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媒介环境分析

2018-01-06 13:51王文荟
考试周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 要:大学生作为网络媒介的拥护者,不仅乐于身处这种融合空间,同时还推动着虚拟和真实空间的“场景化”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网络媒介环境复杂多变,在融网阶段,大学生思想方式、行为模式、表达方法等方面具有六个典型特征:网络流行语盛行;独立思考减少;媒介责任缺位;价值观动摇;道德忧虑;理想信念模糊。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媒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网络课程、网络交友、网络约车等等网络活动方式将虚拟生活空间和真实生活空间不断融合在一起。大学生不仅乐于身处在这种融合的空间中,还推动着虚拟和真实空间的“场景化”发展。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网络媒介的拥护者,他们正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建设。而作为高校重点难点工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需要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媒介环境,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阶段划分

笔者认为从网络媒介发展和应用的角度,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为五个阶段:1. 无网阶段;2. 触网阶段;3. 用网阶段;4. 控网阶段;5. 融网阶段。无网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载体开展教学和研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量强大,且大学生接触到的大多是经过严格审批的信息。触网阶段,网络媒介的强大功能被越来越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他们开始思考和研究利用网络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此同时,不同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充斥在网络中,大学生能接触到各种不同的信息。用网阶段,网络媒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针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例如校园BBS、辅导员博客等,大学生在受到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影响的同时,也开始在网络上为自己发声。控网阶段,海量的网络信息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消解、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相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强调网络环境的可控性,通过筛查、删减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融网阶段,大学生对网络的深度使用和长时间使用已经成为常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研究和利用网络媒介,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融合,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媒介环境

在融网阶段,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必须关注当前大学生思想方式、行为模式、表达方法等方面的特点。

1. 网络流行语盛行现象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之一,承载着广大网民的表达意向。诸如“细思極恐”、“主要看气质”、“洪荒之力”、“蒜你狠”、“辣眼睛”这样的网络流行语,包含主观情绪情感、价值倾向、道德评判、文化变迁、社会心理、民生诉求等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却又仅仅通过简单的语言文字就可以表述出来,符合大学生的语言习惯,受到大学生的普遍使用。

2. 独立思考减少现象

信息爆炸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介了解到数量巨大而趋于分散的信息,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一方面打破了时空界限使知识变得随手可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海量信息也分散了注意力,使得信息在人的大脑皮层上留下的信号刺激越来越微弱,弱化了大学生的主动记忆能力、主动搜索能力和主动链接能力,即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媒介责任缺位现象

媒介传播的信息应当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一些媒介公司和自媒体平台,在运营过程中违背了传媒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要求,震惊全国的“罗一笑”事件,便是典型的例子。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网络用户,常常因为看不到真实的信息和事情的真相,盲目转载、跟帖、引用了虚假、失真的信息,这种盲目跟风正是网民的媒介责任意识缺位的体现。

4. 价值观动摇现象

2015年1月地理学家李小文去世,同一时间歌手姚贝娜两个人辞世;2015年10月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同一时间明星Angelababy举办了价值2亿的婚礼,正是利用这种巨大的反差与价值观动摇的缝隙,连明星离世都被炒作成功了,创造出经济价值。这正是由于价值观的导向出现了问题,壮大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奢靡的思想毒瘤。

5. 道德忧虑现象

从“魏则西事件”、“女子虎园下车事件”、“王宝强离婚事件”到“辱母杀人案”、“白百合出轨门”,这些不单是生活事件,还是道德大考验,能折射出现实和网络两个层面的诸多道德乱象。该类事件引发热议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对虚拟和现实生活环境产生了道德忧虑。因此,在遇上该类事件时,很多网民带上了自己的感情,未清楚事情始末,就大量疯狂发文、甚至深夜骂人,宣泄着对违背道德一方的愤怒和不满。

6. 理想信念模糊现象

开放的网络环境,对一部分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模糊了他们的理想信念。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网络散布不良思想,诱导一些大学生接受错误的言论和观点,以实现他们传播反党反政府信息、灌输邪教理念、实行文化侵略等目的,利用大学生纯真、正直、热心、勇敢的特点,利用大学生向往美好、向往公平正义的心态,引发大学生的共鸣,最终导致他们理想信念的模糊。

参考文献:

[1]骆昌日,何婷婷.近十年来我国网络流行语的演变及传播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2):108-115.

[2]钱魏.十字路口上的搜索引擎媒介责任构建—以“魏则西事件”后百度整改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48-49.

作者简介:

王文荟,江苏省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大学生之歌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