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设计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活动育人的路径

2018-01-03 10:19李生军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艺创作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李生军

[摘 要] 地方高校应引导少数民族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合理设计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活动育人的路径,正确把握继承和发展、多样性与主导性、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民族活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民族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文艺创作的过程;通过合理的路径设计,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以开展典型的民族活动为载体,把长期开展的民族活动品牌化,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结合民族特点,形成特有的民族活动品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活动育人;文艺创作;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11-0058-02

大学教育,除了必要的专业教育外,还应同时注重课外的文化、思想引领,重视素质教育与素质拓展,尊重文化的多元性。纵观人类历史,文化和族群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碰撞、相互促进、合理融合的过程。同一地域、相同的语言、相近的生活习惯等人群经过长时间的融合,逐渐形成了族群共同的、有别于其他族群的、特有的文化和习俗,进而这个族群就发展成为同一个民族,这个特有的文化和习俗就是民族文化和民俗。大学校园就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有机体,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在一起,就形成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地方高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所占的比例往往比较高,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民族活动的开展多姿多彩,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地方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合理设计少数民族学生活动育人的路径,正确引导民族学生热爱民族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引导学生开展民族活动,把民族活动品牌化

校园文化品牌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持续过程。校园品牌文化,包含了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品牌文化、具有学校人文情怀特色的品牌文化、各种固定的品牌活动等。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还应该合理整合校园内外各种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地方符号的品牌文化,其中,校园少数民族活动的开展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川滇交界处的攀西地区为例,该区域内的高校彝族、藏族学生占了很大比例,本身又处在彝族、藏族集聚区,彝族年、藏历新年等民俗活动具有地方群众基础,学校应该利用这些民俗活动,让少数民族文化走进校园,在开展民族活动的同时,运用各种手段和媒介宣传民族文化,让更多的其他兄弟民族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从而理解、尊重民族习俗,感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强民族、兴国运的信心和力量,培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品牌化民族活动,应在制度上合理设计,场地经费方面要有保障,人员配备上要专业,要充分整合校内外的思想政治、民间文人、民俗专家等资源,做到思想政治不偏离,民俗文化不走样,活动形式和内容有创新等。通过民族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修正价值取向,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人才。

二 活动育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需要运用各种教育方式和方法,除了课堂教学的正确引导外,通过活动育人,也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之一。民族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各环节的合理设计。策划过程,就是民族文化的了解、梳理和提炼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共识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明确信仰、培育价值观的过程;民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的过程,是培养组织观念、强化分工与协作的过程,也是个性应服务于组织性的思想培育过程。在开展民族活动过程中,强化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组织意识、服从大局意识等,从而强化主流价值观的主导作用。

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把开展富有特色的民族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高校育人的重要路径。通过活动育人,传递正能力,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 开展民族活动的过程,也是文艺创作的过程

习近平说:“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最大,影响也最大。”

地方高校开展民族活动,要上升到文艺创作的高度上来,开展民族活动的过程,也是文艺创作的过程。一次民族活动,就是一个文艺作品。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应合理地把民族的历史、信仰、优秀文化遗产等内容融合进去,同时还要把弘扬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作为活动的主题。不忘历史,才有未来;有了信仰,民族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战胜强敌,克服困难,发展壮大;而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记忆的背影,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应孜孜以求、精益求精,要有创新精神,创新观念与手段,创新内容和形式。開展一次民族活动,就像是在写一篇散文,而这篇“散文”的“神”,就是弘扬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开展民族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习近平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地方高校开展民族活动,是思想组织工作的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培养学生理论认同,就是培养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的创新理论并成为积极的践行者;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培养学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看待发展中的问题,坚定信念,敢于担当,努力使自己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实践者;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就是培养学生爱党,爱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我们社会主义的中国,做党的威望和国家的荣誉的坚定维护者。

在民族活动开展过程中,培養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要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

五 合理设计地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活动育人的路径

1 正确把握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要把握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需要专业性的引导。地方高校应整合校内外的专业资源,把思政、文史、文化遗产、公共艺术等方面的师资集合起来,设立公共艺术教育教研部门,负责民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思想教育,文化自信教育,文艺活动组织等。组织民族学生成立大学生民族艺术团,在全校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在继承中传播,在传播中发展,做到与时俱进,兼收并蓄。作为专业的部门,学校公共艺术教研教研部门还应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专业精神,正确区分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和近年来出现的“伪文化遗产”,去伪存真,充分利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平台传播正能量。

2 正确把握多样性与主导性的关系

包容多样,尊重差异,突出高校民族活动的广泛性。学校应鼓励民族学生根据本民族的文化和学生自己的特长,参加或创办各种民族社团,并利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等各种平台传播民族文化。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特点,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时代进步、国家发展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民族文化转化为社会效益,使民族文化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并注入时代的元素,烙上时代的印记。

3 正确把握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

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抓实高校民族活动的政策性。高校开展民族活动,实施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和民族文化教育,要坚持党委领导、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负责的公共艺术教育教研体系。在尊重广泛性的同时,要把先进性作为主要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正确把握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培养爱国,敬业的合格大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和神圣的使命。

六、 结语

地方高校合理设计少数民族学生活动育人的路径,是引导学生热爱本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的有效手段,是传递正能力、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路径设计,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以开展典型的民族活动为载体,把长期开展的民族活动品牌化,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在开展活动过程中,结合民族特点,形成特有的民族活动品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责任编辑:张宏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2]刘源泉.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文化政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3]陈建伟.民族身份对少数民族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J].民族研究,2015(04):22-32+123-124.

[4]贺新宇.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民族地区和谐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5]汪大喹,张翠平,陈小玲.基于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再思考——以攀枝花学院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5,32(01):104-107.

猜你喜欢
文艺创作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
明清两淮盐业经济影响下的区域文艺创作与消费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从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看当前文艺作品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