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职业技能培养应用研究

2018-01-05 11:07刘宗瑶张龙慧石琼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3期
关键词:工学职业技能风电

刘宗瑶 张龙慧 石琼

摘 要 阐述“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专业实践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等。针对课程特点和问题,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理论—再实践),注重学习过程中职业技能的培养,以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风电专业;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工学结合一体化;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3-0132-03

1 前言

风能是无污染的绿色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得益于风能资源的可再生性,风能的利用以及风力发电技术近几年发展迅速。根据研究咨询公司全球数据调查,2019年,全球风机市场将有望从2015年的765.4亿美元增至811.4亿美元。

随着风机市场的扩大,装机量不断增多,我国风电行业各层次技术人才需求供不应求,特别是高职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因此,高职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对应的风电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应注重相应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培养。在高职风电专业的专业技能培养过程中,“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是风电专业学生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风电技术应用中的电气控制部分是整个风电机组的控制核心,而继电控制系统又是电气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基础。本文以“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为例,进行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职业技能培养应用研究[1-3]。

2 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继电控制系统分析与装调”是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必修基础课程,相关教材多采用电力拖动控制等大专规划基础课程教材,与高职风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偏差,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专业特色教学。

通用继电控制系列教学内容属于电气类基础教学,其内容理论上侧重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基本原理,实践上侧重控制线路安装和调试,教学内容多是按部就班的实训内容,专业针对性和职业岗位针对性均不强,缺少风电职业岗位的职业技能训练,不能与风电专业岗位形成良好对接,因此更需要对继电控制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促进风电行业装配人员职业技能培养[3]。

如图1所示,若将通用的继电控制课程知识进行一定的提炼与升华,将其与对应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相结合,提升为岗位对应的职业技能知识,那么课程教学既涵盖了基础课程知识也包含了职业技能培养。

“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这门课程专门针对风力发电职业岗位,融合全国中、高级电工技能鉴定标准,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章节教条式学习,将“你教我学”的被动式学习模式转化为适应职业岗位的“我观我学我用”的自主式学习模式。因此,针对风电类专业继电控制系统的教学,采用结合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职业技能教学的设计思路

“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作为风电专业的技術基础课,内容针对风电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按照理实一体化的原则,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强化学生在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职业领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能力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以及更好地实现产学对接的办学宗旨,特别联合风电行业企业专家,依据课程教学思路与理念,从风电职业岗位分析所得的职业能力、相关职业资格的知识及能力标准、选取合适的项目作为训练的载体和被动授课式变为自主学习式过程四个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设计。

课程内容的重组 “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针对风电专业教学,融入中、高级电工维修技能鉴定和职业岗位生产过程的对接,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技能考核模块、职业技能模块(如表1所示)。

教学模式的探索 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专业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主旨,实行“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交叉模式,让理论知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使整个教学环节更具科学性和专业性[4-5]。

1)实践。在课前将任务布置下发至学生手中,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风电机组实训室现场参观。“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这门课程的重难点主要是全面了解继电控制系统在风电机组中的运用,因此要求学生对继电系统具体控制风电机组的哪一部分结构以及作用要有充分了解,就要充分利用好现场参观的优势。带着任务和疑问的学生在现场的实物中学习,同时进行企业的职业素养学习,更能加深理解书本知识点在实际风机中的应用,更为直观地看到企业产品的实用性。

2)理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设学习的情境,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对知识点的教学适当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人性化,通俗易懂。同时,合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环境,解决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以培养学生今后就业岗位职业素养和技能为目标,站在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全局下,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达到共同探究风电机组中继电控制系统生产应用的共识。

3)再实践。这是教学模式中的最后一个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再次回到实践运用中,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提高今后在企业岗位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增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对于“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这门课程,可以在风电机组实训室、继电控制实训室、实习工厂三个地方逐一实践。在风电机组实训室学习风机各个部分的继电控制规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继电控制实训室自主搭建风机内部继电控制平台,通过分析、调试以及排除故障,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得以实践;最后在实习工厂进行实质性的综合实践训练,对学生的岗位职业素养和技能进一步提升。

“工学结合”将学习的课堂搬到实践中,以职业技能的培训为教育中心,以课堂学习作为辅助手段,提升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能动性和专业性,以此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效果。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都是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的考核,学生始终作为被考核者,缺少教学参与者的互动交流,而且做不到课本知识与对应岗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对接,同时很难从考核中了解被考核者对相应岗位生产实践部分的掌握程度。因此,以风电岗位分析所得职业能力为参考,以职业岗位真实项目为训练载体,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在课程学习中加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学生也参与考核教师教学,完善传统考核制度,如图2所示。

5 改革成效

为了比较“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结合风电岗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在“风电机组继电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装调”这门课程的教学,选取2016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专业和风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专业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人数、男女比例等均相当的两个平行班级作为测试样本。16风电运维01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16风电设备01班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岗位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由同一教师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期末考试成绩如图3所示。

6 结束语

本课程以真實的专业岗位项目为载体,对知识进行实践训练;以岗位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为准则,对学生操作进行规范,通过继电控制系统结合风电机组课程职业技能,引入“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对接,并且进一步落实了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课程改革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高效、高质完成项目,对高职院校同类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赵丽.“校院一体、项目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7(19):3-4.

[2]韩奇生.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中教师与学生角色重塑论析[J].高教探索,2013(6):149-151.

[3]石琼,陈文明,李治琴,等.“产学对接”推进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31-32.

[4]张秋发.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力拖动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职工教育,2013(2):124-125.

[5]关建忠.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237-238.

猜你喜欢
工学职业技能风电
盐工学人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