双重性。

2.我国农村寄宿小学生生活管理问题产生的现实原因

“撤点并校”之后,各村级学校数量骤减,国家对农村中心小学集中加大资源的投入。出于成本和时间的考虑,家庭距离中心校较远的学生,特别是低龄学生普遍采取寄宿制,国家对其住宿费和伙食费进行一定的补贴和减免。在我国,因为劳务输出而造成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普遍存在,家中的老人或近亲承担了抚养孩子的义务,却无法给予他们适当的家庭教育。同时,农村家庭也普遍存在家庭教育缺位的现象,父母教育水平不高,辅导孩子力不从心,他们更多希望把教育和生活难题寄托到学校和教师的身上,以减轻自身的管教压力,因此选择让孩子寄宿。这些孩子刚刚接近适学年龄,生理、心理、情感表达尚未发育完全,自理能力还不足便开始融入集体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和后勤部门压力巨大,农村寄宿生的生活状况堪忧。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P小学管理现状及问题

1.该校基本情况介绍

笔者支教一年所在的P小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T县南部大石山区的P镇,距县城32千米,下辖24个自然村和3.7万农村人口。P小学是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唯一一所小学,1937年建校,有近80年历史,目前开设6个年级共17个教学班,共有在校生1073人,校园占地总面积352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其中住宿学生598人,属于典型的中国西南部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由于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身心还不能完全适应住宿生活以及之前管理低龄寄宿生过程中出现的多种问题,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学校禁止一年级学生住校,家长负责每日接送。即使如此,寄宿学生仍占學生总人数的近六成,学校对寄宿学生的管理任务仍然艰巨。

2.该校采取寄宿制管理的合理性

学校对寄宿生管理近十年,在宿舍管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学校对挂点教师分配职责、寄宿生安全管理和生活管理制度均有明确规定。除学校领导班子外,每位教师均挂点管理一个宿舍约25名学生,负责指导和照顾该寝室学生的生活,承担如内务检查、寝室学生安全、积极了解和掌握寝室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等工作。学生按照学校规定的作息时间进行自我管理,原则上每周回家一次。除此之外,学校每学期还会开展寝室安全逃生演习,不定期进行宿舍安全检查,开展校园安全的主题班会等。住宿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住校期间能够保证人身安全,也相应地减轻了农民家长的接送负担。

3.该校寄宿学生生活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

(1)床位供不应求,住宿条件不佳。该校有寄宿生近600人(取消一年级住宿之前,将近700人),原有床位只能基本满足400人的配置。由于资金不足和土地建设用地问题,学校只有一幢2层平房作为独立的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则在教师办公楼的一侧,教师日常办公和学生生活在一起有诸多不便。每间宿舍配备有卫生间和洗手池,10平方米左右的宿舍房间里挤满充满锈迹的上下床铺,下铺每张床睡两名学生,上铺的单床睡一人,合并的双床睡三个学生,每一个这样大小寝室里都住着25名左右的学生,平均住宿面积远未达到国家标准。一些面积稍大的男生宿舍有近33人,空气流通不畅,很容易带来安全和卫生隐患。

设施配备上,宿舍缺乏与之配套的热水系统和保暖系统。学生一年四季都用桶接冷水在卫生间里洗澡,时常还会出现供水不足的情况。即使是冬季,学生也都用冷水洗澡、洗头、洗衣服,容易诱发头痛、感冒、发烧等病症。很多学生不换衣服,只在每周回家洗一次澡;T县夏季酷热难耐,蚊虫滋生,寝室里只有简单的电风扇,寝室潮湿不通风,容易传染流行疾病。

(2)缺乏专职生活教师,低龄寄宿生生活能力欠佳。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日常生活管理主要由宿舍挂点教师负责。挂点教师由日常负责教学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也要参与其中。每位挂点教师在完成日常的繁重教学工作之余,还要承担宿舍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规定,农村小学教职工编制比例为 1∶21,寄宿制小学高段应按 1∶50 配备生活教师。在缺乏生活教师的情况下,普通教师的工作时间被迫延长,负担加重;宿舍挂点教师没有管理宿舍的工作津贴,工资微薄,年轻教师在农村学校工作几年后多数向教育局申请回县城工作,教师队伍流动性很大。在管理工作上,也由于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及管理内容的多样性,学校和挂点教师倾向于一种保守和无为的管理方式,认为只要保证学生安全就可以交差,工作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容易忽略寄宿生寄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低龄寄宿生在生活适应和能力上更需要引起注意。低龄寄宿生是指年龄在6至10岁,自理能力差,对家庭和父母情感依赖性强,由于上学远、家庭贫困、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不得不选择寄宿的学生。他们有的刚刚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学习,小小年纪便面对独自生活,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无法及时适应,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习,甚至抑郁成病。

