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方式分析与研究

2018-01-03 11:43朱广响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惨案

朱广响

汉语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通用的语言,因此,母语的学习从来都是中华儿女必不可少的一项日常活动。而语文从总体来看是语言与文化的综合体,它是一种代言工具,在语言交流、信息传播、学习以及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也是一种财富支援工具,作用于社会进步、文化交流和科学教育。除此之外,它还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和精神财富的积累。在这些作用的凸显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学阶段,语文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改进教学的方法,还需要学生提升学习的技巧,从而使得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要求,有助于两者共同发展与进步。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文章意图是对“三一八”惨案中的刘和珍烈士表达纪念之情,对其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传达敬仰之情,同时警醒世人,唤醒庸人。这篇经典文章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授,将其精神传达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陈旧教学方式,及时转变教学思维,用愈加自主、愈加创新、愈加合作的教学理念启迪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使学生能力及其思维日渐成熟,这已然成为一种语文教学改革趋势。

一、提倡民主平等的教育环境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教师都要贯彻民主平等的教育精神,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种种精神权利,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营造师生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教师和学生只有通过精神世界相互交流的心理活动来彼此呼应,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素养,否则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教育,终究不是陶行知所倡议的“真教育”。

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上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可让小组选举代表总结和探讨结果的要点,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到学生的组内探讨中,了解组内在研究后无果的、难以理解的句子,如“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所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等,并及时给予提示或者提出参考性意见。此举会直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得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使得民主平等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目的和理念,大幅度地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有助于学生塑造健康积极的人格,从而使其成为个性鲜明的独立个体。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源泉。在新型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等级性消失,学生害怕教师的心理不再存在,学生和教师可以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刻的交流,这从根源上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心态。

《记念刘和珍君》撰写的背景是“三一八”惨案,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在讲授这篇课文的一开始就设置有价值的导入语,带领学生了解“三一八”惨案发生的前因后果,为学生进行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得学生知晓在这一惨案里,段祺瑞政府下令屠杀爱国人民,令人震惊的是,当时的一些具有反动性质的文人还公开恶意中伤并污蔑这些爱国人士,对此,鲁迅先生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和愤怒而写下了这篇文章。

对照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无趣,而且在有了参照物之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比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可以和《痛哭和珍》这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这篇文章的作者石评梅和刘和珍一样也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之处,两者相互补充,使得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当时情况下类似于鲁迅先生这些爱国人士心中难以言说的哀痛,点拨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

三、深入贯彻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满堂灌”,由教师提出问题,而问题式教学则针对不同的学生研读课文,会产生不同的疑问,使得课堂充满了讨论。不同的学生个体会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进行解答,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感受更为真切,记忆更为深刻,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鲁迅先生的文章从不牵涉到媚俗和从众,凌厉恰到好处,令人惊喜不断,但其文章的思想常常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像作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多次提到“只能如此而已”,还称自己献上的仅仅是“菲薄的祭品”,又如鲁迅先生反复提及“自己沒什么话可说,但是还有话要说”“有写东西的必要了”,这些语句充满了矛盾。文章中提及“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这里,“真的猛士”是什么人?“哀痛者”代表什么人?“幸福者”又是如何?“惨淡的人生”的意思是什么?这样的一句话会给学生造成迷惑,从而使学生产生大量不同的问题,这种形势不利于学生自主提问。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化繁为简,进一步解析文章,借此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让学生了解到作者主要是通过此文传达对刘和珍的悼念,更是通过对刘和珍的悼念表明自己对“三一八”惨案的立场,唤醒庸人,对生者也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作用。

四、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社会的各方面发展均有网络的渗透,网络将地域分布具有差异性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便于人们更为便利地采集、传递和交流信息。同时网络还有助于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相互转换,从而使得信息成为财富,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网络技术产生的效果更是如此。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在学习《记念刘和珍君》之前,学生可预先上网收集有关资料,了解课文中鲁迅先生和刘和珍的生平和为人,深入挖掘课文中鲁迅先生的严谨措辞中传达的强烈感情。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有关“三一八”惨案或者鲁迅先生的纪录片,使得学生从视觉上更深刻地感知那个年代文人的难以抑制的悲愤和立志救国救民、不惜牺牲自己的满腔热血。

此外,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获得的知识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各方面积极运用学习到的语文知识。只有在生活中深刻感知其意义,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境界。在课后,学生可以阅读处于“三一八”惨案的那段历史时期的其他活动的记录文献,全面了解当时的中国处于何种危急的紧要关头,也可以研读鲁迅先生的其他著作,如《祝福》《呐喊》等,更深刻地去解读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举行《记念刘和珍君》的演讲比赛或者是类似于《朗读者》形式的朗读比赛,用最真切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潜藏的价值,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的情感。

教师在《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究,真切体会作者文字中的真情流露,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及基本技能,加强文学修养,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惨案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一块西瓜皮引发的惨案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巨无霸国度的惨案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纪念刘和珍君》的情感触动
从一件不该发生的惨案说起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