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效果

2018-01-09 13:27杨静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电化学检验血清

杨静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贵州 黔南 558000)

临床研究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效果

杨静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贵州 黔南 558000)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例乙肝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各自24例,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患者血清中AFP及CA15-3含量。结果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率AFP方面,观察组为91.67%,对照组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糖类抗原15-3含量、甲胎蛋白AF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肿物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积极的作用。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乙肝;AFP;检测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它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测定技术,具有灵敏度高、便于控制、检测速度快等优势[1]。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肿物患者血样中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为临床治疗和干预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方面的应用效果,本实验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乙肝患者进行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48例乙肝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24),该组的每例患者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分析检测,女性和男性分别占:9例和15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71岁,平均(45.38±2.15)岁;对照组(n=24),该组的每例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性分析检测,女性和男性分别占:11例和13例,患者最小年龄为36岁,最大年龄为73岁,平均(46.81±2.06)岁。比较基本资料,所有患者的数据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性分析检测,即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采集前嘱咐患者禁食禁水,保持空腹。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放置于离心机进行离心,取上层血清进行实验检测。注意设备参数应调至为3,000 r/min,共持续10 min[2]。

观察组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设备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同样抽取患者静脉血5 mL,嘱咐患者禁食禁水,保持空腹。将采集到的血液标本放置于离心机进行离心,取上层血清进行实验检测[3]。经检测发现,光信号与待测标本呈正相关关系存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样中甲胎蛋白AFP的阳性率及糖类抗原15-3含量进行观察,详细记录相关数据并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组实验检测得到的数据信息,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汇总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率AFP为91.67%,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率AFP对比

此外,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糖类抗原15-3含量为(22.13±4.21)U/mL,甲胎蛋白AFP为(814.26±8.19)IU/mL;对照组患者血液中糖类抗原15-3含量为(16.51±3.89)U/mL,甲胎蛋白AFP为(429.65±8.11)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乙肝是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但临床发现,如果能对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而血清中肿瘤标记物含量可判断病灶情况[4]。所以,血清中肿瘤标记物的精确度对疾病的诊断和后期的治疗有着直接的影响,可见,科学有效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

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临床被广泛应用,该方法以成本低、操作方便等优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5]。但研究发现,此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标本溶血、洗涤不彻底、误差大等,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作为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虽然正处于发展阶段,但自身具有诸多应用优势,如灵敏度高、稳定性高等,有效克服了酶联免疫法的不足之处,借助抗原与抗体特意性结合的特点,实现了对少量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为临床检验学提供了较大的作用[6]。

结合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检测炎性率AFP为91.67%,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糖类抗原15-3含量、甲胎蛋白AF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乙肝患者病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对乙肝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积极的作用。

[1]苏东梅.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23): 102-103.

[2]许健.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J]. 社区医学杂志, 2015, 10(9): 18-19.

[3]王玉霞.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免疫检验中的应用及结果影响因素研究[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 35(4):111-113.

[4]李忠, 何晓明, 李培敏, 等. 人癌胚抗原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试剂盒的对比研究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1(19): 2852-2853.

[5]孙蓉, 鲁军.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乙型肝炎标志物的比较与探讨[J]. 检验医学, 2013, 28(4):351-352.

[6]蔡丹, 陈建明, 李慧梁, 等.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低值HBsAg与乙肝五项检测结果比较[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23(7): 982-983.

猜你喜欢
电化学检验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电化学中的防护墙——离子交换膜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电化学基础测试题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关于量子电化学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化学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