(3)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条件。学校缺乏与寄宿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医疗条件堪忧。P镇人口不多,整个镇上只有一个公立卫生院处理简单疾病,镇上的寄宿制学校都未配备专职的医护人员或是医疗室。孩子们长期过集体生活,缺乏基本的预防和保护常识,几乎每天都有学生身体上出现问题。这时,学校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先联系家长,如果家长联系不上或外出务工没法赶来,教师才会亲自将孩子送到卫生院开药或打针。教师带学生看病,时常会影响自身休息或耽误上课时间;有一些教师凭经验给学生吃日常的药品,安全风险较大;一些学生本身性格内向,身体不舒服不愿意告诉教师同学,等到周末回家才由家长带到医院诊治,可能延误病情;高年级学生会趁外出结伴买药时,偷偷溜出去上网或者打游戏,严重影响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

(4)寄宿制生活单一,寄宿生心理状况堪忧。有研究表明:“寄宿制小学儿童的违纪行为和神经症问题比率明显高于普通小学儿童。”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敌视、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笔者所在的支教团队曾对支教所在地T县的四所同类乡镇小学、近400名四至六年级的寄宿留守儿童开展过问卷调研。这些学生成熟、自立却不失孤独感,当问到他们有心事会与谁分享时,只有10%的人选择了自己的亲属,6%的人选择教师,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很多学生就压抑在心里,往往容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他们对人缺乏信任,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易体会到积极向上、阳光愉悦的感情。享受不到亲情温暖的小学生们,难以与他人分享和排解这种情绪,会逐渐变得焦躁不安。此外,寄宿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他们与外面的社会相对隔绝,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三、改进农村地区寄宿制小学寄宿生管理的对策

笔者在对T县四所同类乡镇小学做调研和访谈时,发现以上问题在调研学生中都有所体现,这反映出我国农村小学经费投入不足、设备资源调控不当、教师工作分配不均容易造成寄宿学生特别是留守寄宿学生出现心理或生理的问题,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改善住宿条件

长期以来,国家为推动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大力采取政策支持與财政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环境。但是相对县城重点小学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来说,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经费已捉襟见肘。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经费不足,学校基础设施和设备严重缺乏,通过政府增大财政拨款力度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途径。县级政府要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供财政支持。在政府拨款有限的条件下,学校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与政府合作,扩大宿舍用地,尽量满足寄宿学生人数配置需要。同时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规范资金使用制度,合理分配资金,以此缓解来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压力,从而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住宿条件。

2.设置专职生活教师,对低龄寄宿生进行生活指导和帮助

农村教师肩负着学校教育职能和家庭教育职能,但繁重的工作与微薄的工资不成正比。因此放开普通教师的双重绑定,设置一些专职的生活教师很有必要。专职生活教师可以分担原有教师的管理工作,与班主任相互配合,对学生生活进行指导和帮助,定期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教育和监护学生,特别是为低龄寄宿生的成长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和谐的环境,带领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住校生活,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县级教育部门可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增加一些生活教师编制,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不足的问题;还应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在招募专职生活教师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广大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3.加强后勤保障和医疗设施的投入

后勤保障能为寄宿制学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首先,宿舍管理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采取岗位负责制,严格管理学校后勤各类人员。其次,改善住宿条件,加强卫生管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床铺、热水、保暖系统进行改善,尽量满足寄宿生的正常需求。再次,食堂管理也要建立健全各类制度,采购公开透明,后厨人员必须提供健康证明。安全管理方面,学校要加强安保工作,对学校内和周边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经常向学生宣传安全出行和处理紧急情况的常识,并通过班主任汇总每位寄宿生回家常采用的交通方式,倡导安全的交通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家校联合讨论后采取校车接送制度。最后,学校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校医岗位,及时为学校学生处理简单的伤病,降低因缺乏医疗设备和人员造成的病急乱投医的风险,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4.丰富寄宿学生住宿生活,定期对寄宿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去关爱和帮助问题寄宿学生。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安排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根据农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寄宿制的特点,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或相关心理主题活动,以满足住校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学校还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学生的体育和娱乐设施,以满足学生精神上的需要,使其体验生活的乐趣。

四、结语

教育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其发展能够给全社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因此,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问题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针对现有问题,希望有关部门投入资金和设备改善目前资源不足的情况,真正以人为本,考虑到学生需求;学校对现有管理制度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合理配置现有教师资源,适当聘请生活教师负责低龄寄宿生的生活管理和心理健康,让农村寄宿生在学校享有他们平时缺失的关爱和照顾,真正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王粉东.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1(12).

[3]雷学荣.农村寄宿制小学内部管理问题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4]董世华.我国农村寄宿制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5]林 祥.寄宿制小学:农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好形式 [J].人民教育,2005(2).

[6]孙战民,陈 鹏.农村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J].教学与管理,2006(7).

[7]罗东江.简析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精细化管理[J].中华少年,2017(11).

[8]李凤琴.农村留守儿童背后的思考(教育叙事)[J].中华少年,2016(8).

猜你喜欢
寄宿生寄宿制农村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寄宿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感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重视农村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