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负荷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

2018-01-09 13:27傅煜胡国庆郭海燕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组间负荷家庭

傅煜,胡国庆,郭海燕

(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0)

临床研究

脑卒中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负荷水平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

傅煜,胡国庆,郭海燕

(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50)

目的探讨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接受针对性降负荷干预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对该类人群负荷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100例,随机分组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减压干预;研究组实施针对性降负荷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4.0%,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接受针对性降负荷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其负荷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同时,提高满意度。

脑卒中;家庭照顾者;负荷;针对性降负荷干预

脑卒中属于近年来我国临床内科发病率水平相当高的一种疾病,根据相关领域所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年在我国新增的脑卒中疾病患者数量达到250万之多,目前全国范围内该疾病患者的幸存人数仅为600万左右,相对有限的医疗资源,完全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患者量的实际需求,大多数脑卒中疾病患者通过治疗度过危险期之后,都需要回到各自的家庭进行进一步的康复[1,2]。本文主要研究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接受针对性降负荷干预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对该类人群负荷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数学随机列表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男性19例,女性31例;研究对象年龄41岁-57岁,平均(47.8±5.3)岁;照顾患者时间1年-8年,平均(3.1±0.6)年;研究组研究对象男性16例,女性34例;研究对象年龄40岁-58岁,平均(47.3±5.9)岁;照顾患者时间1年-9年,平均(3.5±0.9)年。上述各项一般指标数据,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数据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比较(Mean±SD,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减压干预;研究组实施针对性降负荷干预,主要措施包括:①远程干预:通过网络或电话等多种可以利用的形式,对脑卒中疾病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具体的了解,为其提供一个具有个性化的健康知识咨询和教育平台,使其心理、生理状况能够得到充分的改善。目前在我国临床实际工作中,仍然以电话干预方式较为多见,而在国外和一些较发达城市的大医院,已经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对该类人群实施干预。其形式和内容都比电话随访更加的丰富,直观性更强,可以使照顾者的照顾质量得到显著性提升,也可使照顾者的负荷降低。②家庭整体干预:将患者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同时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方案对其进行干预。护理人员在上门对进行随访的时候,不能够仅仅对患者病情信息给予关注,或仅解答家庭照顾者的一些关于患者疾病的疑问,同时也应该更加的关注照顾者本身所承受的负荷情况,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方案进行干预,降低负荷水平,改善身心状况。

1.3 满意度评价标准 在干预方案实施3个月之后,利用家庭或电话随访的机会,通过不记名打分的形式,调查干预模式照顾者满意度,问卷的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不足9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3]。

1.4 观察指标 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 研究组研究对象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4.0%,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 研究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由于脑卒中患者常伴随各类功能性障碍,生活无法自理,需他人照顾,而长时间的照顾工作,会使照顾者本身承受较大的身心负荷,长期在超负荷状态下从而患者的照顾工作,会对照顾者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照顾质量也会有所降低,并影响康复进程[4]。研究[5]表明,照顾者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照顾时间、照顾事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是对照顾者的实际照顾工作负荷程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而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接受针对性降负荷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负荷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同时,提高满意度。

[1]吕宜凤, 范维玲, 宁桂臣, 等. 舒适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12, 18(10): l734.

[2]乔婷婷, 陈丹丹, 郑蔚, 等.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家庭照顾者照顾需求的研究[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13):130-132.

[3]张萍华, 王海英, 甘慧玲, 等. 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压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34):129-132.

[4]王姗姗, 薛小玲, 梁培荣.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 31(22):25-28.

[5]翟清华, 张振香, 张秋实. 脑卒中照顾者照顾负担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 17(8):132-134.

猜你喜欢
组间负荷家庭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家庭“煮”夫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恋练有词
主动降负荷才是正经事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