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中的主动探究障碍与激发策略

2018-01-05 19:45邢华杏
广西教育·B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激发策略导学案

邢华杏

【摘 要】本文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课堂观察与课堂实践,分析影响学生主动探究的因素,并从给予学生主动探究的勇气、机会、兴趣、方向的角度详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四种有效策略,即: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情境、巧妙设计问题,以期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效率。

【关键词】导学案 主动探究 障碍 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7B-0040-02

“导学案”教学,是目前各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的基本教学方式是情境问题式导学,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链接,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主动探究问题,从而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然而,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主动探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许多教师感觉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与课前的预设有较大差距。下面,笔者结合课堂观察与课堂实践, 就影响学生主动探究的因素、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反思与总结。

一、影响学生主动探究的因素

(一)陈旧的教学方式遏制着学生主动探究。“导学案”教学的关键是“导”,要求教师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通过对情境和问题的巧妙创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有些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重教轻学,使用导学案上课时换汤不换药,仍习惯于走老路,以讲解为主。认为导学案中设计的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环节是玩花招,图形式,耽误时间。于是,尽管每节课有导学案,但上课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久而久之,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受到遏制。

(二)紧张与依赖的心理钳制着学生主动探究。高中阶段,由于身心发展,学生不再像初中那么活泼。特别是高一阶段,同学之间比较陌生,有一个相互了解、熟悉的过程。课堂上,不少学生有“错了,惹人笑话”的心理,缺少主动与同学共同探究、交流、分享的勇气。尤其是性格内向、基础差的学生,他们认为自己不会说话、头脑笨,更不敢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在课堂上,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为了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给他们更多机会参与课堂,但大多数学生则成了配角。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旁听者,不愿意主动参与探究。面对挑战性大的问题,更不愿思考,总是有一种心理:反正有同学会参与或者老师要讲。于是,上课经常是沉默不语,坐等答案。

(三)情境和问题的设计抑制着学生主动探究。“导学案”教学,以情境做铺垫,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学生不断深入学习。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在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认真研究教材,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境的设置比较随意,教学情境脱离教材、脱离学生,缺少时代感。情境材料假、大、空、旧,学生不感兴趣,思维受到抑制。

在问题的设计中,有些教师设计的问题缺少思维含量。编制的导学案有的只是将教学内容填空化,或者只是把教学内容编制成几个简单习题。使用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课堂就变成了学生抄课本,没有探究的必要。

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探究的勇气。自由、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学生片面或者错误的观点,教师要有智慧,以呵护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勇气。

在“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的观摩教学时,有一位学生就提出:选举是形式和走过场。当时,许多学生一边看该学生,一边看着教师。教师没有诧异,更没有立即否定,而是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出“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结论。由于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学生的大胆发言予以保护和鼓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探究质疑的勇气,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适时介入讨论或指导,使学生在讨论中习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使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必须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运用导学案教学,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摒弃“满堂灌”的教法,真正实现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课前,教师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导学案,为学生主动探究创造条件。课堂教学中,把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入课堂,实行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和发表见解的机会,对重点难点问题采用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質疑。

在“经济生活”第五课的教学中,教师围绕“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这一知识点,设计“假如你是经理,你如何在竞争中带领企业走向成功”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很快进入“经理”角色,发言踊跃,气氛热烈。通过探究、质疑、释疑,不仅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问题,并提出了不少问题。如:当今社会上有些人非法经营,通过制假售假谋取暴利。如何看待这一社会现象?尽管在探究中生成的问题好像与本课关系不大,但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看,问题的生成超越了问题的解决能力本身。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给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高中学生普遍缺少生活经验,思想政治课中的理论观点在他们的眼中往往是比较空洞的。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将理论知识情境化、情境材料生活化,通过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富有时代性、趣味性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在进行“企业的经营”的教学时,教师结合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破常规,围绕“我的创业,我的梦”这个主题,设计了“创业梦——准备篇”“创业梦——创业篇”“创业梦——经营篇”三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围绕重点知识设计几个问题,如在“创业梦—准备篇”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生活化的情境,新颖的呈现方式,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问题探究的状态之中。

(四)巧妙设计问题,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向。问题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起点。“导学案”教学,教师一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关联性,通过前后联系的有效问题使情境材料有机联系。二是要注意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优秀生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组内成员的帮助下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民主决策”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以“开发区公共交通如何建设”为主题,设计了四个有前后顺序的情境:开发区乘车难——如何解决开发区乘车难——开发区公共交通站点如何分布——开发区公共交通如何制订票价。四个情境分别对应四个知识点,即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由于学校地处开发区,乘车拥挤是学生每天碰到的实际问题。生活化的情境,点燃了学生讨论的热情。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接,更使学生目标明确。尽管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论,但由于情境材料中设计的问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指明了方向,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四个问题,没有偏离课堂主题,学生探究与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了统一。

总之,“导学案”教学是通过情境创设与问题导学,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习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导学案质量,反思课堂教学,导学案的“导学”功能一定会得到充分发挥。

(责编 罗汝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激发策略导学案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