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018-01-09 13:27程远东樊奥蒋晴唐流刚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痛风性内服血尿酸

程远东,樊奥,蒋晴,唐流刚

(1. 四川省骨科医院筋伤科,四川 成都 610041;2. 四川电力医院康复科,四川 成都 610021)

临床研究

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程远东1,樊奥2,蒋晴1,唐流刚1

(1. 四川省骨科医院筋伤科,四川 成都 610041;2. 四川电力医院康复科,四川 成都 61002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本科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选用针刺外治、自拟方内服;对照组选用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4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的变化及疗效有无差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外治配合自拟方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针刺;自拟痛风散;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在现代生活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为患者摄入高蛋白物质过多,肾脏代谢不完全导致体内尿酸堆积发病,其发病特点是:迅速发病,受累关节红、肿、热、痛,90%首次发作为单关节(以下肢常见),并逐渐进展至多关节,并可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1],痛风以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当属“痹症”之“风湿热痹”范畴[2-4]。

临床多用西药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长期使用对机体影响较大[5],而采用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如中药辨证内服或中药外敷、针灸、针罐结合、火针疗法、穴位注射等外治法均具有一定优势,不良反应小,疗效较为肯定,已逐渐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与趋势之一[6]。笔者选取2015年-2017年本科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利用针刺配合自拟痛风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病例均为四川省骨科医院筋伤科门诊自2015年-2017年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男性67例,女性41例,共108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82岁,平均(42.7±5.8)岁;病程最短者1天,最长者20天,平均(8.5±2.1)天。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刺外治、自拟方水煎服)和对照组(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口服);治疗组男性35例,女性19例,年龄25岁-78岁,平均(45.1±5.2)岁,病程1天-19天,平均(8.0±2.7)天。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1例,年龄27岁-82岁,平均(46.3±4.4)岁,病程1天-18天,平均(7.5±3.3)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血尿酸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关于痛风的诊断标准:①多以单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②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物、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③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痛风石)。④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⑤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1.3 治疗方案

1.3.1 治疗组 根据中医诊断标准的方法取穴,选取患者发病部位周围的的五腧穴、阿是穴,辅以双侧太冲、曲池等穴。选用一次性无菌毫针(苏州医疗器械厂华佗牌)长40 mm,取穴部位用75%医用酒精棉签严格消毒。选取穴位后利用针刺手法中的快针法,快速进针,进针后用泄法行针10 s后出针,每日1次。同时每天选用自拟方:银花藤30 g,紫花地丁20 g,蒲公英20 g,野菊花20 g,蚤休15 g,秦艽15 g,赤芍12 g,苍术12 g,黄柏12 g,川牛膝12 g,甘草9 g。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年龄较大者银花藤剂量减半。

1.3.2 对照组 急性期选用口服秋水仙碱1 mg,每日1次。痛风性关节炎症状较重者口服秋水仙碱,首次口服1 mg,随后每两小时服用1 mg,直到症状缓解或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每日最大剂量不宜超过6 mg-8 mg。缓解期选用口服苯溴马隆片50 mg,每日1次。

1.4 疗效观察

1.4.1 疗效判定 疗效完全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或根据卫生部(1993年)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结合临床具体情况,疗效评价标准如下: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有所改善,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无效:和治疗前相比较,各方面均无变化。

1.4.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1)。

2.2 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比较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平均天数,两组疗程差异显著。治疗组大大缩短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愈时间,能明显减少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血尿酸含量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双方血尿酸水平基本相同,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组的治疗方案明显的比对照组治疗方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血尿酸基数水平要好(表3)。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在现代生活中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多为患者摄入高蛋白物质过多,在因肾脏代谢不完全导致体内血尿酸增多,在关节堆积产生痛风石,导致关节部位红肿发烫,产生剧烈疼痛而发病,祖国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其病因多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或加之脾、肾引起功能失调痹阻经络关节所致,脾的健运功能失调,则湿浊内生;肾的排泄功能失调,则湿浊排泄量少而缓慢。湿从热化,湿热内生,湿热浊毒闭阻经络;或感受风寒之邪侵袭经络,久郁化热,凝炼生痰,流窜、阻滞气血,痹阻经络,故见局部红肿发热,疼痛剧烈为本病的主要症状,湿热痹阻为其主要病机。因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医疗法中针灸能够有效改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和关节功能[9],内服中药方剂可有效清除体内尿酸,将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可使痛风症状、体征得到有效的、持续的改善[10]。

笔者选用快针外治、自拟方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利用针灸法则中的“热则疾之”“菀陈者除之”,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选穴,选用快针法外治,临床上用针刺泻法来治疗,以达到快速止痛的目的[11]。选取患者发病部位周围的的五腧穴、阿是穴,辅以双侧太冲、曲池等穴常用穴,利用针刺手法中的泄法,引邪外出,以疏通病变部位的脉络,加快病变部位血液循环起到清热解毒利湿,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之功,同时配以自拟方:银花藤、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蚤休、秦艽、赤芍、苍术、黄柏、川牛膝、甘草。水煎服,其中药药理分析如下:方中以银花藤、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蚤休,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凉血消肿、利尿散结、散瘀为君;苍术,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退虚热,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通利关节、兼可引药下行同时为佐使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燥湿、活血散瘀之功,是治疗关节红、肿、热、痛之热痹的有效方剂,内服起到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排脓解毒,从内消除病因。对比治疗结果也表明治疗组对机体内嘌呤代谢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12]。

用针刺法外治同时配以自拟方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内外结合治疗符合中医整体治疗理念。针药结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过以上实验对比结果在总体疗效、止痛效果及改善血尿酸方面,均较单纯内服西药具有明显优势,选用针刺法外治配合自拟痛风散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过3年的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治疗后两组临床表现比较(Mean±SD)

表3 两组血尿酸含量治疗前后比较

[1]邓发胜. 中医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 9(3): 80-81.

[2]王定海, 黄辉碧, 王林, 等. 四妙散加味治疗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3(4): 100-101.

[3]苗雅琇, 陈燕. 30例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当代护士: 专科版旬刊, 2015(1): 102-104.

[4]姚薇娜, 宋德香, 陈亮, 等. 中药外敷结合西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 2015, 11(3): 110-111.

[5]张卉卉, 孙兆姝. 针灸与中西药合用治疗痛风研究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 28(6): 178-180.

[6]张程悦. 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 中医学报,2012, 27(2): 226-227.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50-51.

[8]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179-183.

[9]徐西林, 杨珺, 张晓峰. 针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志, 2011, 27(8): 17-18.

[10]邹和建, 姜林娣. 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痛风治疗指南评析[J].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 7(6): 458-460.

[11]李兰琼. 中药内服外洗配合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02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07, 6: 74-75.

[12]马小平. 针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及对血尿酸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02, 22(3): 151.

猜你喜欢
痛风性内服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内服外敷防疫情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