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反思

2018-01-08 15:43刘曼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2期
关键词:养成反思习惯

刘曼儿

摘 要: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其实,习惯的养成比学习知识更加重要。因为一个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老师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习惯 养成 教育 反思

中学阶段该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勤锻炼、好学习等习惯。然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存在很多问题。就拿我带的一个班来说,总是有一些学生值日拖拉偷懒,随地乱丢垃圾,上课开小差,作业拖欠,撒谎等。学生的行为习惯为什么会偏离老师的教育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又该如何去纠正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呢?学生身上的这些不良行为引发了我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反思。[1]

经过反思我总结出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长包办太多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提高。家长都比较疼爱甚至溺爱自己的孩子,家长包办太多,使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很多家长从来不用孩子做家务,孩子在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家长这样的教育观念会不利于子女养成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习惯。在学校也是不愿意主动打扫卫生,对班级事物不闻,桌上乱七八糟,甚至连自己的衣服也要每个星期打包回家洗。还有些家长过于看重成绩,学生一回到家就询问学习成绩,喜欢拿自己孩子的成绩跟其他人比较,这些都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严重的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感。久而久之,学生在学校也提不起劲来学习。家长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相反,容易在学生身上滋生不良的行为习惯。[2]

二、老师不能以身作则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老师作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首先自己要做到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说服力。然而,在这一方面很多时候被我们忽略了。比如,我们要求男同学不能留怪发,可是学校里面的男老师却自己也留了一头怪发。比如我们教育学生不能吸烟,但学校里很多老师自己也在抽烟。我自己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平时在班级的管理中,我希望同学们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所以,我要求他们每天早晨必须六点五十分就要到教室开始早读。然而,有一次我七点钟才到教室。当我走进教室时有一位同学小声的说:“老师你迟到了,你让我们六点五十分到教室,你自己都没做到”。听到他的这一句话后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的这一句话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自己必须以身作则。

三、“养成教育”缺乏全员参与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科任老师有错误的观念,认为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是班主任的工作。所以,有些科任老师在课堂上关注的主要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甚少。比如,看到学生的坐姿不端正没有及时提醒,看到学生随意丢垃圾很少过问,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就把学生交给班主任教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矛头指向班主任,认为是班主任针对他们,故意为难他们。他们非但不会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反而会变本加厉。所以,“养成教育”只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

四、老师的监管缺乏耐心

我们都知道要让一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至少需要重复21次。同样,一个坏习惯的纠正也需要坚持一段时间。然而,班主任或者科任老师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往往会缺乏耐心。比如,一个学生喜欢在课堂上睡觉。一开始,班主任或者科任会找他谈话,對他进行思想教育。但是,多次教育过后并不见效,这时候老师们就会开始缺乏耐心,对他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因为老师的耐心欠缺,学生在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旅程中缺乏了持续有效的监管,导致不良的习惯越积越多。很多时候因为对学生缺乏耐心,有些老师常常对学生进行抱怨和责怪。这些都不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不利于教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那么,该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针对以上存在的客观问题,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3]

1.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成长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住内宿的,他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师相处在一起。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相对更加了解,当我们发现学生存在不良习惯时就可以通过打电话、家访或者开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反映,并且通过与家长沟通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努力实现家校配合,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学生成长规律来看,随着年岁的增长,心理渐趋成熟,他们的能力也相应的逐渐增强。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树立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意识。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生活习惯。比如一些家务活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做,当孩子做完之后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在学习上,家长要学会信任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让孩子自己安排好学习时间,家长只充当引导作用。

2.教师要做出表率,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

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过程中,教师要“言传”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为人师表,带头作用。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更多的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我要求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我自己首先注意文明礼仪,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挖苦讽刺他们。比如,我教育学生要团结友爱,我自己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团结友爱。在学习上,我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不乱涂乱画,我自己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认真规范。这样下来老师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此时无声胜有声,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3.“养成教育”要做到全员参与

学校要努力营造养成教育人人有责的氛围,将养成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教职工要人人自觉充当养成教育的指导者、监督者、参与者。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比如,在课堂上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一起来监督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不开小差的习惯等。在课后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发现学生有不良的行为要及时给予指出并加以引导。比如,学生吃饭不排队要提醒,乱丢垃圾要提醒,不尊重同学要提醒等。只有每个教职工把养成教育当成自己的责任去参与,我们的教育思想才能统一,我们的教育才能更加具有说服力。

4.“养成教育”需要耐心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一种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老师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过程中需要两颗心:用心和耐心,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我们要给予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抱怨。多一份鼓励,少一份批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脚踏实地,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好高骛远的错误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耐心陪伴学生从“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学好每一个科目,按质按量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自觉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与人相处举止文明,态度亲和,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等细节方面做起,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好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成功;坏习惯使他们走向失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在不断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曹守梅:《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刘丹丹《浅谈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于小敏《关于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初探》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成反思习惯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