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8-01-09 13:27孙建斌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糖化白蛋白空腹

孙建斌

(北医三院检验科,北京 100191)

临床研究

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孙建斌

(北医三院检验科,北京 100191)

目的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A)在糖尿病(DM)患者临床检测期间发挥的作用,验证其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诊的25例DM患者(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参与体检的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动态血糖均值以及糖尿定量等指标。结果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清蛋白值、空腹血糖值、动态血糖均值以及糖尿定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结果对DM患者诊治方案的编制起到导向作用,在DM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可行性分析

检测血糖含量为DM患者临床诊断中必需步骤之一,它在患者临床治疗计划制定方面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小嘘的。有效管控血糖含量可以拖延DM的发展进程,改善患者各项症状[1]。糖化血清白蛋白检测在控制DM患者血糖水平方面体现一定的价值,本文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诊的25例DM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都满足WHO专家咨询报告编制的标准均确诊是DM,且都不合并心、肝、肾功能异常以及他类严重病史,符合入组的基本条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49-76(62.4±5.21)岁。对照组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46-78(62.7±4.89)岁。参与本研究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对本研究内容与目的均知情,主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参与本 研究的所有个体在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约5 mL,在5 mL血中提取2 mL采用肝素进行抗凝处理。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仪与本仪器中配套的相应试剂,借用酮胺氧化酶法对血液中的血清白蛋白指标进行测量后。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另外3 mL血液的空腹血糖水平进行测定。上述所有操作均由检验科专业人员进行。

1.3 观察指标 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动态血糖均值以及糖尿定量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清蛋白值、空腹血糖值、动态血糖均值以及糖尿定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为一类代谢性疾病,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血糖水平增高多数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活性受损,也可能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2]。糖尿病患者若高血糖症状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将会引发各类组织功能出现异常,尤其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伤以及功能障碍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疲乏无力与肥胖为本病主要的临床表征。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时代中,人类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生活方式也发生一定转型,致使国内糖尿病发病数量处于逐年增多的态势中,并且趋于年轻化。对于<30岁,发病急促,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表征极为显著,血糖含量高,大多数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初次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AA或GAD抗体检测结果可能呈现阳性。单纯口服药物不见效果,需采用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手段。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体,肥胖者发病率相对较高,多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3]。初期几乎没有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例如轻微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显著等,需进一步做糖耐量试验才可诊断。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及时发现与尽早实施相关防治措施在改善临床症状,以及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的作用均是极为显著的。糖尿病作为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当下对其发病机制还没有统一答案。过去在对本病诊断过程中,常用的诊断标准以空腹血糖含量为凭据。但是,若仅以空腹血糖为诊断依据,存在很多缺陷,这主要是因为个体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水平显示的只是其在检查时的血糖水平,可能受抽血取样时间、患者饮食习惯以及药物史等多样因素的干扰,促使检查结果出现一定偏差。也就是说,以空腹血糖单一指标去诊断糖尿病,可靠性缺乏。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和血液内的葡萄糖浓度存在相关性,红细胞的凋亡情况也会对糖化血红蛋白数值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糖化血清白蛋白可以在近4个月内得以维持,糖化血清白蛋白水平指标可显示出糖尿病患者在以前3个月中血糖的整体水平,从而协助医疗人员对患者病情的真实情况有更为全面、精确的了解。糖化血清白蛋白在血糖白蛋白与葡萄糖的合力作用下会产生非酶化反应,进而将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水平精确的呈现出来。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对比(Mean±SD)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清蛋白值、空腹血糖值、动态血糖均值以及糖尿定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结果对DM患者诊治方案的编制起到导向作用,在DM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1]黄永杰, 邵芸, 殷秀丽, 等.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及应用意义评估[J]. 中国校医, 2017(9): 671, 674.

[2]王力金, 吴狄, 牛晓南, 等.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诊断糖尿病的临床价值[J].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7):121-122.

[3]于海涛. 探析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临床意义[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12): 167, 234.

猜你喜欢
糖化白蛋白空腹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